分卷閱讀128
下他,學的很是認真。薛家請的鋼琴老師當然是極好的,薛斐自己也很有天賦。在薛斐小學畢業的時候,他的鋼琴演奏水平已經達到了專業水準,鋼琴老師甚至問他愿不愿意走鋼琴演奏家這條路。可惜他再努力刻苦有天賦,也挽留不住吳璀。吳璀出事之后,薛斐沒有再學習鋼琴,不過他的鋼琴也沒有完全丟下。有時候興趣來了,他也會練練。雖然最開始是為了別人而學習鋼琴,之后他已經將彈奏鋼琴作為一種生活方式了。雖然比不過做菜讓他放松,偶爾彈奏一下鋼琴,有助于他思考問題,集中注意力。做菜的時候,薛斐是全神貫注的,哪可能去思考其他的問題?做菜是神圣的,專注的,不能有一絲分心的。薛斐在米國的房子也是有一架昂貴的三角鋼琴的。藺昕在家的時候,常讓薛斐彈給他聽。最近孟嵐讓藺昕多接觸一點音樂,為單曲做準備。藺昕除了在虛擬空間中學習聲樂之外,突然心血來潮,讓薛斐教他彈鋼琴。藝人嘛,有一技之長也不錯啊。上綜藝節目,幾乎所有藝人在表演才藝的時候都是唱歌,也就是唱得難聽和好聽的區別。會一些樂器,好像更高達上一些。藺昕其實還想學一些書法,但他的書法被虛擬空間中的老師批的滿頭包,說他的字就像是印刷的一樣,一點靈氣都沒有。藺昕委屈。作為一個系統智能,他寫出來的字像印刷的有錯嗎?不過現在他的古字畫勉強能用于拍攝,雖然匠氣,好歹工整。但才藝展示拿出來,總覺得有些丟臉。藺昕已經被授課老師批評的沒有信心了。藺昕學琴其實也可以找虛擬課程的老師,可他在虛擬空間中,幾乎所有課程都是學渣,老是被批評。藺昕心很累,想換個老師,換個會夸贊他的老師。反正彈鋼琴和字畫不一樣,上臺表演的時候,只要能彈奏成曲,大家都能接受。不會像字畫那樣,寫得差畫得差還會被嘲笑。藺昕也想過學古樂器,但最后還是認為鋼琴這種只要按對鍵就不會走音的樂器更適合他。他只是想多一個才藝,又不是想專業學習。藺昕想跟自己學鋼琴,薛斐覺得有點慌。他這十幾年,鋼琴變成了一個愛好,哪能教人???薛斐想給藺昕請一個專業的老師,藺昕道:“但我又不想當一個專業的鋼琴家,只要會彈最基本的就成。你教我小星星啊,我看大家都喜歡小星星?!?/br>薛斐哭笑不得:“小星星不用教,自己都能學著彈?!?/br>藺昕道:“那你以前怎么學的就怎么教我。教我的時候把你老師對你的要求放寬一百倍就成了?!?/br>薛斐更加哭笑不得了。薛斐雖然心中忐忑,覺得自己誤人子弟。但藺昕要求,他向來不知道如何拒絕。薛斐記起,自己的老師好像是跟著教材一步步教的,他也買本教材,按著教材來算了。于是藺昕跟著薛斐學辨識鋼琴部件,學聽音,學指法,學最基礎的練習曲。薛斐擔心學習太無聊,藺昕接受不了,但藺昕接受良好。機械的學習,對藺昕而言,本來就沒有什么厭煩的情緒。薛斐還會一直夸他,他做得不對的地方,薛斐也不會罵他,藺昕覺得,跟著薛斐學習實在是太快樂了。虛擬空間的老師雖然也會鼓勵他,但總是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樣子,讓他分外難受。作為一個系統智能,他已經做得夠好了!求表揚!不要以人類的標準來衡量他!跟一個系統智能說你太匠氣沒創新沒個性沒感情,是不是過分了?還是斐哥好。藺昕開心,學起來飛快。本來他對自己身體控制能力就非常強,彈鋼琴對他而言,大概是最適合的樂器了。只是一段時間之后,薛斐發現了問題。藺昕雖然學的飛快,但他的學習,只是“模仿”。他彈一遍曲子,藺昕可以很快學會,但藺昕按鍵的輕重和間隔,居然都和他差不多。薛斐既然被老師夸贊有天分,這點還是聽得出來的。嗯,這點。如果薛斐用儀器測量的話,會發現,藺昕按鍵的輕重和間隔,不斷無限接近于他。不過現在不用儀器測量,薛斐也知道了藺昕學習樂器的問題。這問題,不知道會不會影響他出單曲啊。薛斐想了想,對藺昕說出了這個問題,告訴藺昕,學習樂器,不能僅僅模仿。藺昕腦袋耷拉下來,嘟囔道:“反正只是多項才藝,沒有創造力也沒有關系吧?!?/br>薛斐道:“這不是創造力度的問題。嗯……小昕,你不是說,演技怎么也突破不了嗎?我想,或許這是你在學習的時候共通的問題?”藺昕撇嘴:“我知道,的確是?!?/br>作為系統智能,模仿是他的天性?;谶壿嬤\算后做出的決定也是天性。人類自發性的、無邏輯的行為和感情,他暫時無法做到。拿鋼琴作比喻,不同鋼琴家在彈奏鋼琴的時候,不一定按照準確的節拍來彈奏。他可能忽快忽慢,他按鍵可能忽輕忽重,這些輕重緩急,表現了鋼琴演奏家對一首曲子的理解,也表現了他自己的心境。但藺昕只能“模仿”一個鋼琴家的彈奏,然后盡可能將其還原。他沒有自己的風格。在虛擬空間學習的時候,藺昕的老師也是因為這一點對他恨鐵不成鋼。藺昕可以模仿別人的演技,可以模仿別人的字體,可以模仿別人的唱腔,但他沒有屬于自己的東西。之前藺昕評價比較高的角色,其實藺昕提前找了大量類似角色性格和定位的影視作品,將表情和動作進行拆分模仿。當然,這在別人眼中并不會發現問題,但在虛擬空間中一評測,就能看出問題。而一直模仿別人,藺昕能達到一流的水準,但是巨星卻是不可能的。不過藺昕演技已經有提高了。在飾演方和的時候,藺昕腦海里一直想著自己若是方和會如何,有一段時間,他甚至認為自己就是方和。雖然做一道數學題,他就能從“方和”中清醒,但入戲是肯定的。藺昕是“方和”的時候,他腦海里完全忘記了自己看過的類似角色的“戲”,他自然而然就這么做了。但在其他方面,藺昕還是沒有長進。“我帶你去聽幾場音樂會吧?!毖车?,“光是說,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