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60
板。在國際形勢相對平靜的1932年,蘇芬兩國調整了相互關系,簽訂了。條約規定,雙方保證互不侵犯現有邊界,避免任何指向對方的侵略行動。條約還宣布:雙方“將始終致力于以公正的精神解決它們之間的任何性質或任何根源的爭端”。這項條約一度緩和了兩國之間的矛盾。1934年又進一步確定此協定為十年有效。但是,為了與蘇聯抗衡。西方列始終保持其在芬蘭的存在,因此蘇聯對這一條約的效力還是缺乏信心。芬蘭獨立以后與西方各國長期保持著良好的關系,并接受了它們的軍事援助。1935~1938年,英國向芬蘭提供了價值2.11億芬蘭馬克的武器裝備;德國為芬蘭空軍援建了廣泛的機場網;英、德兩國的軍事教官一直幫助芬蘭培訓軍官;在西方專家的支援下,芬蘭在卡累利阿地峽修建了以曼納海姆的名字命名的堅固防線。芬蘭親近西方的動向進一步引起了自認為處在“資本主義包圍”之中的蘇聯的警惕。1939年春,蘇聯主動與芬蘭舉行秘密談判,以此試探芬蘭人對東西方陣營(這里的東方指蘇聯)的態度。在談判中,蘇聯代表直截了當地提出在第三國可能東犯并且經過芬蘭入侵蘇聯的情況下,蘇聯利用芬蘭領土迎擊來犯之敵的要求,并且還表示蘇聯希望獲得在芬蘭灣的某些島嶼上設防的權利。結果都被芬蘭拒絕。這令斯大林更是對這根抵在蘇聯心腹要害(從芬蘭出兵可以直接威脅到蘇聯的第二國都列寧格勒)上面的毒刺愈發難以容忍,但由于當時國際形勢對蘇聯十分不利,因而蘇聯人并沒有輕舉妄動。直到1940年11月15日,蘇聯和納粹德國簽定。條約中在兩國之間的東歐國家中劃分勢力范圍時將芬蘭劃歸蘇聯之后。蘇聯人這才放下心來。開始準備對芬蘭動武。但由于需要時間來消化新占的波蘭東部和其后不戰而降的波羅的海三國,加之蘇聯這時也并沒有吞并整個芬蘭的計劃(注1),所以蘇聯人還是決定先禮后兵。蘇聯于1941年1月5日邀請芬蘭政府代表赴蘇談判。談判于1941年1月11日在莫斯科開始。在這次談判中。蘇聯除建議蘇芬雙方簽訂互助條約,共同保衛芬蘭灣外,還進一步提出了割讓和調整芬蘭部分領土的要求,即要求芬蘭把卡累利阿地峽(這是談判的關鍵,蘇聯得到這塊土地后,列寧格勒就不會直接暴露在敵人的兵鋒之下了。)的蘇芬兩國邊境北移40公里,把芬蘭灣內的幾個島嶼和雷巴契半島上的芬蘭領土割讓給蘇聯;把漢科半島以每年800萬芬蘭馬克的代價租借給前蘇聯,為期30年。為了補償芬蘭的領土損失,蘇聯表示愿意把奧涅加湖西北2倍于芬蘭所割讓地區的土地交給芬蘭。然而,漢科半島卻是芬蘭防御蘇聯的天然屏障,對蘇聯政府完全信不過的芬蘭政府毫不猶豫地拒絕了蘇聯的提議。這時的斯大林已經決定用武力手段解決問題,但由于之前中國東北戰場的經驗教訓,令他明白在寒帶和亞寒帶地區的冬季和春季都不適合用兵、尤其是展開進攻行動,同時他也想借這次戰爭試驗一下t34等新式武器的實戰效果,為此必須將這些換裝了新式武器的精銳部隊從各地陸續調往蘇芬邊境,這也需要一段不短的時間,所以斯大林并沒有馬上下令對芬蘭動手。直到這一年的5月2日,蘇聯軍隊才在上級的密令下制造了“曼尼拉事件”,宣稱芬蘭軍隊炮擊曼尼拉村造成蘇聯士兵的死亡,進而要求芬蘭政府賠禮道歉,并將軍隊后撤20到25公里,結果不出意料地被芬蘭政府拒絕。蘇聯隨即以此為借口廢除了,5月14日,蘇聯23個師共45萬軍隊攻入芬蘭邊界,迅速逼近曼諾海姆防線,比歷史上晚了一年多的蘇芬戰爭終于爆發了……注1:因為在蘇聯人的眼中,整個西方都是他們的潛在敵人,因此在國力發展到足以與整個西方抗衡之前,他們還是不愿過分刺激西方列強的,所以這個階段蘇聯的擴張主要還是為了國土安全方面的考慮,而非是單純的對于土地的貪婪。甚至冷戰之后也是如此,蘇聯對于西方一直十分恐懼,強硬的姿態和擴張的國策不過是強裝出來嚇唬西方罷了,只要西方態度一強硬,蘇聯立刻就慫了,這一點從古巴導彈危機之中就可以看出端倪……不過俄羅斯文化中對于土地的貪婪也不能說一點影響都沒有,與西方更傾向于采取盟約或者傀儡化來獲得戰略屏障或者緩沖的間接控制手段相比,蘇聯更傾向于直接將其并入版圖之中,這一點直到二戰結束之后才開始改變。第五百三十九章蘇芬戰爭(中)芬蘭作為一個小國,自知無力單獨同一個大國對抗,它對未來戰爭的設想是:“如果芬蘭不幸被卷入一場與大國牽連的戰爭,芬蘭可以指望從進攻芬蘭的大國的敵國方面得到援助”。芬蘭軍事當局計劃,依靠曼納海姆防線牽制并消耗蘇軍兵力,在取得外援后實施反擊,爭取在有利條件下與前蘇聯議和。但即便如此,若不能夠抵擋蘇軍一段時間,外援也是根本無濟于事的,芬蘭在拒絕蘇聯的無理要求之后估計到蘇聯可能大舉入侵,就未雨綢繆地提前開始了全國總動員,并在卡累利阿地峽疏散居民,堅壁清野,作好長期抗戰的準備。到戰爭開始時,芬蘭陸軍已經擴充到了15萬人以上,另有預備役人員30萬、后備役“民衛軍”10萬以及婦女服務隊10萬。但芬軍十分缺少反坦克炮和彈藥油料,全軍只有反坦克炮約100余門,槍彈僅夠2個月、炮彈僅夠3個星期作戰之用??哲娡瑯硬蛔?,僅有轟炸機30架,戰斗機56架,偵察機59架,而且型號較舊。但芬蘭舉國上下卻無不同心抗敵,甚至芬共成員也大多站到了本國政府一邊,拿起武器對蘇作戰,成為繼中國之后第二個民族感情壓倒了意識形態的赤色組織。不過這也因為之前一部分芬蘭**人前往蘇聯之后卻反而被蘇聯國內愈演愈烈的“大清洗”所鎮壓,增加了芬共對蘇聯的不信任感;另外更因為芬蘭獨立后建立了一個清廉而高效的政府。國內不但經濟高速發展,社會各階級的差別也明顯縮小,因而緩解了社會矛盾,贏得了國內人民的普遍擁戴。此外,蘇芬邊境人煙稀少,森林茂密,湖泊縱橫,交通不便。但芬境縱深地區公路網發達,有數條鐵路與邊界平行,便于物資運輸和兵力機動。而蘇方一側的卡累利阿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