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06
不明顯,但天威猶在。 數道如金龍般的雷霆凝聚仿佛劈開天地一般落下,將蕭函吞沒,那一瞬間的光芒連陰沉昏暗的幽冥之地仿佛也被照耀開來。 而她的身影依舊屹立隱現。 ……………… 自那日后,少了作亂的四方鬼王,多了一位跳出六道輪回的仙!仙人。 天劫發生在陰陽兩界幽冥之地,陽世的人得到消息也就慢了一步,知曉此事的時候已經是幾月之后,地府陰司也將那日事后的攤子收拾完了。不關是安撫那些受驚的萬千鬼魂,還有四方鬼王隕落后,他們手下的陰兵領地,都需要重新厘清。 而蕭函渡劫成仙后,地府眾神官還來不及恭賀,就已經消失在幽冥之地了,尋不到蹤跡了。 對方已然跳出輪回,無論在哪界逍遙自在,便是地府陰司也管不著了。 任誰都知道,人妖精怪鬼這五類,修仙最易的是人,鬼最難。而在這靈氣稀薄的末法時代,人族修行已經夠艱難了,連大天師半仙都難以觸及,都僅存于古時神話傳說了。 就連他們這些玄學界的修行者,也不得不順應時代,融入世俗,接受富豪委托,有時候還會被認做是招搖撞騙的神棍。隨著時間的流逝,連道心也沒那么堅定了。 硬是錯過了一位曾離得那么近的神仙,要是把握好了那就是真正的仙緣啊。 謝家主在得知后也十分失魂落魄,盡管這些年在借著鬼王的威名,謝家在風水玄學界還是富豪圈都混得風生水起,越發強盛。但要是知道蕭函能羽化成仙,他們就是什么都不要也要討好蕭函隨侍左右,只要能得她一兩分青睞垂憐,那便是修仙有望,多少權勢錢財都比不來的。 對鬼王他們會恐懼害怕,但對一位神仙,那完全只有仰慕向往了,恨不得膜拜頂禮。 也有一些修行者,比如張道凡,聽聞此事后,再也不過問俗世事務,沉下道心閉關靜心修行。天道并未斷絕他們修仙之路,只是他們不夠堅定,為紅塵富貴名利所動搖。 方靈笙回到山上后,盡管一開始因為失去了天眼,消沉低落過,但在師父的開解和自身的不甘下,很快振作起來了。那位名為顏瑟的鬼王也成為她心中的陰影,以及有朝一日想要打敗的目標。 即便失去了天眼,她也可以成為出色的天師,令鬼神避退。方靈笙如此堅信著,并且在山上十年如一日的苦心潛修。 等到她師父壽數將近,方靈笙可以下山了,自信憑實力可以打敗鬼王時,她才得知,那位早已飛升成仙,跳出六道輪回之外,再難尋得蹤跡了。 221 仙緣 江南水鄉,風吹楊柳岸,吳儂軟語,又正處于古代世界名為燕朝的太平盛世。 這次蕭函又是投胎轉世出生的,名為賀文溪。 所在的地方是江南永江府,家里還經營著一家醫館。 系統沒有探測有什么任務和劇情,她也就隨遇而安,表現得像個正常孩童一般的生長規律,無意顯露什么生而知之的聰慧名聲,就這樣平靜安穩地過了十一二年。 父母安康,她是家中獨女,雖非大富大貴之家,但也不愁吃穿,對于這個條件,蕭函沒有什么不滿意的。 唯一有點不喜歡的,就是某日吃著點心時,突然聽父母說起,祖父還在世時曾與京中的一門權貴訂下婚事。好巧不巧,家里就只有蕭函一個獨苗苗,旁的兄弟姐妹都沒有,這門婚事也就當仁不讓地落在了蕭函頭上。 蕭函得知此事的時候,自家爹娘早兩年已經與京中的那家權貴交換了生辰帖,對方姓顧,還是國公府。 連蕭函都驚訝了一下,以他們這樣地處江南的小門小戶,哪怕有些家底那也是不夠看的,又是如何能攀上那樣的權貴的。 蕭函此世的親爹賀璋還頗為驕傲道,他爹也就是蕭函祖父昔年可是京中聞名遐邇的賀御醫,還曾意外救了老國公一命,老國公是個極為重情重義之人,于是就有了這門頂好的親事,還非要賀御醫答應不可,賀御醫推辭不過,只好口頭應下了。 至于蕭函祖父是為何辭官舉家遷居到江南的,經過套話她也知道了一些,一方面是厭倦了宮廷傾軋,太醫日子不好過,他老人家年紀又大了精力不濟,怕臨了出什么差錯晚節不保還連累全家。二來是沒有個能承繼衣缽的人,祖父一生膝下只有二子,長子就是蕭函的父親賀璋,次子賀艾。 賀璋的醫術如何,蕭函自小也是看在眼里的,實在是平庸泛泛,所以現在也就開著一家小醫館,意思意思表示承繼家族傳統不忘本罷了。至于二叔賀艾,不知怎的從不曾聽爹娘說起過,多年來也不見其人,似乎是早年便離家了,哪怕蕭函好奇一問,他們也都紛紛閉口不談。 哪怕賀璋瞞著夫人偷喝點酒,喝醉了酒后吐真言也沒提過賀二叔一句,倒教蕭函留神記在了心里。 總而言之,大兒子愚鈍不成器,小兒子不見蹤影,就連蕭函也忍不住同情自家那位盛名一時的神醫祖父了。想來祖父也是知道自家后代是什么樣,索性早些辭官遠離京城重地,在!在這江南小地過些安穩日子。 蕭函的父親賀璋就算醫術不濟,別的也沒多大能耐,但憑著賀家幾代的家財在永江府也能當個有名的鄉紳老爺了。賀家平日也不靠醫館維持生計,名下置辦的幾百畝上好的良田就夠一家子衣食無憂了。蕭函的祖父大概也是安排好了,才放心離世。 誰想他剛走不久,蕭函的父親又與京城顧國公府扯上了關系。 套出整個過程的蕭函真心覺得,她祖父怕是氣都能從棺材板里跳出來,偏偏她那位爹蠢而不自知。 以父親賀璋的話來說,老國公是大好人啊,聽聞他爹賀御醫去世十分傷心,送了不少奠儀過來不說,還重提起當年的婚約,這次就不是口頭說說了,而是直接讓人交換了生辰帖。 在這個時代就相當于正式定親了,賀璋雖能力平庸了些,但也不是那種心眼多唯利是圖的人,自知他父親賀御醫是賀家的頂梁柱,這一去相當于賀家從此敗落了,根本不足以與國公府相配,他都沒把這口頭上的戲言放心上了,誰能想到位高權重的老國公居然還惦記著這事,比起門第更重諾重情義。 賀璋當時都感激涕零了,二話不說立馬就換了生辰帖。 而他那位未來女婿就是老國公的嫡次孫顧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