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637
基礎薄弱的中國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尤其“911工程”為了保密?;旧蠘O少有外國人參與。只能依靠中國人自己的科技力量。難度因此暴增了無數倍。其次是钚彈只能制作成復雜的內爆式構型,設計與制作的難度都比槍法大得多,但既然中國打算搞出氫彈。這條路再難也得走過去,因此這個缺陷反倒沒有討論的必要。不過钚彈有三個缺陷還是難以回避的,由于钚239的半衰期比鈾235短得多(只有不到三萬分之一),武器級钚里面還多少含有一些半衰期更短的钚同位素(因為它們也能參加核反應,而分離又比鈾235與鈾238更難,因此一般不會選擇除去。),而核燃料的含量只要降一點點都會導致臨界體積大幅增加(所以武器級鈾要求90%以上的鈾235含量),因此钚彈的壽命就比鈾彈短得多,不能長期保存,每過一段時間就得更換核燃料,這就很自然地令維護成本大增。因為這個問題,選擇以钚彈路線為主的國家想要擴大核武庫的規模就會天然受到限制,同時相對頻繁地更換核燃料不但會大大增加維持費用,還會降低安全性和保密性。此外,钚239需要利用反應堆來生產,而反應堆因為體積巨大、特征明顯,保密難度相對較大,同時也沒法轉移,可能會由于敵對國家的破壞而導致生產能力受損,而提純鈾235用的是離心機,有必要時可以在較短時間內轉移到更加安全的地方去……而半衰期短也帶來了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钚239的放射性要比只需要簡單防護的鈾235強得多,而且反應堆中還會產生各種放射性更強的短半衰期核素,以目前中國的科技水平,從事钚彈研究的話,即使防護做得再好,參與人員的健康也將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傷害……除了放射性,钚和钚化合物的毒性也是一個不小的麻煩,雖然胡衛東知道后世網上所謂“一片钚就能毒死全地球所有生物”的說法純屬以訛傳訛,但钚有劇毒卻是不容否認的,即使那些辟謠的說法里也都承認钚的毒性“和神經毒氣差不多”,雖然只要不將其吸入體內就不必擔心,但肯定會對研究人員以及日后生產加工環節中一切參與者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一定的危險……雖然钚彈路線存在種種缺陷,但由于中國缺鈾的先天不足,這條路線是必須得進行研究的,何況其中不少技術工藝到了日后處理核電站廢料的時候也是必不可少的……不過,胡衛東還是決定試驗階段先搞鈾彈,以免走钚彈路線卻被加工這個環節卡住而耽誤了時間,從而導致中國錯失入局的最佳時機。等到第一顆原子彈炸響了之后,再將重心轉回钚彈路線也不遲,反正距離氫彈爆炸肯定還有一段時間,同時那時反應堆生產的钚也積累了更多,材料工藝與機床技術也至少比現在會更強一些,研究起來進度會比現在更快。注1:在一般情況下,钚有六種同素異形體,并在高溫、限定壓力范圍下有第七種(ζ)存在。這些同素異形體擁有截然不同的密度和晶體結構。因此钚對溫度、壓力以及化學性質的變化十分敏感,各同素異形體的體積并隨相變而具有極大差異性,密度也因同素異形體而異。諸多同素異形體的存在,造成钚的狀態易變,例如a型存在于室溫的純钚中。它屬于低對稱性的單斜結構,因此具有易碎性、強度、壓縮性及低傳導性(a型的钚是熱與電的不良導體,這在金屬中極其罕見。)。但只要稍微提高溫度,便會轉成具有可塑性和可鍛造性的β型。這就使钚的加工變得非常困難,對于剛剛步入工業國門檻的中國來說尤其如此……第七百四十二章高人一等鈾彈路線最大的難點莫過于電力,雖然胡衛東早早就決定采取可以大幅度省電的氣體離心法并在抗戰之前就已經引進了這項技術,但是氣體離心法的提純效率會隨著鈾235濃度的提高而迅速下降,其省電的效果也會因此越來越不明顯,當鈾235濃度很高時效率甚至會低于費電的氣體擴散法,何況如今只是二戰期間,科技水平與后世相比差遠了,就更不可能光靠氣體離心法提純出濃度超過90%的武器級鈾了。因此胡衛東選擇的辦法是先用氣體離心法提純出鈾235濃度80%以上的高濃縮鈾,再改用氣體擴散法進一步提純出鈾235濃度超過90%的武器級鈾,這樣比美國曼哈頓計劃采用的氣體擴散法要節能得多,但耗電量依然相當驚人,而且目前中國的年發電量遠不能與美國相比,因此負擔仍然很大,胡衛東預計“911工程”最多一年可能要消耗掉200億度電,相當于1942年中國全年總發電量的1/4……在這種情況下計劃經濟體制的優勢再次顯示了出來,在全國都為“911工程”讓路的情況下,胡衛東一直都沒有為電力不足而犯愁。此外,全國范圍內掀起的節能運動和朝鮮的支援(注1)也同樣功不可沒,事實上由于工業體系不完整、國內市場又十分狹小。朝鮮每年超過50億度的發電量自己根本用不掉,又不可能賣給日本,至于蘇聯,由于目前世界上的遠程輸電效率遠不能與后世相比,從朝鮮輸電到萬里之外的蘇聯歐洲部分,耗損之大會讓一貫大手大腳的毛子都不能忍受,而距離較近的蘇聯遠東又不缺電,因此除了賣給中國,朝鮮多余的電力也沒別的出路了……本來內爆法的彈型設計也是一個難點,但因為領導“911工程”的胡衛東穿越之前就曾經參與過核彈的彈型設計。妻子更是這方面的專家。所以早就心中有數,這個難點也就變得容易了很多,甚至還比不上給基地里的女同志們解決洗澡水的問題令胡衛東頭痛……除了導彈和核武器,噴氣式飛機也是胡衛東十分重視的一個科研項目。雖然深知蘇霍伊的卓越才能。但是考慮到日后中蘇交惡的可能。為了避免噴氣式飛機的研發進度受到影響,胡衛東還是直接拿出了歷史上殲5的設計圖。不過多少有些超前的設計也對發動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導致中國第一架噴氣式飛機的首飛一再推遲。這給年紀輕輕就被委以重任的吳仲華造成了很大的壓力。好在吳仲華研究噴氣發動機的副產品燃氣輪機卻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預計可以在一年內投入實際應用,這令吳仲華焦慮的心情多少得到了一定的慰藉。雖然短期來看,中國的燃氣輪機還很難制造出較大的型號,但對于快艇這樣的小型兵器還是具有更大的意義。更重要的是,燃氣輪機與直升機堪稱絕配,它的出現意味著直升機也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