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60
書迷正在閱讀:獨嘉記憶、重生之虐你沒商量、娛樂圈之男神系統、夜航船、異世之黑狼傳、重生之捉鬼天師/老公今天又吃醋了、任時光匆匆流去、[陰陽師]源博雅的影帝進擊路、重生之師弟等一下(穿書)、玄不改非[綜漫]
我倒是沒想到,豫王的動作這樣快,不知道這故事已經說了多少遍,許是已經在京城之中傳開了?!?/br> 在話本里,化名為東大人的陳達儒是個為民請命鞠躬盡瘁的好官,無一處不好,炎州一案也的確是發生過,百姓們聽罷故事,也真情實感地將故事中的一切代入到了陳達儒身上。 至于內情如何,二十年前認識陳達儒,在朝中當過差的人,才是最清楚??啥赀^去,皇帝都換了一個,朝中的官員也都換了一批,而百姓們更加不知內情。 “這個茶樓人來人往,是京城之中名氣最盛的茶樓,每日過來喝茶聽書的百姓就是不少?!比~明蓁的目光透過紙窗,看到了底下影影綽綽的人群?!叭羰沁@個東大人的故事好用,時間一長,百姓們便要打從心底覺得豫王是個好人?!?/br> 三人成虎,更何況人人都提起,聽得多了,自然便當真了。 豫王是否是個好人,葉明蓁并不清楚,她與豫王無私交,聽說的也都是豫王風流之名,或者是他辦了什么差事,這些事情外人也都清楚。只是豫王做這些,得了百姓擁簇,無疑便是要與太子爭皇位。 與太子有關,那便是與她相關了。 要爭那個位置,也并非是要看才干高低,誰的手段厲害一些,不管清白污黑,誰能壓過一頭誰就贏了。她遇到了難處時,太子總會主動幫忙,她得了不少幫助,卻鮮少回報過,連個回禮都要太子主動提起。 若太子遇到難處了,她也想要幫忙。 她要嫁給太子,日后二人便是夫妻,若為夫妻,也應當相互扶持才是。 葉明蓁心中一直有個隱隱約約的念頭,便在這會兒又重新冒了出來。 “娘,我有個想法?!?/br> 作者:太子:四舍五入,我們已經老夫老妻了 * 今天更的太晚啦,唉,晚上盡量九點更,要是九點沒有更上,我就加更一章 ☆、第 108 章 葉明蓁的這個想法, 從前便隱隱約約冒出來過, 只是她抓不住, 摸不清,直到今日在茶樓聽到百姓議論,才逐漸有了一個雛形來。 關于民間言論, 說嚴苛,可文人仍然能以筆如刀, 抨擊時事政務, 無數書生在文章之中發表自己的看法, 印成書冊大肆傳播,茶樓里更是書生們議論最多的場所。說寬松, 可百姓們仍然對許多事情知之甚少,聽風就是雨。 諸如在茶樓之中聽了一個“東大人”懲jian除惡為民效力的故事,旁人附和幾句,便信以為真, 真情實感當做陳家的榮耀。一個說書先生便能靠一張嘴巴將這個消息傳遍整個京城, 百姓已經相信, 那后來人無論解釋再多, 先入為主的印象已經改變不了。 流言猛于虎,猛虎有利爪傷人, 也有威猛服人。 若是能收服猛虎呢? 天底下最大的權利在皇帝手中, 流言四起時,即便能堵住悠悠眾口,人心卻不能順著意愿平定。 若是能管住這張嘴巴呢? 葉明蓁隱約意識到, 這是一件極為大膽的事情,只是如今的她尚且還做不到,也不能經由她的手去做。但她還能做到另外一件事情。 平日里,她定時給長公主的書肆寫文稿,每隔一段時日,她那些文稿與其他人的會整合成一本書冊,放到書肆里售賣。買的人也不少,寫文章的先生名氣越大,書冊便賣得越多。 那些書稿的主題不定,無論是詩還是文章,無論內容是什么,只要是署了先生的名字,便多的是書生小姐來買。不說其他人,偶爾連葉明蓁都偷偷在里面夾了許多自己的念頭見解,書生們看過之后,偶爾也會因此而產生一番議論探討。等書稿多了,集合成冊,放在一起,便更能看出一個人字里行間之中透出的觀點。 才學出眾德行高尚的先生有許多擁躉,他們深深信服這些先生的才干與觀念,而稚子蒙童得先生教導時,學詩書禮儀,也學為人處世,等成人時,也容易與先生的觀念靠近。 文字毛筆是抒發見解的工具,若是遇到不平之事,也可能以筆墨直言。那不識字的人該如何是好? 遇事可以報官,那衙門里管不著的事呢? 總得有一個地方,能夠說盡不平事,道盡是非言。那些說不清的道理,理不清的是非,都能堂堂正正擺在明面上,由世間人評判。 葉明蓁慢慢將自己不成型的想法說給葉夫人聽。 葉夫人聽在耳中,大為所動,也是無暇顧及底下那些人的議論,愈聽面上神情就愈發嚴肅。 等葉明蓁說罷,她才道:“蓁兒,你可想過該如何實施?” 葉夫人并不阻攔,也不覺得葉明蓁異想天開,她年輕時經歷了帝位更迭,也做過許多大膽的事,只是后來因女兒被賊人偷走,她才郁郁寡歡,失落至今。女兒失而復得之后,她也重新振作起來,不只是每日圍著女兒轉悠,她也有不少她要去做的事情。 若是換一個人提出這般想法,葉夫人也依舊會拍手稱贊,經由葉明蓁口中提出,她既是震驚,也十分驕傲。 她早就看出,她的女兒十分出色,并不比任何人差。 葉夫人提醒:“若是你今日從豫王這辦法里得了靈感,也想找一個說書先生在茶樓里每日的說,可不實際?!?/br> “我當然知道這些?!比~明蓁微微笑道:“我能跟娘說,自然是想到了一個更合適的辦法?!?/br> 葉夫人好奇:“什么辦法?” “邸報?!?/br> “邸報?” 邸報是朝廷官報,記載的也多是朝廷發布的官方消息,如皇帝諭旨,大臣呈上的奏折,又或是朝堂的任免獎懲升遷,皆是告知天下的告示。 “就說這東大人的故事,還得有說書先生坐在茶樓里一遍一遍的說,要將一個故事傳遍整個京城,要費多少時日與工夫?若是有了新的故事,便立刻會被替代,再無任何人想起。但書冊不一樣?!比~明蓁親身經歷,對此鉆研過一番,也十分了解:“書冊文字記載的清清楚楚,不怕口耳相傳之中生出誤解,傳得更遠,放的更久,即便是有了新的故事,后來也能拿出來翻閱?!?/br> “只是書冊價格高昂,平日里我給書肆寫文稿,集合成一本,買的人雖多,卻也并非是所有人都愿意花銀子,還得看書中有哪位先生的文章。且書冊只登詩文,更加不好施展?!?/br> 書肆就靠賣書掙銀子,紙墨印刷成本便不小,因而每篇文章都得精挑細選,得有名氣大的先生打底,才好保證銷量。再說,書生小姐常來買書打發時間,不在乎一本書的銀子,可若是換做普通人呢? 換做出身貧寒的書生,皆是向同窗借書來翻閱,若是遇著實在喜歡的,才會去買書來。 “百姓來茶樓聽故事,一杯最差的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