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92
間內幾乎全被掐斷。此外,部分偽軍也因為這些勝利而重新鼓起了反抗的勇氣,在短短一個月內有幾千名偽軍相繼反正,一時間日軍幾乎什么事情都得自己來干,這樣一來就進一步牽制了關東軍原本就已經日益吃緊的兵力。也正是看到了這一有利態勢,徐向前不但沒有見好就收,反而大膽地繼續進兵,在極其惡劣的天氣下果敢地運用大范圍穿插迂回戰術,以犧牲2萬余人的沉重代價于林口附近將日軍兩個增設師團分割包圍后先后殲滅,擊斃日軍的數量與抗聯陣亡人數大致相當,但考慮到雙方訓練水平、實戰經驗與武器裝備等方面的差距,這一戰依然被后世史家認定為抗聯南渡松花江之后的第六次大捷。隨后抗聯主力直逼牡丹江城下,主要由第4師團預備役人員組成的日軍第104師團認為牡丹江城防不固而兵力不足,擅自撤至哈爾濱與第4師團匯合(此時關東軍第4軍的司令部已經撤到了哈爾濱,而第5軍司令部動身則更是退到了“新京”長春。),而堅持死守牡丹江的一個日軍守備隊不過**千人(注1),加之第104師團所言也并非胡編亂造,牡丹江的城防的確薄弱。結果在堅持了三天之后,牡丹江終于還是被抗聯成功光復,城內的1萬多日軍(包括日本警察和武裝“平民”)幾乎全部戰死,而抗聯永久性減員的人數則超過了15000人。這一戰充分體現出徐向前一旦發起進攻就不怕犧牲、全力以赴的特點,但也暴露出抗聯攻堅能力依然不足的弱點,但因為光復了牡丹江及其周邊的大片土地,此役依然受到了中央的表揚,也被后世稱為是抗聯1938年末到1938年初的第七次大捷。在前后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徐向前在部隊良莠不齊、裝備低劣的不利局面下,以其出神入化的天才指揮在七次較大的戰役中連續給予日軍沉重的打擊,共計消滅鬼子10萬余人,極大地堅定了東北、乃至全國人民對于抗戰勝利的信心,而他本人也由此一舉揚名海內外,被公認為中國最頂尖的名將和軍事家。但是,這一被后世合稱為“七戰七捷”的奇跡也不光是靠徐向前一個人就能締造的,高原杰出的組織工作同樣功勞很大,甚至蘇聯人出售的武器彈藥也一樣不能無視,而且其間還有很多難以復制的偶然性因素(比如那位突然暴病的鬼子師團長)的影響,才最終促成了這樣的奇跡,但不管怎么樣,更重要的還是抗聯將士們的浴血奮戰以及東北人民的支持,否則這一切都無從談起。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僅僅在“七戰七捷”期間,抗聯的傷亡人數就超過了20萬(受傷人數存在著重復計算的情況),加上病患(包括凍傷)則超過25萬,但是徐向前靠著他迅速捏合部隊與“以戰代練”速成新兵的特長,再加上高原出色的組織后勤工作,以及就地征兵(抗聯收復的失地越多,這一招威力就越大。)與傷兵復員歸隊可以直接走封凍江面的便利,使得抗聯主力部隊依然維持在30萬人上下,這一點即使當初曾經在不到一年時間內白手起家拉起了十萬大軍的胡衛東也十分佩服。連續不斷的勝利令抗聯上下信心爆棚,即使估計關東軍可能獲得增援,他們依然打算繼續向著敵人的縱深進攻,但考慮到被敵軍切斷后路的風險,徐向前還是選擇了哈爾濱作為抗聯主力部隊的下一個目標,而不是容易遭到日本關東軍主力與朝鮮日軍兩面夾擊的延吉。哈爾濱雖然位于松花江以南,卻同時又是北滿最大的城市,而五條鐵路在此交匯、一條大江從旁流過又令其成為了東三省最重要的交通樞紐之一,其戰略價值之大可想而知。日軍的要塞工事雖然偏重于偽滿與蘇聯和外蒙古之間的邊境線一帶,但哈爾濱這種戰略要地的防御他們也絕不會疏忽的注1:因為中國整編師的出現,日軍也盡可能地加大了部隊編制,但為了避免指揮混亂,鬼子只是在原有的框架下增補兵力,比如守備隊依然是6個大隊,但每個大隊的兵力卻由原來的800人左右增加到的1200-1500人。第三百四十四章大阪兵事實上之前徐向前沒來的時候抗聯就已經領教過這個城市有多么難打了。不過現在有了更擅長大兵團作戰、對于城市攻堅也頗有心得的徐向前作為主帥,抗聯本身的實力也較當初有了很大的增強,因此抗聯上下還是躍躍欲試地想要一雪前恥。徐向前本來就是赤色黨內最偏好進攻的將領之一,又因為七戰七捷而多少有些驕傲,因此想法也和他的部下差不多,不試著攻一攻,怎么也不甘心,尤其是在他了解到哈爾濱守軍的情報之后。。此時駐守哈爾濱的日軍兵力超過5萬,應該說并不算少,而且還有眾多的防御工事可供利用,但是守軍的主力卻是兩個以大阪人為主組建的師團,戰斗意志與其他的日本師團相比差了老大一截,而第4師團與第104師團此前多次不戰而逃的劣跡也早就成了赤色黨內的笑談,因此抗聯上下普遍認為有機可乘。然而,在接到關東軍司令部的嚴令后,那兩個大阪師團不敢再次不戰而逃,而且在他們看來哈爾濱并不是一個難以堅守的城市,大阪人雖然珍惜生命,但是穩贏的戰斗他們還是愿意打一打的,而大阪兵雖然相對比較怕死,但卻比其他地方的日本兵更會動腦子,戰術也更加靈活,一旦真下了決心死戰,還真不那么好對付,尤其是在防守戰中,技戰術水平優秀而且十分珍惜自己生命的大阪兵們明顯比其他地方的鬼子更擅于利用工事來減小自身的傷亡。結果抗聯對哈爾濱發起的攻擊一開始就受到了重挫,付出了傷亡2萬余人的代價卻依然沒能殺進城內,而日軍的傷亡卻還不到3千人。如此懸殊的交換比給那些連勝而驕的抗聯將士們當頭澆了一盆冷水。也讓激動人心的“七戰七捷”戛然而止,徐向前也由此意識到,哪怕兵力再多。只要沒有掌握制空權(注1),就依然很難拿下防御堅固的大城市,同時“大阪兵不善戰”的說法也因為抗聯將士們的大量犧牲而遭到了批駁,但作戰風格與大多數日軍迥異的大阪師團到底實力如何。即使是徐向前,也直到后來與其交戰和打交道的次數多了之后,才完全搞明白。。自南渡松花江以來第一次遭逢敗績之后??孤撝髁Σ筷犞氨桓甙菏繗庋谏w了的疲勞一下子爆發了出來,軍中患病的人數也隨之激增,再加上日軍大本營又一直都沒停止向東北派出援軍,而抗聯主力大部隊所攜帶的彈藥也因為攻堅消耗過大卻沒能得到半點繳獲補充的緣故而較前匱乏了很多,徐向前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