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20
就在這時,大秦的外貿隊伍開口道,“投降還是死,你們選一個吧?!?/br> 匈奴人不想投降,更不想死,這時,他們聽見大秦人道,“我們大秦敬佩你們草原的漢子們,你們很有骨氣,也的確不怕死,但是你們有沒有想過自己身后的老人和孩子們,失去了你們,他們對我們大秦又沒有用,你說,他們在草原上會落得個什么樣的下場?” 匈奴青壯們聽了手中驀然勒緊韁繩。 什么下場?能去西域做奴隸,那都是好的,不然就是被兇惡的草原群狼圍攻并飽腹。 他們不怕死,但是身為人的他們,心中又怎會沒有軟肋。 “如果你們投降我們大秦,我們可以負責幫你們安置他們?!?/br> “你們怎么可能會這么好心?”青壯們疑心道。 “整個草原很大,你們也都知道我中原以耕種為主,并不擅長放牧,如果真的把你們全都殺掉,那想必過不了幾年,大草原就不復現在的光景,所以,我們大秦需要你們的存在?!?/br> 曾經的交戰遺留下來的仇恨大秦不是不恨,但是比起大秦帝國未來數十年乃至百年的發展,他們完全可以把那口氣咽下去。 更別說他們大秦不會給他們養自己孩子的機會,如此一來,不出三代,匈奴這個存在就會自己滅亡掉,這不比殺了他們更痛快。 權衡再三,草原青壯們松了松手中的韁繩,放下手中的斬馬刀,道,“希望你們大秦能夠說話算話,要不然,我們就是拼著最后一口氣也要你們中原所有人陪葬?!?/br> 大秦人聞言心中不由一個咯噔,他們大秦這邊都有霹靂雷火了,他們已經被逼迫到了這個地步,匈奴人手中難道還有底牌? 心中波瀾起伏,面上卻絲毫沒有帶出來,大秦一方的人道,“好,我們一言為定?!?/br> “一言為定?!毙倥艘а赖?。 話音落,后方傳來無數匈奴老弱婦孺們的哭泣聲,說出那句話的匈奴人更是后槽牙緊咬,眼中流淌出兩道血淚來。 問大秦一方后悔提前毀滅那么多匈奴么? 不后悔。 與其讓他們未來繁衍生息,成為大秦的心腹大患,還不如一勞永逸的徹底解決他們。 只是涉及的人數太廣,提出這個建議的代左相難免會站在風口浪尖上。 出乎朝堂上不少人的意料,文武百官們發現民間百姓們收到匈奴被徹底覆滅消息的皆拍手稱快,為提出這個建議的代左相歌功頌德,并未覺得代左相此舉天理不容。 就連平時很胡思亂想的文人們也對大秦覆滅匈奴一事接受的很是坦然。 這讓一直負責記錄歷史變遷的史官們不由打從心底松口氣,歷史沒有種族立場,但是他們有啊。 要是民間對代左相打從心中排斥,那么可想而知,代左相在歷史上的地位處境要不了多好。 相反,如果此舉能得到天下百姓的認同,那代左相在歷史上無疑是一個民族英雄。 “臣,在此謝過陛下對臣的恩情?!贝笙鄾_著趙燕歌行了一個大禮。 他知道陛下會保住他,卻不曾想,陛下不僅沒有讓他在歷史上背負罵名,反而讓他的名聲更上一層樓。 這如何不讓代左相心中感激涕零。 “代左相是為我大秦出謀劃策,是我大秦的有功之臣,那些莫須有的罪名自然近不了代左相的身?!壁w燕歌讓代左相起來。 如果不想讓代左相身上出現“殘忍”、“無人性”等各種標簽,那就喚醒大秦子民對匈奴人的仇恨之情。 民報上面輿論一步步由淺至深的引導,早就讓大秦子民們對匈奴人恨之入骨。 以前匈奴來襲,受害的大都是邊關的百姓們,內陸的大部分百姓們只是聽說過,感觸卻不深。 但是民報的出現把匈奴人對待中原邊關百姓們的罪行一一揭露,同為大秦血脈,同胞們受到匈奴人那些令人發指的對待,哪怕百姓們遠在天邊,卻也能感同身受。 尤其是文人們,更為激進,熱血上來,隨手就能寫出唾沫匈奴的文章來。 無關人的鮮血只會讓人微有感觸,卻不會產生太大的波瀾,可是敵人的鮮血卻能夠讓大秦子民們拍手稱快。 這樣一來,提出這個提議的代左相自然不會受到民間的唾罵。 哦,你說大秦內的那些匈奴奴隸,趙燕歌所說的可是事實,縱使他們也無法反駁。 只是他們怎么都想不明白,父死子繼之類的草原制度,為什么到了中原人的口中就變成了罪大惡極的一件事情? 這就是文化之間所造成的差異。 如今大秦的制度已經被規范的差不多。 兒大避母,女大避父等,有關的家庭倫理已經把每個人都擺放到了該有的正確位置。 是以,越來越覺得自己已經文明起來的大秦百姓們才無法接受草原上那種奇葩的制度。 縱使草原男人不會對生自己的母親出手,可是對于其余名義上的母親出手是事實。 這在大秦百姓們的眼中,可不就徹底亂了倫理。 輩分擺在那里,結果你一句沒有血緣就能上手,這跟遍地跑的禽獸有何兩樣?起碼動物在繁衍時,基本都是一對一的。 “匈奴人死得好?!备@豪?,聽完老人們講的故事,孩子們全都拍手稱快道。 別看他們年紀小,可是卻明白誰是自己人,誰是敵人。 就像壞人一樣,他們大秦打跑了那些壞人們,他們感到非常的開心。 “好了,故事聽完了,你們也該去學習了,可別忘了你們長大以后要做什么啊?!崩先藗冃呛堑牡?,送一群小家伙們去上文化課。 “我長大了要當將軍,去為大秦打壞人?!庇行∧泻⒌?。 “我要學刺繡,繡好多漂亮的衣服?!毙∨⒙曇糁赡鄣?。 “我想當老師,長大以后去給老師們的孩子授課……” 每個人都稚言稚語的訴說著自己的理想,不由讓聽到的老人們眼睛濕潤起來。 “雖然福利院的孩子們失去了很多,但是他們得到的卻更多?!?/br> 民間普通的孩子們可沒有直接入龍衛的資格。 而這些福利院的孩子們,現在就已經是內定的小小龍衛了。 如今整個大秦有關于福利院的人數已經接近飽和,不是福利院不收孩子了,而是民間的百姓們少了許多遺棄和虐待,都能在父母身邊能生活的很好。 當然,匈奴奴隸的孩子們注定屬于福利院。 就在這時,一批批雪白的飛鴿飛到各家福利院,讓他們準備好接收下一批的孩子們。 公孫太尉帶著數萬奴隸們回來了。 大秦可不會對那些人搞細水長流的同化,直接給幼苗灌輸他們的理想不香么。 別的不說,福利院的孩子們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