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36
,那些老油井換裝“雙驢頭”采油機未必劃算,尤其是在還必須為此支付專利費的情況下,因此這項專利短時期內的直接獲益并不是很大,但是中國現在的石油工業幾乎是一片空白,反而沒這個負擔,故而得以在一開始就站在比那些先進國家都高的平臺上……除了這種主要自用的技術。胡衛東還花錢雇人在美國研究一些他比較了解而中國又沒研究條件的技術與發明。其中尼龍這種后來的暴利商品更是重中之重,雖然目前杜邦公司已經有了尼龍的專利,但他們還未研究出工業化生產的方法,而且他們現在只發現了尼龍66,胡衛東讓研究人員去搞的卻是舒適性更好的尼龍6,所以并不存在侵權問題。當次年尼龍6解決了工業化生產難關后。尼龍及其產品獲得了極其豐厚的利潤,令原本只是皮包公司的中福股份以匪夷所思的速度飛快發展了起來。但令胡衛東可惜的是。利潤必須分給福特公司4成之多,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如果沒有福特這座大樹罩著,就算中福國際是真正的美國公司,在十幾億美元的龐大利益誘惑下,也難保沒有大財團鋌而走險,何況只是一家華資企業?除了電力與石油,鋼鐵與化肥也是胡衛東引進設備技術的重點,但胡衛東暫時只是每個必須門類稍許購買一點,先解決“有”和“無”的問題,在此之外,除非價格實在有吸引力,否則他不會選擇在美國購買,因為美國所用的度量單位大多是美制而非公制,引進后還得改換過來,不但費時費力,還會降低精度。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胡衛東還在美國購買了很多南瓜種子和馬鈴薯種,目的是為了迅速提高中原根據地的糧食產量。須知同樣是南瓜,中國的一般也就幾斤到十幾斤,幾十斤就算是非常大的了,而美國的南瓜普遍都能長到幾十斤,最大的甚至超過了一千斤,而馬鈴薯的情況也差不多,咱們一般多是幾兩一個或者更小,而美國的土豆幾斤一個的都不稀奇。很明顯美國南瓜與馬鈴薯品種的單產要明顯高于中國,雖然口味上要差一些,但抗戰期間河南百姓幾乎一直都在饑荒的威脅之下,其間更有1942年那次餓死300萬人的特大旱災,讓根據地百姓吃飽、甚至只是不餓死是首要的任務,好不好吃又哪兒能顧得上???根據地的農田水利建設胡衛東一直十分重視,但是那畢竟費時長、見效慢,而且抗戰全面爆發后不但軍糧的需求會不斷加大,難民的涌入也是遲早的事,胡衛東這也是未雨綢繆??!此外,胡衛東還大量收購了一些國內不能出產的重要工業原料和戰略資源,其中在加拿大與美國鐳提煉廠“收垃圾”低價買到的大量高品位鈾礦對于中國日后的貧鈾穿甲彈的研制與核能研究無疑將起到莫大的幫助……注1:鈾及鈾的化合物的比重普遍非常大,因此很容易估算出大致的品位高低,胡衛東購買的是鐳提煉廠提取鐳后剩下的礦渣,價格異常低廉,加上后來在歐洲買到的,一共有好幾百噸,含鈾量超過40噸,卻只花了區區一萬多美元,還順便延緩了后來美國研制原子彈的步伐,實在是賺大了……p第一百五十六章前往歐洲此外,胡衛東也沒忘記以科研需要為由,提前采購氣體離心機、離子交換樹脂等重要器材以及相關的生產設備,只要鈾235的自分裂現象一公布,中國的核武器研制工作就可以馬上開始,咱們工業與科技基礎遠不能與西方和蘇聯比,只能笨鳥先飛來趕時間了。當然,真正的實驗器材胡衛東也確實買了一些,即便科學家都因為抗戰的需要而全部搞應用了,至少大學里也還是需要的……雖然沒有放開了買,但胡衛東還是短短一個月時間就在美國花掉了七千萬美元,可是光有設備是不夠的,能夠cao作這些設備機器的人員同樣、甚至可以說是更加重要,而目前的中國、或者說是中原根據地很多工業部門根本就沒有,從業人員自然不可能從天上掉下來,因此毫無疑問,胡衛東只能在美國招聘,但一直對美國的高工資稱羨不已的他這時卻只想大罵一聲“工資定這么高要死??!”……即使在大蕭條中,美國工人的平均年工資依然高達七八百美元,熟練的技術工人更是至少上千,而此時的中國不但貧窮落后,而且籠罩在戰爭的陰云之下,即使開出5倍工資并且預付1年,愿意冒險前往中國工作的美國人也沒有多少,而僅僅是解決工業門類“有”與“無”的問題,就需要引進上萬工程師和技工,這花費是胡衛東現在根本拿不出的……“只能盡量呼吁華人華僑青年回國了……”,胡衛東無奈地暗嘆道。可是北美華人地位低下,很多重要的工作崗位根本輪不到他們,而且北美華人華僑的人口基數也不像南洋那么大,篩選余地小得多,即便司徒美堂累得老眼昏花,愿意歸國的華人華僑越來越多,也還是不能滿足胡衛東的要求,終究還是得花高價至少外聘兩三千人才行,可這還是太貴了。要知道胡衛東現在還準備去歐洲繼續掃貨呢,將錢早早用光怎么行?好在胡衛東這次帶來了毛澤民這個理財專家,他不但短短兩三個月時間就熟悉了美國的經濟制度和社會現狀。還從中發現了很多可以省錢的點子,比如食宿全包(此時美國物價并不比中國高,包食宿其實并不能省錢,但可以大大減少一次性投入的外匯。從而明顯緩解現金壓力。)、給他們買保險等等,艱難地將平均工資壓到了他們在美國工資的3倍,平均預支工資的時間也被減少到半年。在胡衛東離開美國之前,一共招聘到3000多名美國人,需要一次性支付的現金將近一千萬美元。雖然還是很貴,但已經在他可以接受的范圍之內了。此外,胡衛東還請福特公司幫忙培訓華人技工,等到他們學成歸國,不但技工數量上會更加充足,那些薪水高得讓他痛心的鬼佬也差不多可以逐步打發回國了……胡衛東并未在美國待太久,2月份經濟危機蔓延到歐洲之后不久,他便踏上了歐洲的土地。雖然如今美國的工業規模甚至不遜于整個西歐。但在科技水平上歐洲在很多方面還是具有一定優勢,而且除了英國之外,大部分歐洲國家都是采用公制單位,無論是消化投產的效率還是生產加工的精度,都比美國貨更具優勢,尤其是德國、瑞士等這幾個原本就以精工著稱于世的國家……英國雖然基本上是英制單位為主。但胡衛東還是踏上了英倫三島,因為這里有一些不能錯過的杰出人才。其中正在倫敦大學讀研的后世鋼鐵工業的權威專家邵象華在與胡衛東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