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69
赫赫的超級王牌拉上了航母。由此,二戰中的德國空軍少了至少20個超級王牌(以戰斗機飛行員為例,需要擊落敵機100架以上。),而齊柏林號航母卻將因此迎來自己的一段傳奇…與胡衛東較為重視的戰列艦和航母相比,那艘設計中標準排水量超過3萬噸、主炮口徑與俾斯麥級戰列艦相同的O級戰列巡洋艦就顯得雞肋了許多,事實上即使是德國海軍的守舊派當中也有不少人認為戰巡這一艦種已經過時,更不要說是胡衛東這個穿越者了。而且那艘戰列巡洋艦的建造計劃本身也有很大的問題,它不像齊柏林號航母那樣已經完成了艦體,而要在中國從頭建造,這就需要至少3萬噸級的船塢,可是青島的兩個3萬噸級船塢一開始還沒建好。這就不免耽擱了一些時間。而其開工之后沒過幾個月,青島那兩個7萬噸級巨型船塢也建好了(雖然工程量大得多,但受重視的程度也大得多。)。2艘興登堡級超級戰列艦也隨之同時開始建造,這就不可避免地要和這艘戰巡爭奪資源,而戰巡的優先級無論如何也是比不過戰列艦的,于是建造速度愈發緩慢。又過了兩三個月。由于齊柏林號航母在演習中的良好表現,興奮的小胡子當即決定再造幾艘航母,雖然本土的建造計劃由于戈胖子的反復阻撓和歐戰的爆發而最終流產。但中國這邊,胡衛東卻立即點頭同意將這艘艦體才完成了不到一半的戰列巡洋艦改裝成航空母艦,而這也就是二戰期間德國的第二艘、也是最后一艘航空母艦“彼得。斯特拉塞”號比起幫德國人建造的戰列艦和航母,那兩艘可能會編入中國海軍的重巡洋艦無疑更受胡衛東的重視,他的想法是,就算德國人最終出錢將其買走,咱們有了經驗之后也可以自己再造幾艘。與建造和維護費用都十分驚人的超級戰列艦相比。標準排水量不過15000噸左右的重巡洋艦中國還是造得起、養得起的,而且重巡洋艦也不會像戰列艦那樣在戰后被迅速淘汰,要知道后世毛子的基洛夫級導彈巡洋艦的排水量比這兩艘還大呢,而且人家還沒有厚厚的裝甲,所以這個武器平臺就算是長期來看。也仍有相當大的價值。何況在現實條件允許的前提下,任何一個男人都肯定更加偏愛尺寸大的武器,因此也無怪乎胡衛東會為這兩艘重巡的設計方案而絞盡腦汁了。因為上海的2個2萬噸級船塢能為兩艘重巡提供建造平臺而無需新造,因此她們的開工是6艘軍艦當中最早的。也正因為這樣,這兩艘重巡還擔負著為興登堡級戰列艦進行技術驗證的任務,比如三聯裝的主炮塔、球鼻艏艦首等等都率先在這兩艘重巡上面得到了應用,新型裝甲鋼就更不必說了。也正因為這樣,這兩艘希佩爾海軍上將級重巡洋艦較其原型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性能上更是遠非德國本土建造的希佩爾海軍上將級重巡洋艦可比,再加上后來德國由于經費緊張以及支付不便等原因,并未買下這兩艘重巡,她們后來都編入了中國海軍的戰斗序列,因此為了表示兩者的區別,后世大多根據她們的中國名字稱其為“南昌級重巡洋艦”,其最初的設計參數如下:標準排水量:15200噸,滿載排水量:18500噸尺度:長205.9米,寬21.3米,吃水5.83米動力:12座高壓重油專燒鍋爐,3座蒸氣渦輪引擎,主機設計最大功率為156000馬力航速:36節續航力:9000海里/16節主炮:3座三聯裝203mm炮塔防空:12座二聯裝105mm高炮,6座雙聯裝37mm高射炮,6門單裝37mm高射炮,6座雙聯裝20mm高射炮,6門單裝20mm高射炮,4座“密集陣”7管20mm近防火炮。反潛:2座火箭深彈發射器(最大射程1500米)、2座刺猬炮(最大射程300米)。魚雷發射管:6具533毫米發射管(2*3)艦載飛機:4架Ar196式水上飛機彈射器:1臺裝甲:水線主裝甲帶80120mm;水平裝甲60100mm;炮塔正面120mm,炮座120mm;指揮塔150mm;防雷裝甲,三層,每層25mm。艦員:1820人但是這兩艘重巡還未完工,德國就由于經費緊張等原因放棄購買,于是這兩艘重巡便又根據中國海軍的需要進行了一些改動。比如一開始應德方的要求,艦上的武器都是原裝或者組裝的德國產品,但既然德國確定不要,就很自然地都換成了國貨。盡管如此,國造武器與德國貨相比卻絲毫不差,甚至因為胡衛東在中德技術交流的過程中多少留了一手的關系(注1),因此國貨反而還有一定優勢注1:德國自然也有保留,但不如咱們多,因為身為穿越者的胡衛東知道德國這個時期的科技與工業水平,而德國人卻始終不清楚中原解放區到底掌握了多少獨有的新技術(。)第四百三十四章南昌級巡洋艦(中)就拿“南昌級重巡洋艦”上的9門203mm主炮來說,最初選用的是德國SKC/34艦炮的改進型,由于胡衛東力薦使用了全自動裝彈機,使這款歷史上二戰時期綜合性能最強的203mm艦炮射速大大提高,達到了和美國203mm艦炮同樣的每分鐘6發的最大射速,但在射速大大加快的同時,由于中方提供的新型炮管鋼,這款艦炮炮管的平均壽命卻幾乎沒有減小半點。改進后的SKC/34艦炮已經和此時世界上的其他同口徑火炮拉開了很長的一段差距,但德國人卻沒想到胡衛東居然還沒拿出全部的干貨。就拿炮管鋼來說,胡衛東提供的配方和工藝是用于制造陸軍火炮的,而陸軍火炮的射速比同口徑艦炮低得多,因此性能自然也低得多。此外,德國的火炮專家雖然已經是世界一流,卻還都習慣于先設計火炮、再為火炮尋找合適的材料,因此他們得到新材料后只是簡單地進行了替代,除了延長炮管壽命并沒獲得其他性能的提高。而身為二十一世紀全球最頂尖的火炮與彈藥專家之一,胡衛東卻能夠根據材料的性能來量身定做地設計大炮,因而在兩艘重巡確定會歸中國海軍所有之后,胡衛東重新設計的203mm艦炮性能上要比德國大炮優秀得多,在精度毫不遜色的前提下,這款203mm艦炮不但最大射速達到了驚人的每分鐘10發,而且炮管壽命同時達到了800發以上…不過,所用的材料好了,成本也相應地提高了很多,尤其是稀土、鎢、鉬等各種合金成分的用量更比提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