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62
書迷正在閱讀:被救贖的我、我們教主有特殊的追妻技巧、同床室友、星際之海盜變上將夫人、快穿之系統說它頭很疼、果然還是作業太少、末日之再造情人、狼子野心攝政王[重生]、Vight-six、對床親來是牛奶味的
加固城防,修建堡壘,但與于同襄秘議后,匆忙下令合城撤退,只留了五百力士,以身殉國。折子只是具陳事實,未有一句評斷,可怕的卻是密折上的一個印信,印信是寸許長的一柄小刀的拓印,是于家的徽記。于中玉看完了密折,連臉色都變了,只好俯身叩首,“臣一家赤膽忠心,請圣上明鑒?!?/br>商承弼輕輕嘆息一聲,“于氏滿門對朕,不僅有忠心,更有恩情?!?/br>他從來不是會邀買人心的人,說出了這樣一句話,于中玉脖子上的冷汗涔涔地滲出來,從來只有臣下一心赴命效忠主上,誰敢和皇帝論恩情。商承弼接著道,“同襄這孩子,朕也很是看重,因此,才將鑾禁衛也交給他?!?/br>于中玉又一次叩首,“小子輩無能?!睂幷J無能,也萬不能認反叛。“可惜,天妒英才?!鄙坛绣鰢@息了一聲,立刻吩咐,“傳朕旨意,鑾禁衛僉事于同襄抗敵報國,力戰犧牲,不墮祖宗威名,封勇毅將軍,賜銀兩千兩,謚號恭?!?/br>以于同襄的功勞輩分,不得不說是死后哀榮了,于中玉本以為這次進宮要受到好大的責難,卻沒想到商承弼居然給了如此大的恩遇,當下叩首辭謝,“小子無能,未能解偠州之危,如何當得起皇上殊恩?!?/br>商承弼只是道,“晉樞機綢繆多年,老謀深算,同襄如何是他對手。朕原打算留著他,將來為朕股肱的,只可惜——”他說到這里,便住了口,反是吩咐道,“太祖父他老人家素來看重這個玄孫,如今白發人送黑發人,不知要多難過。朕原是念著成安侯的功績,不愿他身后空虛,卻不想,二叔一脈命運竟如此多舛,同襄既然去了,朕原讓他襲了成安侯的爵位,將來另選子侄過繼,也算對太祖父他老人家有個交代?!?/br>于中玉又一次拜謝,“皇上厚恩,臣一家銘感五內,誓死效忠?!?/br>商承弼輕輕點頭,“這也是命數使然,皇叔年過四旬才收了這么一個親傳弟子,偏偏他命運如此不濟,你將朕的安排告訴皇叔,使他在前線不要掛心才是?!?/br>于中玉握緊了拳頭,只應了一聲是。應有商承弼的旨意,于同襄雖算不上生榮,但絕對是死哀,于家又多了一戰死沙場的英烈,更加上商承弼命他襲了成安侯的爵位,又另外賜了爵位和謚號,喪禮的規格更是水漲船高。于同襄作為靖邊王的徒弟,雖說卑不動尊,商衾寒身在前線不得前來致祭,風行卻是留在京安的,只是,于同襄葬禮上,人人瞧得分明,風行雖服了大功之服,但在于同襄的大事上卻不怎么出頭,于家人對他也并無對親戚的應有的禮數,人人都知道,晉樞機不是一個于同襄能應對得了的,以靖邊王用兵之人之能,又如何會不知,也因如此,風行在這場喪禮上處境就非常尷尬。只是他處處行止有禮,不卑不亢,倒是更顯出氣度非凡來。于家是外戚,雖說皇后不再了,但商承弼已公然宣稱不再立后,更何況,于同襄通敵的事城內傳得沸沸揚揚,商承弼還賜下了如此過隆的喪禮,可見于家依然寵眷優渥,因此,于同襄的喪禮是冠蓋云集,吊客不斷,人人見了這位贏少君寵辱不驚的氣度,心下都佩服起來,不免交口稱贊一句,“果然不愧是靖邊王的兒子?!