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298
奇幻的都可以,絕對比這個強一百倍! 這個爛尾,在圈中也引起了非常多的討論。 大家了解了一番才知道,原來還是康總自己作死。 舒家影視看著播的那么好,直接決定把劇集改成系列劇。原本寫好的結果不拍了,改一個。 這種想法,無可厚非,尤其是他們是邊拍邊播,有這個cao作空間。 但壞就壞在,舒家用的手段存在合同上的問題。 這部劇的人氣核心小鹿簽約的時候,正好是他從復出的時候,而且瘋行剛好在對頂流壓價。 所以他以一個非常低的價格接下了這部劇,也是希望能夠用態度打動業內的導演、公司、劇組以及觀眾。 比起他以往的片酬,這部戲他相當于不賺錢。 結果現在準備拍第二季、第三季、第四季。 但給小鹿的片酬,依舊很低,只是在原有基礎上適當增加。 這不是欺負人嗎? 第1236章 黃金浪潮中的逆流 當小鹿是什么了? 小鹿是頂流,第一部 電視劇友情價,第二部你還讓我給你打個骨折?沒有這樣的道理。 小鹿斷然不可能答應。 同劇組的關關、王千源等人都不同意,因為她們還有后續拍攝計劃,如果接下這個續集的拍攝,對后續工作列表有很大影響,除非劇組能給高一點,算是適當補償。 正常劇組,是會給的,畢竟劇都爆了,提高一些片酬也不過分。 而且平心而論,這三人要的價格都不離譜,包括小鹿要的,都不是頂流的價格,不過是當紅一線的正常價位而已,是業內行情價,該拿的那種。 然而正好這個時候播出,批量制造了一波頂流,把數據頂流拉下神壇。 無數數據頂流的作品都撲了,頂流兩個字不再是神話,反而變成了一種“瘟疫”。 舒家受到這種思想的影響也好,想壓價也罷,總之他們沒有答應給小鹿漲片酬,反而當著小鹿的面勾搭其他的同類型演員。 你不行,有人行。 不就是從寒國歸來的男團成團嘛,不就是年輕頂流男藝人嘛?這樣的款多了去了! 堂堂小鹿能受這氣? 幾個主創一合計,行,那咱們不拍了。沒道理你舒家吃rou,連湯都不給咱們大家喝對吧。 于是乎,就出現了大家看到的一幕。 小鹿在劇中直接一跳了事,關關也火速殺青。只有第二季的男主角許開成和老好人王千源堅持拍了個離譜的結尾。 一部大好的爆款電視劇,就這樣被舒家cao作成了近年來爛尾的最夸張的電視劇。 舒家的cao作,也真的是下飯。 一時間,圈中貌似還真的只有許遠能出爆款了。 事實上,舒家影視的cao作,也不是沒有緣由的。 舒家這些年,奉行多元化發展的戰略?;蛘哒f,這二年又吹起了多元化發展的妖風。 但其實,這樣的風,十多年前吹過一次。 那一次,無數企業企圖構建一個龐大的商業帝國,結果卻因為忽視了行業之間的壁壘、各個產業之間的聯系等等原因,哪里熱就往哪里鉆,而過一個個紛紛倒塌,慘不忍睹。 現在,或許在方式方法上大家更注意了,多元化的發展更多的考慮到了上下游生產的聯系,注重化學反應。 比如舒家做日用化妝品起家,這一行拼的就是廣告,需要大量的廣告拍攝、宣發投入,要和很多明星打交道。 所以他們進駐娛樂圈,培養自己的明星和拍攝團隊,制作自己的影視作品,是有因果聯系的。和十多年前的那場多元化熱潮,有一定的差別。 但……還是那句話,多元化發展,往好的方向看,就是不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 但往壞處看,你的擔心,你所需要復出的細心,也要被分成無數份。 而且因為彼此之間存在因果聯系,所以每個行業的產業也會相互影響,如果一個行業出了問題,是有可能影響全盤的。 兩種多元化,都有各自的優點和缺點,沒有最好的模式,只有最好的團隊。 舒家這次就是被這種聯系影響了。 影視行業中,舒家一直被瘋行壓的抬不起頭。這就給大眾造成了一種印象,那就是舒家的明星不如瘋行的明星夠檔次。 衍生一下,就變成了舒家影視明星代言的舒家日化產品,不如瘋行明星代言的百雀靈了。 可不可怕! 而剛好,百雀靈的銷量,從許遠接手推出了“百雀五子”之后,就一直比舒家的任何單品都強。這也給了大眾事實依據,所以一時間,百雀靈的各項產品筆格都起來了,都可以和舒家對飆甚至是超越舒家了。 可事實上,百雀靈除了夏季防曬和冬季滋補兩大產品是許遠調教過的,質量確實更有優勢之外,其余大部分產品都是市場上的標準水平。 日化美妝產品,巨大部分的質量其實都處于同一水準線,賣的更多的是廣告和品牌。 就這樣,百雀靈從一個分類吊打舒家,變成了全方面吊打舒家。 舒家的基本盤,就這樣在兩年之內不斷萎縮。 原本舒家以為自己會敗在那些歐洲大牌手下,但沒想到,整個種花市場最后居然是百雀靈一家獨大。 基本盤丟了,留給舒家的時間就不多了。 舒家的多元化戰略走的雖然多,但大都是灑灑水,唯獨在兩個方向砸了重金。 一個是和基本盤息息相關的影視行業,但情況,大家也看到了,相當的不樂觀。名氣雖然大,但盈利很少,或者說一直在虧本,是用錢燒出來的名氣。 有點像演員中的景田這種,名氣很大,大制作無數,但始終沒有市場號召力。一直都是靠資金支撐,一旦失去后續資金,兩三年混不到一個好點的資源,瞬間就銷聲匿跡了。 而另一個重要方向,就是在國內永遠也不會虧本的房地產行業。 然而舒家低估了這個行業的彎彎繞。 而且,大盤上,房價雖然一直在走高,但各大房地產公司卻集體進入了低迷狀態。全國前二十的房地產巨頭中,這兩三年消失了一大半就很能說明情況。 舒家在房地產的投資也陷入了低迷,出了大問題。 所以總的來說,現在的舒家,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這就是舒家影視為什么在有了爆款電視劇之后,依舊不愿意給主創高片酬的根本原因。 不是不想給,是實在是給不起了。 能省一點就省一點吧。 舒家的狀況,普通大眾或許不知道,但業內人士多多少少都有聽聞。 加上之后,舒家龐大的明星群體開始解體,一個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