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25
看好德國能在世界大戰中獲勝,即使將日本這個變數也算進去也很難改變最終結局,首先,德國本土的工業產能、人力和資源均比美國差了一大截,而其對占領區的統合能力也令人不敢恭維(注2),基本上幫不到什么忙,其次納粹政權建立在擴張牟利以誘騙德國民眾為其效死的基礎上,一旦德軍陷入逆境無法擴張,這個政權距離末日也就不遠了,這一點從德國至今還不敢在國內進行總動員就看得出來……注1:因為大部分時候都在水下活動,而電波在水中的衰減極大,超過十米距離就完全沒法通信了。后世發明了藍綠激光通訊的方法后這一難題才有望解決,不過技術上難度很大,以二戰時期的水平,絕對沒有任何可能研發成功。注2:歷史上德國占領的那些國家工業實力加起來并不弱于德國本土,但除了捷克和工業不算發達的奧地利,其它占領區在二戰期間并未起到多大的幫助,這方面與蘇聯和盟軍相比都差遠了,某種程度上甚至還不如日本,歷史上就連中國內地那點微不足道的工業,也被日本盡可能地利用了起來……)第六百一十三章加爾各答和約(上)不過更關鍵的,還是在嚴峻的局勢下,美英兩國政終于在和談中作出了重大讓步,而它們每作出一次讓步,中**隊就會后退幾步吐出或多或少的地盤,充分顯示出了中國政對于和平的誠意,之前拖沓了許久的中英和談也由此以極快的速度在加爾各答達成了協議,后世稱之為,簡稱。在和約中,英國政承認喜馬拉雅山脈以北、曼尼普爾山脈以東的土地均為中國神圣不可分割的領土,中國由此獲得了喜馬拉雅山脈西北段與中國原有邊境線之間合計10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并有喜馬拉雅山脈這道天險作為中印之間的屏障,戰略安全得到了極大的鞏固,雖然放棄了藏南這塊難以控制的“飛地”(注1),但從全局來看,顯然現在的分界線對中國更為有利。雖然胡衛東個人感情上多少有些不舍,但世界上本來就沒有十全十美的結果,而且放棄藏南之后,將來中國在雅魯藏布江大峽谷修建超級水電站時就不用顧慮重重了,反正就算出了事倒霉的也不是我們……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和約簽訂后,當地人民按照各自的意愿決定去留,愿意回中國的就跟解放軍回國,中國政承諾會給他們提供不低于中國國內平均水準的少兒教育、工作、住房和各項福利保障;而不愿意的那些人就繼續留下,既然他們自己選擇了。日后他們也就與中國沒什么關系了……而對中南半島的占領得到美英兩國的承認后,也將大大有利于中國對這個大糧倉的消化吸收,而叢林密布的曼尼普爾山脈也足以成為天然的阻隔,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中南半島的安全。本來英國政還希望至少能夠保住新加坡這個戰略要地,但是歐洲戰場上的一次次失利令英國政失去了繼續死撐的底氣,而美國政也擔心英國政因小失大把本土給丟了,三天兩頭對其施加壓力,最終英方在中國政同意新加坡和香港這兩個港口以后可以繼續為美英兩國海軍提供補給(除非特邀,否則最多只準在港口逗留3天,上岸更是別想。)之后。承認了中國對新加坡的主權……此外。對于尼泊爾和不丹這兩個中國扶植起來的赤色小國,美英兩國也很不情愿地予以了承認,而錫金則被定為了一個四國共管的非軍事區和自由貿易區,一方面起到緩沖帶的作用。另一方面也便于中英(?。┲g貿易的發展。美英兩國之所以在這個條件上讓步。一方面是急于脫身、將更多的力量投入歐戰。另一方面則是英國政現在已經意識到,在喜馬拉雅山區作戰實在不是一般地困難,即使英國日后能夠騰出手來。想要再次征服尼泊爾與不丹也并不容易,而在中國背后支持兩國的情況下,搞不好就會成為如今阿富汗一樣的大泥潭……雖然對失去那么多殖民地心痛不已,但和約達成后,中國政在一個月內便將之前俘虜的二十多萬(被俘期間因為種種原因死掉了一些,有技術專長的除非英方有證據證明他們還活著,否則也基本都被扣下了,要不然數量還要多不少。)英法官兵和數量更多的殖民地士兵先后釋放,而那些被俘的西方(主要是英國人)平民自然更不必說,這些都令這幾年里人力損失巨大的英國獲益匪淺。放回的英軍自然是直接重新武裝起來,無論是留在印度對付印共武裝、還是帶回去參加歐戰,都可以大大緩解英國政現在軍隊損失慘重、急需新血補充的燃眉之急;而那些法軍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大都同意加入“自由法國”為盟軍作戰,這同樣對英國有很大幫助。殖民地士兵雖然不堪大用,但是武裝起來對付同樣不怎么樣的印共武裝還是可以的,至少也可以當作炮火,多少降低一點英軍自身的傷亡;而即使是那些之前在戰爭中不幸被殃及到了的西方平民,被放回后也可以或多或少地補充盟國損耗巨大的人力資源……而那些被俘的美國志愿軍也被中國以英軍的身份放了回去,美國政對于中國政顧及自己顏面的做法還是有點感激的,盡管國家利益決定了它不可能改變敵視新中國的立場,但兩國關系多少還是有了一點改善,這對中國擴大中美貿易和民間交流還是有些好處的……和約締結后,中**隊必須在一個月內全部撤出印度,但這也沒什么好可惜的,入印迄今因為當地不衛生的環境和與國內迥異的氣候而病倒的中國官兵總數已經多達好幾萬人,而且病患數字還在不斷增加,大家早就盼著離開這個鬼地方了。而且胡衛東也不是什么善男信女,在率軍離開印度之前,幾乎將當地一切對國內建設有用的物資都給卷走了,以致于中**隊撤走之后,英印軍隊發現就連鐵軌都被扒了個一干二凈,那些中國人是一路走一路扒,扒了一段后送上前面的火車運回后方,然后繼續再將下面一段鐵路線也一樣扒光……相對來說價值不高的鐵軌都被幾乎全部卷走,那些工業設備就更不用說了,而英國之前為了讓英印軍隊可以就近補給而建設(包括一些還沒建成的)的一些軍工企業就更不會被胡衛東放過了。雖然這么多的物資對于緬印公路的運輸是一個極大的考驗,但由于掃貨開始得早,工業設備早在中**隊最后一次反攻(即打下孟買那次)之前就開始搬運了,所以最終還是將其中的大部分都送到了緬甸……注1:雖然占領緬甸后在地圖上與藏南已經相連了,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