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17
普通貴女沒什么不同,司徒懷箬也只當是自己的錯覺,他向來不喜歡沾染花叢,也不會給戀慕他的女子以任何希望,于是不再看少女的失落便與燕殊離開園子了。 旁觀了全程,即便被發現做出的反應也恰到好處的蕭函,方才的行為,似乎是這具身體天然習慣的,像是戴上了一副面具,哪怕在司徒懷箬面前也一樣。 “我們走吧?!笔捄瘜κ膛⑾s輕聲道,因為司徒懷箬而撿起的零碎記憶,也夠用了些。 這位名為阿蟬的侍女什么也沒問, ———— 在見過了韓家的當家人,韓老夫人,大老爺和大夫人,撿了宴會上的幾件事說了后,蕭函就回到了自己的居所,原身在韓府居住的院落只有她一位主子,而且因為四房人丁凋零,與其他房不相鄰,倒是給了她許多方便。 夜深之時,侍女阿蟬熟門熟路地打開房間的一處暗格,很快就是有三名黑衣人從里面出來,并且對著蕭函立即下跪,態度恭敬非常。 蕭函感嘆道,原身的身份還真是不簡單啊。 “殿下,這是破軍傳來的密信?!?/br> 原身心防太重,直到見到一些重要人物,才能得到她的記憶信息?;蛘哒f若是來的任務者不夠謹慎小心,一來就露出了馬腳,那么原身恐怕也不放心讓這樣的人幫忙完成她的心愿。 因為她要做的事太過重要,容不得半點輕忽。 能被尊稱‘殿下’的,也唯有皇室中人,但原身韓菱卻不是大興的皇族,而是北殷王室出身,她是北殷上一代皇帝的長女,現任皇帝的胞妹,她也不叫韓菱,她的真正姓名應該是穆華翎。 屬于原主涌入腦海中的記憶讓蕭函看過了穆華翎所有的經歷。 十年前,北殷風雨飄搖,國內為爭權而動蕩不安,又遭大興乘虛而入,奪走對北殷和大興都至關重要的十三州,后新皇繼位,因為年幼,而由殷太后攝政, 殷太后做的一件事就是將年僅十歲的華翎暗中送到大興,此后北殷在大興帝都的所有暗衛都由她統領。 長女華翎自幼聰慧,擅謀算,處事果斷,哪怕面對犯人受酷刑也能面不改色,而且暗衛營從不會交給外臣,殷太后也是無奈。此后她就不再是北殷公主穆華翎,而是成了韓家四老爺長年養在江南的外室所生的遺腹女韓菱,后外室病故,得韓老夫人憐惜來到帝都,并迅速站穩腳跟,甚至還搭上宮中太后那條線,在京中暗地里發展勢力,滲入大興百官身邊,籌備大計。 在中就有一篇“用間”就是使用間諜的方法,里面把間諜分為五種:鄉間、內間、反間、死間、生間。堂堂的北殷公主,卻改換身份在大興待了近十年之久,所圖自然不小。 目標只有一個,就是奪回明朔十三州,解除大興對北殷的掣肘。 奪回十三州之日,便是她回歸北殷之時。 易名為韓菱的她,身在大殷,沒有一日忘記此事。 然而她舍棄身份潛伏大興十年籌備的大計,最后還是失敗了。破壞她大計最關鍵的人正是這個世界的女主秦葭。 秦葭本是現代的一位特種兵女教官,意外穿越到宣陽侯的庶女身上,還是和姨娘被人陷害發落到庵堂無人問津的庶女,若非秦葭穿來,怕是原來的這對母女都要病死在小庵堂里了。好不容易養好身子鍛煉出了武力后又回到了帝京,卻屢屢遭到打壓針對,好在憑著她的能力,另外有貴人相助,有驚無險的度了過去。 也因為她敏銳的直覺,誤打誤撞發現了韓菱的手下,一路尋根追跡,破壞了她的計劃,令韓菱在最關鍵的戰機,沒能送出重要戰略機密,韓菱也出逃失敗,甚至和手下的人被世子燕殊,秦葭等人追至窮途末路。 燕殊等人并不知曉她的真實身份,只是想從這些北殷探子口中挖出更多的東西,所以只是想著勸降。 可是所有人都可能賣主求榮,為求保命接受勸降,唯獨韓菱不可能,是穆華翎不可能,她是北殷公主,她的血脈姓氏就注定了絕不會背叛殷國,做出任何有損殷國利益的事。 為了不被抓住拿來要挾母后和北殷,韓菱甘愿拔劍自刎而死,手下之人也都殉主而去。 在這部里,韓菱只是一個早早死去的配角,因為破獲敵國大計,女主秦葭得到大興天子的賞賜,擺脫了庶女的尷尬身份,也開始了她的傳奇人生.講述的本就是與男主燕殊克服種種困難,互相扶持在亂世中.共同成長攜手的愛情故事,兩人最終共同聯手,統一了天下,成為了開國帝后。 穆華翎不知道秦葭是異界來客,但她卻不能接受她的國家北殷最后衰落遭到吞并,她的心愿便是希望任務者繼承她的志向,完成她想要做的事。 58、諜者公主 蕭函輕敲著桌子,原身想要做的事情是什么呢, 是完成大計歸國, 還是阻止北殷被男女主聯手吞并,蕭函思索著要做到哪一步才算是完成原主的心愿。 原身平日的威嚴甚重, 侍女阿蟬和黑衣手下雖然在心中猜測破軍在密信中寫了什么令殿下思慮這么久,卻也不敢輕言吭聲一句。 掌握了全部記憶后, 蕭函也不擔心自己表現得有什么不妥引人懷疑了, 因為在這里,她就是唯一的主子, 做何決定都不會有人敢反對。 北殷在大興的所有暗衛皆歸屬她統領, 這可不是隨便說說的。 哪怕北殷那邊有什么命令, 如何做也是由韓菱定奪, 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 何況還是北殷與大興帝都有著數千里之遙, 這也是為什么暗衛營統領不能交由外人,而必須是對皇室極度忠心之人。否則一旦變心歸降敵國,北殷將會損失慘重。 也就是十年前北殷皇室動蕩, 內憂外患不斷,原身的母親殷太后一時找不到合適的人選,只能讓才十歲的穆華翎頂上了這個位子。 在必要時機奪回十三州的大計也是從那時便開始了。 大興朝廷也絕想不到在他們重挫北殷大勝歸來志得意滿之時, 殷太后已經埋下了反擊的棋子。 而這枚棋子還是殷太后的親生女兒, 華翎公主。 北殷的人不是不懂千金之子坐不垂堂這句話,但殷太后更懂的狠下心腸舍得,有舍才有得, 置之死地而后生。 光是從原身的記憶可以知道,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