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627
意算盤是差不多等這次反攻結束,氣候就會惡劣到雙方都沒法發動大的攻勢,而且這個時間段將會長達好幾個月。這樣蘇聯就能安心地鞏固收復的地盤了,同時耐心等待美援的送達,幾個月時間內沒有大的戰役,足以讓蘇軍的燃油儲備恢復到可觀的程度,這樣春天化凍一結束,就可以立即發動全面的反擊了。然而德軍的抵抗卻十分頑強,而日漸寒冷的氣候也對進攻一方的蘇軍更加不利。最要命的是,蘇聯為了迅速恢復裝甲部隊的實力,讓過多的汽車和拖拉機工廠轉而生產坦克等裝甲車輛,結果坦克數量相對于燃油和人員(訓練需要時間)明顯過剩、而汽車卻嚴重不足,導致蘇軍的后勤補給、尤其是進攻時的后勤補給出了很大的問題。與此同時,這個時空的德軍又比歷史上更早地采用了多線防御戰術,他們在抵擋蘇聯進攻時至少也會布置兩條防線,在前沿布置一條,然后在其后8-10公里處再布置一條。而蘇軍兩梯隊進攻的銜接位置正好就在這第二條防線上,結果因為蘇聯運輸手段嚴重缺乏,打到德軍第二條防線的時候,一線部隊因為重武器和補給運不上來,很難啃動這條防線,然后往往不得不提前動用戰役包抄的第二梯隊,結果就算能夠將其攻破,自己也會元氣大傷。再加上德軍往往會留有裝甲部隊組成機動預備隊,專門瞅準了蘇軍舊力已盡、新力未生的時候發起短促但迅猛的反擊,給其造成了巨大的殺傷,而蘇軍嚴酷的軍法又要求部隊未得允許不準后退,這就進一步增大了傷亡。歷史上這個問題長期困擾蘇軍,直到20世紀六七十年代才通過完善戰術基本解決,而蘇德戰爭反攻階段則是多虧了在戰火中重生的紅色空軍,光靠陸軍繼續這樣死撞南墻的話,恐怕蘇聯在二戰期間的損失還要大得多……第七百三十章轉折的曙光(中)而如今的蘇聯一方面陸軍野戰攻堅戰術尚未完善、而后勤的問題卻比歷史上更加嚴重,另一方面空軍還遠未重新崛起,現在的狀況甚至比歷史上蘇德戰爭時期的任何一個階段都更糟糕。在這種情況下,此次因為斯大林個人意志而發動的大反擊會以失敗收場也就不足為奇了。最終蘇軍白白傷亡了80多萬人(其中永久性減員的人數多達30萬人以上,惡劣的氣候和糟糕的后勤令傷亡人數中死亡的比例大增。),這次反攻卻還是沒能取得大的進展,最終只能不甘地撤退,好在德軍忌憚酷寒的氣候、后勤也同樣困難不小,沒敢全線追擊,否則蘇軍的損失還不知道會大到何種地步。而由于蘇軍主力集中到了前線,后方就不可避免地有些空虛,結果之前已經暴亂過一次但被蘇軍鎮壓下去的格羅茲尼(指整個地區、而不僅僅是同名的城市。)居民因為不愿被蘇聯政府遷離家鄉而在車臣叛亂分子的煽動下再次起來參加暴亂。后院失火的蘇聯高加索軍區連忙從前線抽回部隊鎮壓,由于在戰爭年代不太需要顧忌國際輿論(最主要還是因為蘇聯與cao控世界輿論的美英站在一個陣營),正規軍的戰斗力又遠遠不是僅被德國人短期培訓過、甚至根本就沒有進行過軍事訓練的叛亂分子所能抗衡的,這次暴亂最終再次被蘇軍鎮壓了下來。但即使如此,這次大規模的叛亂依然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如果連此前的也加起來,蘇軍與叛軍死亡和失蹤(還沒包括后來死在集中營里的)人數之和多達15萬以上,而經濟損失之大更是不能僅僅有金錢來衡量,因為蘇聯政府沒想到剛被鎮壓下去的格羅茲尼叛亂很快就能死灰復燃,蘇軍僵化的體制又極不擅長應對這種突發事件,再加上這次德國人還咬牙派出了少量精銳的空降兵部隊配合叛軍,結果暴亂迅速蔓延到了格羅茲尼西北部的油田,致使這個蘇聯產量第三的大油田遭到了極大的破壞。這對巴庫油田還在恢復重建的蘇聯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而且得知蘇聯油料供應愈發匱乏后,德國空軍后來又恢復了對巴庫的空襲,一方面干擾巴庫的重建。另一方面則大量消耗蘇軍最為短缺的航空汽油。同時。波克雷什金麾下的空軍部隊也因為優質航空汽油的日漸匱乏不得不越來越多地使用劣質汽油,因而不可避免地增大了傷亡,當然這些都是后話了……就在斯大林因為這次失敗的反攻再次威信受損的時候,美國人及時地伸出了援手。為了盡快將物資運抵蘇聯。羅斯福甚至直接征用了部分美軍的武器和補給。并且宣布將由美國政府承擔最初協議中本該由英國政府承擔的援助義務,而在白令海峽解除封凍之前,美國政府甚至采取了耗費極大的空運方式。就像歷史上他們援助中國抗戰的時候一樣。數量驚人的軍需物資、尤其是蘇聯現在奇缺的燃油和糧食源源不斷地運往蘇聯,雖然遠遠不足以完全彌補短缺,但還是讓蘇聯政府和人民當前的困難減輕了不少,也幫助斯大林度過了難關。本來羅斯福甚至想派一部分美國陸航部隊支援蘇聯,但斯大林認為一兩千架飛機在廣闊的蘇德戰爭中意義有限,反而有損國家尊嚴,加之美國飛行員的薪酬很高、按照慣例應該由蘇聯這個受援國的政府支付,斯大林覺得很劃不來,就拒絕了。不過,羅斯福的善意還是得到了回應,蘇聯政府同意向美國轉讓陀螺瞄準具的技術并且同意就渦輪增壓技術開展交流,雖然美國也為此轉讓了不少科技與材料工藝給蘇聯,但是得到了這些之后,軸心國的技術優勢無疑將會大幅削弱,至少這時的羅斯福是如此認為的……除了在經濟上援助蘇聯,美國還在軍事上再次發動了大的攻勢,雖然連續兩次慘敗使其幾乎完全失去了在太平洋上的制海權,但在大西洋、特別是北大西洋上美英海軍依然具備了壓倒性的優勢。更重要的是,當初冰島戰役雖然犧牲很大,但卻使得美國飛機可以不斷地轉場到英倫三島,到1942年底的時候,英國本土的陸基作戰飛機保有量已經不下15000架,這股力量的存在、加之蘇德戰爭的爆發抽走了原本駐扎在西線的德國空軍主力,使得昔日德國飛機在英倫三島上空任意肆虐的景象一去不復返了。面對這樣的有利局面,羅斯福與丘吉爾一致決定利用這一優勢收復對于大不列顛島的戰略安全至關重要的設得蘭群島,以此孤立法羅群島之敵,為盟軍在西歐的大反攻掃平障礙……雖然當初蒙哥馬利賣隊友的行徑令美國人很受傷,但是顧全大局的羅斯福并未就此激烈地指責英方,只是讓美軍的將帥以后注意留個心眼。但這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