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87
優勢,那就是無以倫比的機動性(準確地說,是低速飛行中的機動性。)。而作為世界上最為重視戰斗機機動性的國家日本所開發的最后一款雙翼戰斗機,九五式戰斗機甚至可以說是世界歷史上機動性最好的戰斗機,即使是后來不可一世的零式飛機也無法相比。因此只要雙方都用常規戰術,九五式戰斗機完全可以打敗比它更先進的戰斗機,但敵人也不是傻子,仗著速度優勢玩一擊脫離戰術才是王道,這樣一來九五式戰斗機的機動性優勢就根本無法發揮出來了。對此胡衛東想出了一個解決辦法,就是給九五式戰斗機設計一種有效射程比目前日軍戰斗機所用的7.7mm機槍遠得多的航炮,敵人一擊脫離之前得先挨九五式戰斗機一頓猛轟,那就根本占不到什么便宜了,這就跟南宋時期給重裝步兵裝備射程奇遠的神臂弓來對抗金軍騎射的道理一樣……但胡衛東在火炮與彈藥方面的造詣再高,也不能立即變出成品來,研制與試生產和檢驗的時間加起來,等到正式生產再快也要幾個月時間,這顯然是無法應急的,好在胡衛東很快又發現了九五式戰斗機的另外一個巨大優勢,那就是因為雙翼升力更大而帶來的超高實用升限與爬升速度,其中前者更是達到了驚人的11500米,這在歷史上要到二戰后期美國野馬式戰斗機換裝了英國梅林發動機后才能超過,而日軍的單翼機能到一萬米就頂天了,這一千五百米的高度差距足以令仰攻的單翼機打不到、即便打到也傷不了自己而立于不敗之地,而九五式戰斗機優異的爬升能力則令這種搶占高點的戰術更具可cao作性。既然有這個優勢,那么自然要好好利用,經過胡衛東與高志航等幾個優秀飛行員的探討,一種以“俯沖攻擊”和“拉起脫離”為典型特征的特殊戰術就這么誕生了。當九五式戰斗機與敵機遭遇時,首先要利用爬升能力的優勢迅速拉起以搶占高位,待到高于敵機一千米以上時九五式戰斗機編隊則立即全速向下俯沖對敵發起猛烈攻擊,而不管俯沖攻擊是否得手,只要敵機開始拉升,則全員立即停止進攻重新拉起,從而利用實用升限和爬升速度的優勢而令敵機只能挨打卻無法還手,而若是己方因為彈藥耗盡等原因不想打,也可以爬升到一萬米以上的高空大搖大擺地離開,敵人更是沒有半點辦法……這種戰術本來是胡衛東為抗戰全面爆發后的紅軍戰斗機設計的,如果是遇上目前同樣還裝備著大量九五式雙翼戰斗機的日本陸軍航空部隊,卻沒有任何意義。然而,日本海軍條件得天獨厚,比陸軍更早地全面淘汰了雙翼飛機,卻反而給了高志航等人提前驗證新戰術的機會。按理說由于速度較慢的關系,若是敵機不想應戰掉頭就逃,九五式戰斗機卻也是追不上的,但那是針對二戰中后期的先進單翼戰斗機來說,而高志航他們現在迎戰的日本海軍九六式艦載戰斗機速度僅僅比九五式戰斗機快一成,這點差距完全可以依靠俯沖的加速來彌補。于是那六架鬼子的飛機可就慘了,打又打不到、追又追不上、逃又逃不掉,加之數量上的絕對劣勢,不一會兒的工夫就全被紅軍戰斗機大隊擊落,一心要為沈崇誨他們報仇的高志航殺紅了眼,將兩名跳傘逃生的鬼子飛行員也給掃了,為此回去后還挨了一次處分……而由于高志航故意將鬼子的戰斗機引到了高空,超出了日軍各艦高射炮的有效射程,令各艦的日軍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飛機被一架架擊落,而中國人的飛機卻一架未損安然返回,心中別提多郁悶了……這一次世界歷史上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空海大戰就這么落下了帷幕,由于偽裝戰術的成功和二十四名轟炸機機組人員的舍生取義,紅軍轟炸機中隊以十二架轟炸機的代價,給不可一世的日本帝國海軍以沉重的打擊,前后一共有兩艘輕型航母、一艘驅逐艦和八艘巨型運兵船沉沒,總排水量超過二十萬噸,另有兩艘運兵船被重創,一艘重型巡洋艦受傷,海軍傷亡近三千人,其中陣亡人數為2157個,而運兵船上的陸軍官兵就更慘了,由于陸軍會水的相對較少,加上海軍肯定先救兩艘沉沒航母上的自己人,結果導致大量陸軍官兵因為救援不及時而被活活溺死,總共傷亡兩萬多人,其中死亡人數超過了一萬五千,包括第五師團的現任師團長林桂中將也葬身大海,可以說這個精銳的日軍常設師團還沒趕到目的地就已經元氣大傷……除了直接損失,因為這次戰斗中暴露出來的種種問題,日本海陸軍之間的矛盾進一步激化,簡直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這對日本造成的負面影響也許更大。兩大派系的矛盾是如此之大,以致于不再信任海軍的日本陸軍部寧可努力說服天皇同意陸軍派兵繞道經過朝鮮進入東三省后入關作戰,也不要海軍幫其運兵和護航了,而海軍方面自是求之不得,盡管對胡衛東這位聲名鵲起的紅軍大將,他們也同樣痛恨……第一百章烈士日記而紅軍方面,雖然可以說是贏得了一次前所未有的輝煌勝利,但自胡衛東以下卻無人笑得出來,十二名轟炸機飛行員和同樣數目投彈手的全部犧牲固然是巨大的損失,他們奮不顧身駕機撞擊敵船與其同歸于盡的壯烈之舉更是令大家深受震撼。紅八軍團乃至所有紅軍之中由此掀起了向空軍英雄學習的熱潮,越來越多的戰斗英雄涌現了出來。而軍工系統則倍感自責,如果中國的空軍比鬼子更加強大,這二十位英雄又何至于要用生命來換取勝利?而研制生產先進的武器裝備,不正是他們這些軍工工作者的職責所在嗎?在責任和使命感的驅動下,劉鼎、吳運鐸等紅色軍工的杰出代表一個個都全身心地投入到艱苦的武器研發工作中去,使得一樣樣新式裝備得以更快地定型和裝備部隊,為紅軍的不斷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胡衛東雖然向中央為那二十四位烈士請了功,沈崇誨也因此成為了軍功制度改革以來的第一個特級戰斗英雄,但看到沈崇誨被整理出來的日記后,他卻是深深自責……“新學員都想成為戰斗機飛行員,但我卻以自己是轟炸機飛行員而自豪,因為轟炸機的存在,空軍才有價值?!?/br>“庫存的航空汽油越來越少了,還優先供應給戰斗機,我們轟炸機中隊連例行的訓練都難以保證,首長說這樣做是資源優化配置,但我不服?!?/br>“今天咱們空軍初戰告捷(大別山反擊戰),但慶祝的人中沒有我,空襲的任務卻派戰斗機來執行,理由竟然是轟炸機耗油太多,我不服?!?/br>“終于,終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