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68
一代偉人,而且對國外比太祖更加了解,雖然心底里覺得胡衛東的計劃風險很大,但也覺得這確實很可能是中國崛起的一大契機,如果錯過未免太可惜了,加之他現在已經對太祖的遠見心悅誠服,在沉思了幾乎有一刻鐘后終于投出了這一張關鍵的贊成票。這時胡衛東卻又得寸進尺道,“一億兩千萬元在中國覺得很多,但換算成美元,也就四千萬左右,即使是白菜價,也絕不可能買回一個完整的工業體系。而青霉素等新產品雖然潛在利潤空間巨大,但由于根據地條件簡陋,目前的產量自用都還不夠,如果有可能的話,我會設法以遠期的專營權作為抵押向國外的大財團大公司貸款,以盡快獲得更多的現金,來采購更多的機器設備、引進更多的技術人才。而且在出國之前,我們都不知道能夠買到哪些東西、引進到哪些人才,又怎么將其帶回國再運到根據地,所以我希望能夠得到全權以隨機應變?!?/br>太祖一向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聞言正要答應,一貫心思縝密的周副主席卻提出了一個不能跳過的問題,“一億兩千萬元即便如你所說不足以完成中國的工業化,但放在國內,已經是一個非常大的數目了,據說閻錫山在山西搞工業鐵路,總投資額也不過幾千萬而已。但是,目前內地的產業工人總共也不過幾百萬,其中重工業的不足百萬,哪怕只是一億兩千萬元買來的機器設備,恐怕都沒有足夠的工人來cao作,短時間內籌來更多的現金又有什么用呢?”“這個問題不難解決,一方面我們不會買那些過時的老舊機器,勞動生產率自然較高,需要的工人也就相對較少。另一方面,現在西方國家失業的工人多如牛毛,只要工資給高一些,雇一些優秀的技術工人回來當師傅應該不會太困難,另外,我們豫西發明了一種辦法,能在一到兩年的時間內將一個腦子不笨的文盲培養成熟練的cao作工,如果有高小以上的文化基礎或者聰明好學一點,更是只需要半年多的時間,這在過去的幾個月里已經被證明有效?!?,胡衛東聞言笑道,他所說的方法正是歷史上新中國建立后能在蘇援的短短幾年時間里面打下根基的關鍵……當時蘇聯專家來中國教學,那些工廠大都是全新的,甚至常常是只有硬件設備,而cao作人員的水平則慘不忍睹,別說高工了,往往連普通技工都沒有一個,中國接受培訓的技術工人事實上沒有任何技術,都是才畢業的中學生水平。正常情況下,蘇聯專家不培訓個幾年到十多年這樣一個廠是不可能投產的,當年怎么辦?國家建廠任務比什么都緊,蘇聯專家數量和時間都很有限。中國人的解決辦法就是——分包!把教學內容徹底分解,一個人的課程派十幾個小組來學習,上課的時候每個小組各自只聽其中的很小的部分,實習的時候也是這樣,最后基本上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面,每個小組就熟練掌握的任務范圍內的技能,再把他們組合起來經過短暫的磨合整個廠就具備的投產所必須的軟件要求。就靠這種類似蟻群效應的取巧辦法,新中國在幾年內就培養出了幾百萬高級技工,蘇聯撤走后工業雖有鎮痛但是迅速恢復并且全面開花復制(當然升級就困難多了)。中國就是人海戰術搞工業化,一個高級技工要十多年一點也沒錯,但是具備一個高級技工全部能力的組合技工群只要幾年甚至幾個月時間。當然這樣搞的代價是人力成本暴漲,但是新中國的特點就是不計成本的工業化,錢是唯一不需要考慮的東西!而現在蘇區工業建設的直接目標是為了支援將來的抗戰,屬于戰時經濟性質,同樣是不計成本的工業化,所以這一絕招立刻就被胡衛東用上,并收到了令人驚嘆的效果。要知道現在才是36年,全球科技水平與50年代有著不小的差距,對于工人的要求也相對低不少,因此培訓的速度自然更快!第七十八章挺進河北偉人聽后十分激動,他的目光遠比胡衛東更加深邃,看到的已經不僅僅局限于工業生產本身,而是意識到胡衛東的辦法可以迅速改變中國農民占據人口絕大多數的階級構成,這對未來的中國革命無疑將會產生難以估量的影響。雖然太祖是中國農民運動的先驅之一,現在的紅軍戰士乃至黨員干部也主要來自于農民,但他很清楚農民由于其小生產者的局限性,存在著自私、短視、散漫等等不能忽視的弱點,雖然他一直認為這些都可以通過思想改造加以克服,但難度很大不說,還會占用大量的政工干部,而若是國內工人階級可以壯大起來,這個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工人出身的在黨內比重上升,將大大增強赤色黨抵御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不良影響的能力,比例上升到一定程度后,更將形成一個良好的氛圍,使得來自其他階層的黨員干部和革命群眾也都受到感染,從而不斷提高他們的政治覺悟。另外,工人比例的增加,也必然會大大提高赤色黨在第三國際之中的地位,從而獲得更大的話語權,這至少也不是什么壞事……既然胡衛東連工人不足這個最難克服的困難都找到了解決的辦法,毛周二人便都不再提反對的意見了,只是要胡衛東多加小心,不要因為心急而過分冒險。至于“為何非要親自去,不能派人前去嗎?”之類的愚蠢問題,他們自然是不會問的,目前別說黨內,即使是全中國,又哪兒還能找出一個比胡衛東更懂工業而又了解國外情況的人來呢?雖然得到了中央的同意,但胡衛東現在是不會馬上出國辦事的,一是因為37年開始的大蕭條第二浪還沒半年多才開始,所以胡衛東并不著急,二來嘛,雖然有一億兩千多萬元的資金在手,但即使都是黃金,也重達好幾十噸,何況其中還有很大一部分是體積更大的銀元,而胡衛東又不可能帶著一大隊人馬出國,所以將其兌換成容易攜帶的外匯是必須的,而國內最近的可能兌換到大量外匯的地點乃是有著多國租界的天津,這又恰恰與紅軍下一步的目標相一致……紅軍東征既然高調地宣傳是為了打通抗日的通道,現在真的做到后自然不好食言,加之胡衛東本人也對內戰缺乏興趣,因此當太祖下達“東進抗日”的命令后,他第一個領軍進入了這兩年日本人活動頻繁的華北地區……由于此時豫西蘇區與大別山蘇區尚未連通,胡衛東與粟裕只帶了紅十五軍主力十二萬多人挺進河北,與得知太原失陷后急急趕來山西“救援”閻錫山的薛岳二十萬大軍相比,兵力似乎有些薄弱。但紅八軍團已經打出了威名,即使薛岳也不敢輕易與之交戰(主要是害怕紅軍恐怖的轉化能力,**要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