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49
活紅河以北不下30萬的法軍,就算解放軍不進攻,他們也會餓死大半。絕望的法軍先是打算強渡紅河,結果被中國海軍的艦炮轟得橫尸遍野;然后又北返試圖攻入中國境內獲得補給,卻在胡衛東布置的堅固防線面前碰得頭破血流……兩次失敗的嘗試令法軍死傷十余萬,而彈藥也所剩無幾,而只傷亡了區區幾千人的中**隊卻依然保持有幾近十成十的進攻能力。不敢再與解放軍交鋒的法軍殘部只得向西退入老撾,希望轉道前往泰國要飯吃。但法軍上下卻都忘記了很要命的一點,這一路上都是山區,而論山地作戰,天下有誰是解放軍的對手?尤其要命的是,解放軍的山地行軍速度比法軍快了一倍還多,這打又打不過,逃又逃不掉,一路上又不斷有人因為熱帶雨林里的各種毒蟲和猛獸而丟掉性命,一路上法軍的士氣不斷下滑,最后終于完全崩潰……到1941年1月底的時候,中**隊已經基本解放了法屬印度支那殖民地的絕大部分土地,其間一共擊斃法軍7萬余人、俘虜的數量則更是超過了20萬,另有四五萬人失蹤在茫茫無邊的原始山林之中……在解放東南亞法國殖民地的過程中,中國也犧牲了一萬多名指戰員,其中至少半數不是死于法軍的槍炮,而是因為熱帶病和那些熱帶雨林當中特有的毒蟲和毒蛇,雖然胡衛東之前也給他們特訓過,但終究還是無法完全規避這些危險。不管如何,解放軍對法國殖民地的攻擊都稱得上是一場漂亮仗,但真正最先動手的卻并不是這里。在還未收到克里姆的消息之前,胡衛東并不能確信他到底能幫中國多大的忙,因此為了以防萬一,他還制定了另外一個方案,那就是直接威脅對于英國來說至關重要的印度,以逼迫起主動求和。正好這個時候方永樂的西藏軍分區已經將上次俘虜的不少廓爾喀士兵轉化了過來,于是胡衛東便命令方永樂率軍殺出錫金山口,在這些外國“解放戰士”的帶路下,解放尼泊爾這個英屬印度殖民軍的重要兵源地,一方面削弱英軍的力量,另一方面則直接威脅德里,向英國政府施加壓力。由于對峙期間不斷的增兵,此時即使不算緬甸,印度的英軍總數也至少有15萬以上,如果再算上殖民地的部隊,則更在30萬以上。與之相比,方永樂麾下野戰部隊僅有3萬多人,就顯得實在太少了點,而且在喜馬拉雅山脈南麓作戰的時候、英國人還擁有絕對的制空權,但是胡衛東卻對這位昔日的愛將充滿信心,而方永樂也確實沒有令他失望……第五百二十六章山地之虎尼泊爾對于英屬印度乃至英國來說,都具有不能忽視的重大價值,因此接到尼泊爾國王的求援后,英屬印度總督立即派出了大批援軍,由于之前在西藏吃過一次大虧,英印總督不敢對中**隊有半點小覷小心,為了預防萬一,他們居然派出了5萬英軍和5萬印度軍隊,總兵力超過方永樂麾下部隊總數的3倍,但結果卻令他目瞪口呆,在皇家空軍不顧危險地努力支援下,三倍于敵的地面部隊居然還是遭到了空前的慘敗,方永樂以傷亡4000余人的代價,擊斃英軍萬余、俘虜超過2萬,而那5萬印度軍隊更是幾乎全軍覆沒,駐藏兵團光是印度俘虜就抓了3萬多人,為了避免影響部隊的機動性,這幾萬戰俘統統都被送回西藏、一邊修路一邊改造……尼泊爾戰役中的出色表現為方永樂贏得了世界聲譽,英國人和印度人更是對他畏懼不已,稱之為“喜馬拉雅之虎”,后來隨著方永樂威名日盛,又改稱他為“山地之虎”。不過方永樂自己對于尼泊爾戰役并不特別滿意,在他看來,取得勝利那是理所當然的,因為他的三萬精兵全都是專擅于山地作戰的特殊部隊,而英方雖有10萬之眾,但其中擅長山地作戰的卻僅有區區幾千人,因為英印軍中最擅長山地作戰的廓爾喀旅早就被他全殲了。加之山區作戰中大部隊難以展開,飛機的偵查與轟炸也極不方便。因此英軍的兵力優勢和空中優勢都很難發揮出來,所以方永樂根本就不是以弱勝強,而明明是以強擊弱才對……而這個時候不甘心失敗的英印總督一方面向國內求援,另一方面則在印度大肆征兵,打起了用印度士兵當炮灰消耗敵人的陰險主意,“只要印度人還沒有死光,大英帝國就決不會認輸!”。這樣一來方永樂頓時壓力倍增,要知道西藏并沒有大型的兵工廠,雖然當初噶廈政府建造的軍火作坊已經進行了擴建和升級,但依然只能制造子彈和手榴彈。而且產量有限。而火炮、炮彈乃至于兵工廠所需的絕大部分原料西藏都不出產。得從其他省份運來,而此時四條進藏公路當中才剛剛建好兩條,運力嚴重不足,一個尼泊爾戰役下來。之前一年多儲備下來的彈藥就用掉了一大半。哪兒能夠耗得過殺不光的印度人?本來方永樂還可以發揚我軍擅于利用繳獲來補充戰斗消耗的優良傳統。但是狡猾的英印總督在了解到尼泊爾戰役期間部分戰斗的實情后很快就敏銳地判斷出中**隊的彈藥儲備絕對支撐不了太久,所以他命令所有的印度士兵隨身只能帶上一個彈夾即10發子彈,這樣一來中**隊不管打得如何漂亮。所能繳獲到的彈藥都根本不足以補充戰斗中的消耗,而雙方彈藥都用光了打白刃戰的話,即使一方再怎么精銳,交換比也不會高到哪兒去,因此解放軍戰士再怎么勇猛,也絕對拼不過數量占據絕對優勢的英印軍隊。“這簡直和當年西路軍打馬家軍時的情況差不多,老首長說這叫炮灰戰術,還真是貼切……”,方永樂得知彈藥儲備已經所剩無幾、而俘虜卻已經抓了十幾萬、其中絕大部分都是印度人之后,一時間頭大如斗,印度士兵雖然不像當年的馬家軍士兵那樣普遍極端宗教思想洗腦,可是語言不通卻使得他們更難轉化過來……無奈的方永樂只得向中央伸手,請求再加派一些懂英語的政工人員(在此時的中國這些可算得上是稀缺人才了)幫助改造俘虜,同時帶著彈藥僅余十分之一的駐藏兵團撤回了山北。途經錫金山口的時候,方永樂并沒有在此留下多少部隊,這是因為這里已經建起了一座堅固要塞,令其原本就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钡牡匦蝺瀯萦l凸顯出來,英軍就算投入再多的兵力,也難以越過雷池一步,據方永樂估計,以印度軍隊的戰斗力,想要拿下錫金山口,至少要付出百倍的傷亡和彈藥消耗,縱然英國老爺不把印度人的性命放在心上,英國人也吃不消那幾近天量的彈藥消耗,畢竟英國雖然是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