眲e人的喪事,卻又成就了他一番賢名。發引那日,風行以靖邊王名義設了路祭,一應禮數周到,眾人見他小小年紀處置如此大事也進退得宜,舉止有度,不免更高看一眼,第二日,對風行的態度又是一變。風行卻無論于家對他是白眼,是漠視,抑或親近,都恪守儀范,無懈可擊。商承弼聽說了于家的態度,微微點了下頭,召了鑾禁衛指揮使郭通,就下了一道密令,“靖邊王的捷報傳來之前,朕要先把他兒子的喪報傳過去?!?/br>郭通一怔,商承弼從輿圖上抬起了目光。郭通既然做得了鑾禁衛的指揮使,自然不是等閑之輩,他從來不質疑商承弼的命令,此刻也是一樣。商承弼低下頭繼續看輿圖,口中卻嘆道,“靖邊王送于家的兒子去送死,于家保護不了他的兒子,也是因果相得?!?/br>自鑾禁衛接了密令就在尋找機會,但商承弼的命令不止是讓風行死,更是要讓他死在于家,這就比較棘手。更何況,商衾寒極為看重這個兒子,此次出征,商承弼將風行扣下來當人質,商衾寒竟將自己的疾風二十八騎悉數留了下來,更何況,風行日常并不住在靖邊王原來的王府,而是在衛衿冷三月巷的老宅起居,要從這位穩如泰山的新旸公子眼皮底下要他侄子的命,即使做慣了暗殺的鑾禁衛也不好下手。好在終于被他們等到了一個空子。于家的人瑞于老國公居然想要見一見這位贏少君,郭通得到了消息,便知道這是唯一的機會,他打定主意親自動手,只對身邊的鑾禁衛同知趙文林頷首示意,房屋角落的燕巢后突然有兩個黑衣人飄了下來。郭通道,“成安侯與咱們共事一場,時日雖不多,但到底有袍澤之意,如今,你我也該盡一盡心?!?/br>于是,趙文林奉上了一只極為樸拙大氣的黑漆盒子。鑾禁衛立功殉國的人,死后都以有金刀鞘陪葬為榮,另外上峰會賜予他第一次立功時的飛鳧服,鑾禁衛人數眾多,飛鳧服并不是每個人都有資格穿的,但若是殉國,就會得到一件。于同襄當時是從三品的僉事,自然夠格佩繡金刀著飛鳧服,但是他嚴格意義上講并不是鑾禁衛的人,他的身后事自然也沒有這等殊榮。就連他那冠蓋云集的葬禮,郭通都不曾去打個照面,只派趙文林和另外一位同知去過,如今,既然要親自上門,自該找個由頭才行。趙文林躬身問,“指揮使要親自去?”鑾禁衛指揮使,真真正正的天子心腹,他一動,風云變色,素來不能輕出。郭通卻并不說話,只是解下了自己的繡金刀,交給趙文林,接過盒子,轉身就走,兩名黑衣人立刻跟上。趙文林知道,郭通此去,早將生死置之度外,事實上,從接到這個命令的那一刻起,就是死,別說商從渙幼承庭訓,得名家教導,無論醫道還是武功都很有可觀之處,即使任務成功,四十萬靖王軍也不會放過有嫌疑的人。因此,趙文林不明白,皇上想要的,究竟是商從渙的命,還是指揮使的命。只是,一入鑾禁衛,除了盡忠王事,死而后已也沒有別的路可走了。風行卻很明白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的道理,他不是一個人去的,陪他一起到于家的,還有衛衿冷。風行當然不敢勞動衛三師叔做他的護衛,衛衿冷固然有回護之意,也無未卜先知之能同去為師侄保駕護航,而是定國公一家突然想約見他這位通達錢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