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633
不錯了,超級大國根本別想;英國徹底殘了,戰后十年內就會徹底淪為二流國家吧。這么發展下去,中國也有希望分一杯羹了,但前提是我們必須抓緊時間,咱們的國力每強盛一點,將來都會更多一點勝算……”,身在西北某個秘密研究所的胡衛東看過了最新的情報后暗自想道。與那些卷入大戰的列強相比,能夠享受和平的中國人民無疑幸福了許多,然而全國上下都不敢有半點松懈,因為自鴉片戰爭以來的歷史告訴大家一個真理,只是自身實力強了,才能真正確保和平。因此,在黨中央的領導下,全國人民都以高漲的熱情投入了生產建設中去,雖然作為過來人的胡衛東知道這種熱情不可能持續太久,但是利用好的話,還是可以在至少十年時間里大大推進中國的工業化進程,這對于最多幾年后就要參加的二戰收官會很重要。盡管如此,1942年卻是新中國成立以后發展最慢的一年,工業的增長率也僅有11%,令中國的工業總產值只能繼續排在因為大面積擴張而實力大增的日本后面。這首先是因為1942年的大旱災,不但導致作為中國頭號糧倉的河南大面積減產,還因為擠占了工業用水,導致中國最重要的中原工業區也受到了很大影響。而更重要的原因則是,由于1941年的教訓,太祖特別指示要盡快提高各種主要工業產品的國產化率。嚴格來說,以中國目前的工業基礎,這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畢竟國內技術工人的數量就那么點,科技專家就更少了;但是胡衛東卻明白太祖的想法,那只是為了預防萬一的考慮,所以無需考慮性能、質量等因素,將“有無”問題解決了就行,這樣便不怕人家卡脖子了,而這種程度的國產化,中國的工人還是有能力實現的……第七百三十七章天塹變通途但這就像歷史上的“大三線建設”一樣,不可避免地拖了經濟和工業增長率的后腿,因此數據上沒那么好看,也就不難理解了。據胡衛東的估計,這項工作要想基本完成,最快也要到1943年底,那時中國才能完全安心搞工業,不必再因為1941年的教訓而杯弓蛇影。盡管如此,1942年中國的經濟建設依然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在農業方面,雖然至關重要的中原地區大面積減產,但由于越來越多的地區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初步完成,這一年總全國范圍來說,中國的自然災害還不算特別嚴重。再加上化肥的產量的繼續增加和更廣泛的應用,1942年全國的糧食總產量依然較前一年有所增長,中原地區的困難與其說是糧食不足、不如說是運力不足。因此之后中國政府對交通建設愈發重視起來,除了以政府為投資主體大力建設的鐵路和干線公路,為了充分調動民間力量而發起的“村村通公路”運動也開始在全國各地熱火朝天地開展起來,“想致富、先修路?!钡目谔栐诤芏痰臅r間內就已經是家喻戶曉了……比起道路,1942年中國橋梁建設的進步更是有目共睹,就在這一年,長江干流上終于出現了第一座連接南北的大橋——武漢長江大橋,武漢長江大橋全長米,正橋是鐵路公路兩用的雙層鋼木結構梁橋,上層為公路橋。下層為雙線鐵路橋,橋身共有八墩九孔,每孔跨度為128米,橋下可通萬噸巨輪,八個橋墩除第七墩外,其它都采用“大型管柱鉆孔法”,這是由我國橋梁工作者所首創的新型施工方法,凝聚著我國橋梁工作者的機智和精湛的工藝,而超過100年的預期壽命與足以承受多列中型坦克安全通行的堅固,更說明了中國工程兵部隊的盛名絕非是平白來的。世界列強也由此驚愕地發現。不知不覺間。那個在它們印象中還很貧窮落后的國度竟然已經具備了世界一流的工程建設能力……這座大橋建成之后,將武漢三鎮連為一體,極大的促進了武漢的發展。而從全國的宏觀角度來看,大橋的建成將平漢線與粵漢線連接起來。使得長江南北的鐵路運輸通暢起來。素有“九省通衢”之稱的武漢市也由此成為全國最重要的鐵路樞紐之一。大橋通車后。社會經濟效益十分巨大。僅通車的頭幾年節約的運費就超過了整個工程造價。而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大橋的通過量更會不斷增加,直接間接的經濟效益難以計數。也難怪偉人得知大橋通車的喜訊后會詩興大發,當場揮毫寫下“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边@樣的名句了……雖然出于國防安全方面的考慮,新中國政府的第一個五年計劃中沒有將條件優越的沿海地區作為工業化的重點,但是為了加強海防、也由于日本政府所下的大批造船訂單,中央政府還是制定了“六大造船基地”和“十大海港”的建設計劃,除了原有的青島、上海和大連(旅順在新的行政區劃中已經被并入大連)之外,天津、廣州和新加坡也開始大力擴建港口和造船廠,不過這三個港口暫不承擔軍用艦船的建造任務(盡管都建有海軍基地),畢竟中國海軍的實力還很有限,謹慎一點是很有必要的。而除了六個造船基地之外,還有四個單純作為海港來發展的城市,分別是連云港、西貢、曼谷和仰光,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位于如今已經貫通的“第二歐亞大陸橋”東端的連云港。當初為了充分利用海外的優質鐵礦發展鋼鐵工業,胡衛東曾經提議在沿海某個較大的港口城市建設一座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大型鋼鐵廠,而在十大港口中,連云港西邊不遠處就有徐州煤礦,可以大大節省焦炭運力,而且徐州還是重要的鐵路交通樞紐,陸上交通的便利更是沒有話說,加之連云港人口較少,鋼鐵廠的污染危害因此也就相對較輕。綜合考慮這些因素后,中央最終拍板在連云港建設一座亞洲最大的鋼鐵企業,一期工程設計產能為粗鋼300萬噸,等到十幾年之后全部建成,更是可以超過1500萬噸……雖然產能十分驚人,但由于海外輸入的富鐵礦品位比國內的貧鐵礦高得多,因此冶煉難度小、成本低,再加上交通便利節省的運費,其實連云港鋼鐵廠的投資比目前正在建設中的攀枝花鋼鐵廠還要低一些,盡管后者的設計產能僅有它的四分之一(當然攀鋼還要承擔釩鈦等稀有金屬的冶煉任務,不能看成是純粹的鋼鐵廠就是了,類似的還有包頭鋼鐵廠。),所以并不會給中央財政帶來太大的負擔。而一期工程建成后預計會占到當時全國鋼鐵總產量30%的比例雖然不低,但也不至于造成過大的依賴,就算日本丟了澳大利亞、甚至印尼的鐵礦導致它完全斷了海外鐵礦石的來源,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