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08
,已從中得到不少利好的朝臣應該是以贊同為主,其次再針對其中各種問題進行探索,而如今…… 他的目光落在工部尚書身上。撇去其他對西方事務不了解的部門,首先最近一直在接觸的工部諸臣應該率先站出來支持才對。 可是讓康熙萬萬沒有想到的情況發生了! 面對康熙的議案,工部的朝臣沒有人站出來同意也就罷了,反倒是時任工部尚書余國柱率先站出來,說的內容更讓康熙面色一沉。 “回稟皇上,奴才認為這西方傳來的文獻稀奇古怪,里頭更是不知所云,應該嚴令禁止才對!” 索額圖一時震驚,不免瞪圓了眼盯著余國柱,再瞥了眼納蘭明珠。 這莫不是傻子吧……? 前些日子康熙還在工部玩得高興,這研究出來的東西更是賺錢賺得把國庫都快塞得炸棚了!你,你,你居然…… 索額圖瞧著康熙的臉色陰沉得猶如一個黑鍋,頓時脖子一縮眼睛盯著地面——哇塞,自己咋從來沒覺得這地面的花紋如此漂亮,讓本官研究研究這花紋到底是如何…… 康熙皮笑rou不笑,目光滑過納蘭明珠——納蘭明珠正一臉震驚的望著余國柱。 余國柱和納蘭明珠結黨頗久,康熙早已是心知肚明,原先還以為出自納蘭明珠的授意,但現在瞧著納蘭明珠的態度,竟然是這余國柱自作主張。 康熙微微垂眸:只怕正是知道自己前些天在工部里對索額圖的命令,才悍然決定反對。呵呵!為了私利倒是忘記了根本,康熙想到這里他心中的怒火那是越發旺盛,面上卻是維持笑容不變,溫和的點點頭。 不過他的態度讓諸人覺得余國柱出頭是康熙的意思,登時蹦出了一串人,就連都察院的幾名御史都義正辭嚴的站出來,非但同意余國柱的意見,還提議要將那些個傳教士統統驅逐出大清才對! 肆無忌憚的話語,其目標便直指時任欽天監監正的南懷仁。 南懷仁此刻已是面色鐵青。 欽天監雖然地位不一般,但從官位職責上來說他也只是區區一名從五品官員罷了,在朝會上渺小而不引人矚目,此刻唯有站在后頭忍氣吞聲。 他落在身側的雙手越握越緊,心中難免想到當年湯若望曾遭受過的驅趕和恥辱。即便康熙帝是他的學生,南懷仁也心中打鼓,生怕自己也落得這個下場。 眼中不免出現一絲懊惱,心中頗有些后悔對于閔明我提及的三阿哥一事莫不關注。不過……南懷仁深深吸一口氣。 絕對不能讓大好局勢在自己手上敗落! 正當南懷仁一咬牙決定站出來說話時,時任左都御史的陳廷敬冷冷睨了同僚一眼,忍不住一肚子怒火率先大步跨出:“皇上,微臣有話要說!”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辈坏瓤滴觞c頭,陳廷敬面對眾多反駁者冷冷一笑:“在場諸人讀書多年,難不成連這句話大家伙都忘了?” 這論語乃是眾人年幼啟蒙就要讀的書籍,誰敢說忘了?諸人吶吶不吱聲,也有人輕聲嘀咕著:“西方蠻夷,有何能學的?” 陳廷敬冷視出言之人,目光冰冷得讓前者瑟縮退后才仰望康熙:“皇上,前明曾稱呼滿族為番外蠻夷,但是這些所謂的蠻夷卻攻破中國,乃至統治——在座者大半也曾經和這些西方蠻夷一般無二樣!” 他垂下頭繼續說道:“說一句大不敬之話,若是咱們不如老話之中一般吸取他們的優秀之處作為養分,只怕將來被那些西方蠻夷攻破……” “你大膽!” 一時朝上諸多朝臣都是面目怔愣,待回過神來,滿場立刻爆發出了轟然議論和怒罵聲。 陳廷敬身為漢臣,竟然在朝會上說滿族是番外蠻夷出身……即便大家心知肚明這是事實,但是誰又敢將這個掛在嘴上? 尤其是宗室們瞧著他的目光都帶上了一抹濃重的惡意。 “肅靜肅靜——!” 可是即便梁九功連聲呵斥,在殿下的諸多朝臣的議論聲非但沒有停止反倒是越演越烈! 幾名御史被陳廷敬所言氣得是面色鐵青,嘴唇泛白。他們不免四處張望其他人的臉色,見不少宗室滿腔憤慨,臉上殺意四溢,登時心中一涼。 陳廷敬難不成不怕文字獄中人的凄慘下場重現于此? 幾名御史一個個痛哭流涕,跪倒在地連聲呼喊著:“皇上!皇上!這等誅心之語,臣等絕無他意……” 還未說話,康熙就重重一掌拍在龍椅扶手上怒喝一聲:“統統給朕住口!” 康熙一發話,大殿內登時悄無聲息,所有人都噤若寒蟬,刷拉拉的跪了一大片。 陳廷敬后背衣衫早被冷汗浸潤濕透,他閉上眼睛猛地后悔自嘲于自己剛才的發言,他牙齒緊鎖,苦澀一笑。列祖列宗在上,他陳氏一族只怕就要斷滅在此。 想到文字獄輕則主謀監斬,多則九族全滅,陳廷敬此刻心中一派冷靜,甚至開始思考若是康熙下令自己應該如何為家人索取一條后路。 卻沒有注意到,康熙的目光停留在他身上許久,隨后才環視下面朝臣們的頭頂,聲音中難掩失望之情:“朕認為陳廷敬所出之言……” “無錯!有理!” 這四個字敲打在陳廷敬的心頭,他猛地屏息,雙手慢慢的握緊成拳,難以置信的抬起頭,嘴唇蠕動。 同樣不可思議的還有在場所有其他臣子,尤其是以工部尚書余國柱為首者面無人色,哪里還不明白康熙的怒火朝向的是他們而不是陳廷敬。 他們只覺得全身冰冷,竟是連爬起來的力氣也一下子均無,只能癱軟在地上。也有不死心的人將目光投向面上嚴峻的納蘭明珠,希望他能出面說一句話。 納蘭明珠一聲不吭。 那太子呢……? 這些人渴望的目光投向太子。太子年幼又是初次上朝,若是吐出個一言半語…… 令諸人可惜的是太子胤礽此刻正抿唇沉思,上朝之前康熙曾叮囑他在朝會上應該多讀多想多思考。 更重要的是,康熙雖然沒說,胤礽卻是深知:少說話。 面對這些人求助的目光,他心有疑問卻決定相信康熙并等待下朝以后再去詢問一二。 “陳廷敬,遷至工部升任工部尚書,南懷仁,遷至工部升任工部侍郎……” 康熙看也沒有看殿下諸人,開口就是大動干戈。 當然,他原本計劃中的工部尚書并不是陳廷敬,而此刻這名以廉潔為名,屢次禁奢靡之風的官員卻正式進入他的法眼。 既然你們不愿,那就休怪朕攪個天翻地覆! 三十歲出頭的康熙現今依然是壯志未酬的年紀,此刻沒有絲毫退縮之意,反倒是決定迎難而上! 作者有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