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229
面,讓其大白于天下?!?/br> 若是能如此,那是最好不過。易王的心砰砰直跳,連日的混沌匱乏讓他精力不濟,不敢妄行,與舅父商量道,“易請德喜公公幫忙找尋,舅舅覺得是否穩妥?” 李奚然未答反問,“自你父皇去后到七皇子叫你們出去商量喪禮之前這段時間,晟王在干什么?” 三弟?易王仔細回想,“三弟與三弟妹、貴太妃都跪在我身后不遠處,并未移動過?!?/br> 李奚然繼續問,“晟王妃身懷六甲,她不可能一直跪著。你再仔細想想,她當時在干什么?” 易王凝眸,仔細回憶,“三弟起身與我們一塊出去時,我見三弟妹好像靠坐在墻邊?!?/br> “靠坐在何處?”李奚然追問。 “就在龍床外一丈余不足兩丈,靠墻的那個博古架外不遠處。舅舅懷疑三弟妹?”易王覺得不可能,怎會如此趕巧,小暖就能靠在父皇放遺詔的墻上。 李奚然緩緩道,“陳小暖由陳家棄女走到今日,氣運絕非常人可比。將那里也列入重點查找之處?!?/br> 易王緊張起來,“若是就在那里,三弟妹會不會已經察覺,三弟是不是已經知曉遺詔并將其取走了?” 并不能排除這個可能。 李奚然繼續分析道,“大行遺詔若真的有,太后不知,德喜也應不知,否則他們不會保持沉默;德喜都不知的事,先帝更不可能告知旁人。也就是說,遺詔只先帝一人知曉?,F在,并不能排除晟王妃和晟王意外探知遺詔的可能……嚴易!” “舅舅!”易王身體前傾,焦急地望著令他心安的舅舅。 “你先去找晟王,將你懷疑先帝有大行遺詔,并且可能藏在墻里的事講與他聽,并與他商量對策?!?/br> 易王反應不過來,“與三弟商議?” 李奚然起身,倒背雙手望著窗格透進來束束亮光中跳動的細小塵埃,“晟王無心帝位卻有一腔熱血,他當然知道你登基比七皇子登基更能令柴氏江山穩固。再加上你母后已去,不會再威脅到貴太妃了,他對你最大的忌諱便沒了?!?/br> “你去跟他商量,表明你對他十分信任。晟王出宮學藝多年,身上頗有些江湖義氣,你待他以誠,他就不會負你?!?/br> “你去找他商量,若遺詔在他手中,他會偷偷放回宜壽宮;若遺詔不在他手中,他也會幫你找尋遺詔的下落?!?/br> 李奚然轉眸,洞察世事、人心的雙眸落在外甥身上,“只要晟王肯與你聯手,便是找不到遺詔,合你二人之力也能將七皇子拉下龍椅。嚴易,成與不成就在這兩日,你要沉住氣,膽大心細。事不宜遲,速去尋你三弟!” “舅舅當年就是這樣出謀劃策,幫著父皇登基的么?” 李奚然淡淡一笑,再給外甥一記定心丸,“當年舅舅年輕,歷練不足,不及現在?!?/br> 易王被舅舅說得熱血沸騰,他站起來在屋子如走馬燈般轉了十幾圈,才漸漸平復,深深給舅舅鞠了一躬,問,“那我母后?” 李奚然目光凜然,“不論將來如何,你母后必須與你父皇同葬?!?/br> 她嫁入皇家,就該承受這滔天富貴和尊容帶來的苦痛。生是,死亦是。 易王神色一凜,“嚴易明白了?!?/br> 將表情恢復到之前的麻木空洞后,他們才從側殿出來,送舅舅出宮后便快步趕往宜壽宮。 又很趕巧,晟王貴太妃正扶著身子笨重的小暖從宜壽宮出來。 易王站住,抬手做了個請的動作,讓他們先行,“弟妹,當心腳下?!?/br> 看著小暖邁步出了宜壽宮的門檻站穩了,易王才與三弟道,“三弟可有空?我想與你商量母后的喪禮,片刻便好?!?/br> 三爺與二哥一對眼神,便知他有要事。將小暖交入玄舞手中,叮囑小暖在重華宮休息一會兒再乘轎回去后,三爺便跟著二哥進了宜壽宮。 此時程無介請了柴嚴景去天章閣奏事,兩人避開老四,直接去了側殿。 易王開口道,“方才我舅舅來了,關于母后的安葬之處,舅舅……” “二哥稍待?!比隣斕?,吩咐房內伺候的兩個小太監,“去門外守著,不許讓人進來打擾?!?/br> 兩個在側殿伺候的小太監不愿出去,但也不敢不聽晟王的命令,想著他們商量的是太后的陵寢,這不算什么大事,便退到了殿外。 見三弟為了他將七弟的眼線趕出去,易王心中微寬,三弟還是向著他。 三爺道,“二哥請講?!?/br> “我舅舅想讓母后與父皇同葬,他說這樣才合祖制?!币淄醯吐暤?。 三爺點頭,“二哥之意如何?” 易王將內心的掙扎都袒露在三弟面前,“不同葬,我違背父皇之意;同葬,我違背母后之意。我……著實不知該如何是好?!?/br> 第1302章 尋找遺詔 ,最快更新掌家小農女最新章節! 二哥這幾日因圣上的死和李太后的病折磨得不成人形,偏李太后死之前又留下那樣的遺愿,著實讓二哥為難了。 夫妻者,生同寢死同xue。若是不想同xue,為何不合離?不過帝后沒有合離一說,只有皇后被廢棄,打入冷宮吧。三爺沉默片刻,低聲道,“二哥,此事著實難辦,我也不好多說?!?/br> 這個問題他都左右為難,處在三弟的位置上就更尷尬了。易王接著道,“二哥今日尋你,還有一事。父皇已傳位給七弟,我本不該再有奢念。但母后去后,我在永福宮跪了一夜,想了許多。三弟,你說父皇為何讓母后和鄭美人殉葬?” 三爺抬眸對上二哥有些躲閃的目光,徑直問道,“是不是李相對二哥說了什么?” 易王沒說父皇可能留有遺詔的推測是舅舅提出的,而將這事攬到了自己身上,以免沒有發現遺詔,為舅舅添麻煩,“嗯。方才舅舅來祭拜母后,我將心中疑惑講與他聽,舅舅的看法與我相同。我推測父皇已寫下大行遺詔,就放在宜壽宮某處,只是父皇去得倉促,未來得及將此事宣之于口?!?/br> 見三弟一點也不詫異,易王追問道,“依三弟看,父皇是否留有遺詔?” “小弟確實也想過,只是不知父皇將遺詔放在何處?!比隣敍]有說出遺詔的所在。 二哥既然已經猜到了有遺詔,再根據建隆帝臨死之前說的話,推測到遺詔就在墻中,并不難。就算二哥想不到,李奚然那個老狐貍也能猜到,二哥只是沒有說出來罷了。 果然,易王又接著道,“舅舅根據父皇臨終前說的‘槍哩’推測,遺詔可能放在宜壽宮的寢殿殿墻內,或者正殿龍椅后的紫金墻內。三弟,你覺得呢?” 果然是條老狐貍。三爺微微點頭,“李相伴君多年,對父皇的諒解尤勝你我,他既然這么說,就有可能。若真如此,應盡快尋到遺詔,昭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