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758
就不懂了。 “當然,我還是沒接。然后過了十多分鐘,我被柳老的電話吵醒,這才得知自己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怎么說呢,這很夢幻,但其實我又覺得這很應該?!?/br> 許遠的話,讓不少人皺起了眉頭。 這么飄? 不過也沒事,獲獎之前飄,那是沒有筆數。 獲獎之后飄,那是大師境界。 “夢幻是因為,我并不算一個純粹的文學人士,這個獎項給我有跨界的意味??缃?,往往在人們的意料之外?!?/br> “應該,則是以我們的文學底蘊,這個獎項早就應該在華國有得主了。我是幸運的,但我們華國文壇有很多大前輩,他們是不幸的。這個獎項,更應該給他們?!?/br> …… 這一天的新聞合播收視率再創新高。 許遠的發言,也備受認可。 他沒有過分謙虛,同樣也絲毫沒有狂妄。 不悲不喜。 就好像諾獎給不給他,他都不會因此有什么變化。 事實也正是如此。 何況,在采訪之前,許遠還見到了親自前來恭喜的趙科。 趙科暗示許遠,這一次諾獎的評選,就是神民架事件的后續之一。 他的諾貝爾文學獎不完全是自然現象,也有cao作。 當然,這種cao作,是在允許的范圍之內。只不過這種cao作的對象,從來不會是華國人,甚至從來不會是亞洲各國的本國人。 尤其是在近些年。 但神民架事件,讓對方不得不在各個方面退步。 而讓許遠有了可能性,就是對方的退步之一。 總的來說,沒有意外的話,許遠根本沒有資格參加這次評選。因為偏見是一座大山,那邊對這邊的偏見,不是一天兩天了。 但排除偏見的因素之外,許遠獲獎,也當得起實至名歸四個字。 而無論是青華的曾老,還是文協的柳老,都因此備受贊譽。 識人之明! 他們一早就發現了許遠的經世之才,走在了諾獎評委的前面,這份眼光,也是絕了。 就在新聞播出的第二天,就被選錄進了高中語文教材第二冊 ,備選錄進了高中語文教材第一冊,被選錄進了高中語文第二冊單元提升欄目。 關于許遠的才華,再也不會成為爭議點。 吳老一系的學者們一個個瘋狂刪除之前的意見和評論,避免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 之后,許遠應邀前往斯得哥爾摩市政廳,參加諾貝爾獎的頒獎儀式。 本來十月份評選,十二月份舉行頒獎儀式。 但這一次,許遠是在十二月份才被評選出來的,所以沒有多少準備時間,直接就過去了。 而隨著許遠的駕臨,全球媒體瘋狂涌入睿典。 據統計,今年的諾貝爾獎頒獎典禮,各類媒體的數量比前兩年多了五倍。因為許遠攜帶的家屬團實在是太強大了。 這個世界,是吃貨的世界。 為什么這么說? 因為諾貝爾獎最為人稱道的,居然不是它的頒獎典禮和在金色大廳的諾貝爾舞會。 反而是在藍色大廳舉行的諾貝爾晚宴。 這是一場一千三百多人的晚宴,每人僅擁有零點六五個平方的空間,但即便如此,還是讓人趨之若鶩。因為這是被號稱為“世界上IQ最高的人的聚餐”。 我們都是聰明人! 這是真的,而非皇帝的新衣。 能夠來參加晚宴的,包括了睿典王室、社會各界名流及給諾貝爾基金捐助了大量資金的金主爸爸、還有少量的睿典學生和幸運兒,以及諾貝爾獎獲得者的親友團隊。 一開始,這個親友團隊是不設上限的。 但是在某一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卡米洛先生攜帶村長、鄰居、八方遠親等一共六十八人前來參加晚宴,給了睿典人一個教訓。 所以后來有了要求,最多不能超過十四人。 而許遠邀請的人,是他經過慎重考慮,詢問了多方意見,尤其是他的老婆團,呸……朋友團。令他意外的是,類似于江書影、李緣、戚蔚這些人居然并不愿意前來,紛紛推脫。 至于大冪冪、丫丫這些,還沒有這個資格,大家關系不明不白的,沒必要。 最后,孟筱萱,柳老、曾老、道明老師、華仔、何老師、朗朗,許琴、高媛媛、艾瑪、梅梅、斯嘉麗、宋慧喬,檸萌,等十四人前來參加晚宴。 這個陣容,不管是對于哪個地方來說,都算得上是星光璀璨了。 科比因此發出了強烈的抱怨,最后自己捐了一大筆錢,也搞到了一個晚餐名額,并且經過交涉,安排在了許遠旁邊。 頒獎的時候,許遠的獲獎感言很簡單,他分別用聯合國五大官方語言發表了自己對文學的看法。 在他看來,隨著多媒體時代的到來,文學的模式已經從單一變得多種多樣起來。 書本、音樂、繪畫雕塑等更加傳統的文學記錄方式又或者是影視作品這種新鮮的內容表達方式,都應該被劃分到文學的范疇。 他希望,所有文化從業者,都有資格被諾貝爾以及諾貝爾之外的所有文學獎項考慮。 他可以跟大家談哲學、美學、高談闊論、上下五千年,但許遠覺得沒必要……當然不是不會哈,但如果非要在表達自己的訴求和表達行業訴求中選擇的話,許遠更希望能夠表達行業的訴求。 “我有一個夢想,我希望有一天,站在這里的可以是一位鋼琴家?!?/br> 朗朗笑了。 “可以是一位雕塑藝術家,可以是一位電影導演或者編劇,甚至可以是一位自媒體從業者或者B站的UP主?!?/br> “當然,網絡文學也不應該被忽略,愛潛水的烏賊、老鷹吃小雞、夏雨打蟬等等著名網絡作家,也應該有這個權力?!?/br> “為了實現這個夢想,我一定會繼續睡,呸……一定會繼續努力的!感謝評委組,更感謝所有愛我的人們!” 多么的沒有營養。 然而這或許可能是諾貝爾歷代獲獎演講中,流傳最廣的一段。 因為終于有人在這上面說人話了,而不是神仙之間讓普通人難以企及的交流。 第700章 飄蕩在金色大廳的鋼琴聲(3/5) 諾貝爾晚宴和諾貝爾舞會,之所以會讓人們趨之若鶩,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是一個圈中人彼此認識和交流的機會。 要知道,很多頂級的科學家,一個項目三五年很正常。 一個實驗三五個月也很正常。 遇到一個難題,把自己關在房間幾周,也是常有的事。 對他們而言,最討厭的就是浪費生命的繁文縟節。 據說,諾貝爾獎規定獲獎者必須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