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84
西北諸省迅速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雖然赤色黨高層都很清楚這些并不是人家白送的,但基于中國“禮儀之邦”的傳統,赤色黨旗下的主要媒體還是紛紛對蘇聯的慷慨支援進行了熱情洋溢的宣傳,以表示中國人民對蘇聯的感謝。但是胡衛東對此卻有自己的看法,考慮到黨內親蘇人士依然不少,而且目前**陣營內“國際主義”思潮也仍然很有市場,他只能抓住偉人單獨與他面談的機會,表達了自己個人的意見,“現在這樣搞,將來翻臉的話很難處理。人民也不是傻子,只要被騙過一次,以后公信力想再重建都會變得很難。反正洋人只重實際,咱們再怎么夸蘇聯,他們也不見得記這個情。反過來說,只要不公開罵他們,在合作中獲益不比我們小的蘇聯同樣不會有什么意見……”如果說赤色黨內除了胡衛東這個穿越者,有誰一直對蘇聯心存警惕,那么除了太祖再也找不到別人了。而且與歷史上赤色黨實力太弱,即使他明明預測出了即將發生的世界大戰也依然無法借此為中國謀取多少好處不同?,F在的赤色黨和人民軍隊已經擁有了相當的實力,并且還將隨著抗戰的進程而愈發強大,如果一切順利的話,中國完全有機會在世界大戰中獲利,而貌似強大的蘇聯因為大清洗的緣故已經變得外強中干,如果有機會的話,那些民國乃至滿清時期中國失去的北方領土他還是很想拿回來的。當然,如果沒機會,他自然也不會拿雞蛋碰石頭……于是,赤色黨的宣傳風向很快就有了明顯的變化,感謝蘇共和蘇聯政的篇幅被壓縮得幾乎不能再壓縮,而邊區人民的艱苦奮斗則被大力頌揚,蘇援人員中的優秀典型自然還是要贊揚歌頌的,但角度卻是從“中蘇人民的偉大友誼”來寫,蘇共與蘇聯政的幫助則被盡可能地淡化,這樣將來如果真的跟蘇聯反目,就可以將責任推給蘇共和蘇聯政,而兩國人民依然是永遠的朋友,至于蘇聯人信不信,那沒多大關系,這個概念必須強調出來,以表示我們中國永遠正義……雖然對蘇聯嚴加戒備,但那些蘇聯派來的人員,對于目前專業人才嚴重匱乏的邊區和人民軍隊來說還是很有幫助的??紤]到工資由蘇聯政支付雖然令邊區政節省了大筆開支,卻也令這些蘇聯人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等于是吃起了大鍋飯,為了提高他們的工作積極性,胡衛東不但在談判期間費盡唇舌要到了給他們記功和評功的大權,更通過讓親歷者講述日軍暴行的方法激發這些蘇聯人本能的義憤,收到了不錯的效果。另外,胡衛東還給他們開設了漢語速成班,以方便這些人與中**民的溝通交流,不想學自然也可以,胡衛東直接寫個差評將其打發回國,在蘇聯國內大清洗進入白熱化的現在,這些家伙就算不死也得脫層皮,這下其他人學習漢語的主動性果然大為提高,而其中的一些聰明人更是由此意識到這次來中國正好避開了國內的風波,多少對胡衛東和中國赤色黨生出了一點感激……太祖讓胡衛東帶馬仲英回來是讓他帶裝甲兵的,而馬仲英被任命為裝甲旅旅長后也沒有讓他失望,他結合中國的國情和人民軍隊的現狀,充分發揮自己擅長騎兵戰術的優勢,提出了“裝甲騎兵”的概念……s第二百一十二章七千傷兵簡單來說,就是裝甲部隊的機動性火力防護力,作戰方式也以突襲敵軍的側后為主,盡量不從日軍正面發起強攻,“閃電戰”雖然取得過巨大成功,但已經吃過大虧的鬼子要是還學不乖的話,他們就未免太弱智了,須知中國可不比歐洲,平坦地形還不到總面積的兩成,可以進行裝甲集群突擊的地域十分有限,很容易預先進行針對性的布防……基于同樣的理由,馬仲英指出“裝甲騎兵師”的主要作戰對象是日軍的輕裝部隊,除非是情報優勢下的伏擊戰,否則一般不與敵人裝甲部隊對戰,因為中國坦克太少,裝甲兵的數量也嚴重缺乏,即使是取得1:5的交換比都是虧本的,而1:5的交換比又哪兒有這么容易打出來?馬仲英的這一設想十分符合偉人的戰略思想,也即是所謂“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由于國力的限制,中國的坦克拼不瀛日本的坦克,但是我們的坦克打鬼子步兵騎兵還是沒問題的,而我們的步兵反坦克能力隨著各種新戰術的深入人心和火箭筒等步兵反坦克利器的裝備部隊,目前也堪稱是世界第一,既然優勢擺在這里,為何不充分利用呢?而這一思想進一步闡發開來之后,又衍生出“咱們的飛機太少,打不過日本的航空部隊,但是利用情報上的優勢,抓住機會突然出動轟炸鬼子的陸軍、尤其是天生害怕空襲的鬼子裝甲部隊,卻總是有機會的?!钡雀嗟男滤季S、新戰術。使得人民軍隊在其后的抗戰中越來越得心應手……馬仲英的加入,無疑令本就兵強馬壯的十五軍添了一員猛將,而更令胡衛東高興的是,他前后追了好幾年的**名將孫立人也終于放下堅持加入了十五軍。這事情還要從淞滬抗戰說起,其間孫立人所在的稅警總團英勇作戰而蒙受了慘重的傷亡,就連孫立人自己也一度重傷昏迷,可戰后這支精銳部隊的殘部卻被區別對待。健康和輕傷的官兵和被中央軍各部當作寶貝瓜分得一干二凈,而包括孫立人在內、傷勢較重的七八千官兵卻被丟下無人問津,甚至就連部隊番號也被撤銷了。連歸隊都成了奢望。歷史上這些人中只有五千多人撐了下來,孫立人傷愈后走宋子文與孔祥熙的關系,花了大半年的時間后才得到了重新帶兵的機會。那五千傷兵也即是后來威名赫赫的新38師、駐印軍和新一軍的最初班底。而胡衛東一直都在關注孫立人,又怎么會放過這個雪中送炭的機會?在中原邊區無償提供的足量青霉素幫助下,那七八千**傷兵中的絕大部分都活了下來,話說現在青霉素的產量雖然不斷提高,但生產成本還是不低的,而市場價格就更是嚇人,中原邊區提供的青霉素如果按照市價計算,甚至超過了一百萬大洋,即使是傷員中那些最反感赤色黨的人,當時也無不感動。至于孫立人。其實回歸稅警總團之后不久他就后悔了,只是他這人死要面子,現在胡衛東和赤色黨拿出了“三顧茅廬”的誠意,他的部下又反復勸說,得以順坡下驢的孫立人沒過幾天就接受了胡衛東的再次邀請。還順便帶來了七千多傷兵,這些可都是一等一的好兵,十五軍自己培養的話得在戰場上死多少人???甚至即使是那些因傷致殘而無法再上戰場的老兵,胡衛東也看到了他們的巨大價值,雖然自己打不了,但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