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54
下一任主人……值得一提的是,因為反潛的需要。聲納研究所也已經在不久之前建立起來,而保密等級被定為“絕密”的制導研究所的課題中則添加了聲響自導這個新項目有線制導之前就已經開始研究了。至于掃雷與布雷,現在卻還無從談起,因為中原邊區目前還沒有水雷的生產能力,按說水雷的制造要比魚雷容易得多。但觸發式水雷掃除起來實在太過簡單?;旧蠜]太大用處,所以胡衛東給引信研究所的科技人員下達了研制水壓、聲響與磁性引信的任務,由于身為彈藥專家的胡衛東對此了解頗深,這一技術含量很高的科研課題反倒進行得較為順利。當然這也因為哪怕是同樣類型的引信,水雷所用的設計制造起來也比魚雷的要簡單得多……話說胡衛東現在也日漸意識到,那些看起來高科技的玩意,只要有世界級的尖端人才帶頭,加上必需的設備與為數不多的實驗人員。就不難取得突破。雖然這些條件并不容易滿足,但至少存在著速成的可能,反倒是那些看上去平平無奇的基礎工業卻需要幾代人踏踏實實地不斷積累,尤其對中國這樣基礎薄弱的落后國家來說更是如此,這也正是新中國早在六七十年代就能夠搞成“兩彈一星”,民用產品卻長期缺乏國際競爭力,只能靠所謂的“性價比”賺點血汗錢的重要原因之一……將來想要打上日本島,登陸艦艇是必不可少的,考慮到小艇造起來更快。加之跨海距離也不遠,胡衛東打算以登陸艇為主,而噸位較大的登陸艦暫不考慮,即使有條件研制了也暫時只作技術儲備。為此胡衛東還讓人開展了氣墊登陸艇的研究,以便在登陸作戰的一開始就可以迅速形成兵力優勢。畢竟中國在海軍無法速成的情況下,登陸本就已經很不容易,如果再拖沓磨蹭的話,一不小心就會被趕下海的……氣墊船研發的技術難度其實并不像很多人以為的那么大。歷史上當時建國還不滿十年的新中國就將其率先發明了出來,只是當時視其為軍事機密而沒有對世界公布。結果被英國人搶走了這個第一。不過說老實話,氣墊船是件劃時代的發明沒錯,但其在軍事上雖然有不少用途,可卻根本不足以令當時的中國產生質變,因此秘而不宣其實沒有必要,不過這也難怪,中國落后那么多年,難得有個世界第一,激動一下也很好理解。但知道這段歷史的胡衛東自然不會對此過度保密,這一點從他甚至還讓圖波列夫這個外國人參與研制這件事上就可見一斑了……圖波列夫與蘇霍伊的到來,除了他們本身的價值外,還令胡衛東確信自己對中國工業化發展的思路是完全可行的。這兩年來胡衛東一直在考慮一個問題,引進國外最先進的設備與科技難度極大,能夠引進目前正在廣泛使用的設備技術就已經很不錯了,而如果仿制的只是國外現有的成熟產品,則光是就比國外低了十年。加上中國工業與科技基礎太過薄弱,消化吸收的時間也相對較長,一下子就被拉開了30-50年的差距,而那些發達國家卻不會停下來等你,因此追趕起來必然十分辛苦,而且很容易陷入不斷仿制的死循環,反而影響了自主創新的能力。因此之前胡衛東一直盡量直接將外國的專家請到中國,請來之后,再讓他們按照自己指明的正確方向研究那些最先進的科技課題,而數量至少是其幾十倍的中國學生則跟著邊做邊學,這樣直接學到的就是最前沿的科技,不會出現好不容易學會之后卻發現自己所學已經落后于時代的窘境,效率比簡單地直接仿制國外目前的設備與產品要高得多,再加上目前世界上暫時僅為中國所獨有的三大工程學系統工程學、并行工程學與逆向工程學。的幫助,中國工業化的速度肯定會比歷史上快得多……第二百九十八章經濟奇跡的真相不過,世界上的頂尖科學家可不是那么容易請來的,尤其是在那些與軍事有關的研究領域中,哪怕是目前尚未成名的未來頂尖科技人才,胡衛東都很難繞過各國政將人挖來,因此通過國家合作的方式就成了幾乎是唯一可行的途徑,而圖波列夫與蘇霍伊就是因為這樣才來到了中國。但是這個方法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因為列強如果不愿意,你開出再好的條件也還是換不來,英國的羅羅公司就是個典型的例證,胡衛東開出了極高的價碼也就挖到了一些被其裁汰出來的人員,幸虧在美國等其他國家也有收獲,拼湊在一起才勉強構成了一個航空發動機課題組,抗戰改編之后,有了“合法”身份的赤色黨還曾經派人與英國大使洽談過,希望從羅羅公司獲得技術支持,但卻被英國人粗暴地直接拒絕了,靠著殖民地的輸血,現在英國已經基本從經濟危機的泥淖中走了出來,極度的他們寧可不賺這個錢,也不會幫助未來的敵人……到目前為止,只有意識形態相同的蘇聯派出了世界級的專家,但是胡衛東其實心底里并不太愿意跟蘇聯合作,因為這種技術合作與人才交流對雙方都有利,而且國力更強的一方受益更大,可是毛熊與中國還有歷史問題沒有解決,如果有別的選擇,胡衛東是不愿它變得更加強大的,相對而言他更希望與西方國家合作,一方面西方國家科技水平更高,能給中國更大的幫助;另一方面除英國外,它們至少與中國不存在領土紛爭,而即便是英國,香港與藏南也遠沒北方失地與外蒙的利益那么大,何況英國的國勢江河日下。與將來一段時期內還會變得更加強大的蘇聯相比,威脅實在是差遠了。然而,有了當初蘇聯利用經濟危機迅速完成工業化的“案底”在前,西方列強又一直都害怕中國真的復興,因此胡衛東的計劃一開始就阻力重重。英國人的態度前文已經提過不必再說。法國在1936年上臺的“人民陣線”雖然掛著左翼的皮,骨子里卻是“形左實右”注1,他們同樣不愿提供軍事技術方面的援助,而此時的法共對蘇聯唯命是從。找他們幫忙與直接跟蘇聯合作相比并沒有太大差別。至于二戰期間表現最差的意大利面條,則更是直接被胡衛東忽略了。相對來說,那些某方面具備技術優勢的小強國家倒可以爭取一下,比如瑞士、低地三國、北歐諸國等等,這些國家的科技水平并不差。但因為國家太小,工業部門并不齊全,這既是好事,也是壞事。一方面,中國從這些國家引進人才設備的難度相對較小,另一方面,即使這些國家什么都愿交換,也還是遠遠不能滿足需要,尤其是飛機與艦艇。這些國家基本都沒有太強的研發與生產能力。因此胡衛東想來想去,目標只剩下兩個,一是美國,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