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28
所以,他在挖坑。 他要看清楚,這個于教授到底是什么目的。 “很簡單,你那幅對子,堪稱經典。能夠有這種文學造詣的人,想必對句對你而言并不難。那么我們來對一對就行了,我出上聯,你若是能夠對出下聯,我就信你!” 于教授這個我信你,顯然是把自己當成了學術界的代表。 可憐無數學術精英,就這樣慘被代表。 “這不科學?!泵象爿嫠悸非逦拈_口,“對聯這個東西,有很大的偶然性。有強行對上,也有完美對上,而且……對對子和文學造詣是不能混為一談的?!?/br> 孟筱萱這席話為自己贏得了不少掌聲。 學生們也很欣賞這種擁有清晰思考能力的女明星。 女子無才便是德,現在行不通的。 “讓他出題!我也正想領教一下,青華副系主任的才華到底高到了何種地步,可以小覷天下藝人?!痹S遠制止了孟筱萱。 對子,無非就是那么些。 而國內的藝人,也未必都是文化水平較低的。 有部分藝人,在其他領域也是很有造詣的。 地圖炮,很敗人品的。 “好,那你且聽好?!庇诮淌诠P格十足,“二猿斷木深山中……” 此言一出,坐在前排的其他老師紛紛色變。 居然是那個對子! 同樣的,不少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也皺起了眉頭。 這道題,調侃大于考教,辱罵大于譏諷,有失風度??! “小猴子也敢對鋸!” 于教授說完,抬頭挺胸,雙手負于背后,面露怡然之色,如同文道巨擘,風流才子。 文化人罵人,最大的爽點在于對方聽不懂。 如果許遠真的聽不懂,那就是于教授最爽的時候了。 這是一種所謂的優越感,現在看來,是比較低級的惡趣味。但在古代,尤其風靡。 于教授,顯然也有幾分古風。 可惜是不正之風。 “太欺負人了吧,這是千古絕對,無解之題!” “于教授真的是……許遠不可能答得上來,別說許遠,這道題今年年初就在漢語言文學專業排出的難題簿上了,根本沒人解得出來?!?/br> “是啊,于教授自己都解不出來吧?” “嗯,這題難就難在,雖然對文學造詣要求不高,但需要思維的跳脫?!?/br> “上個月于教授對了下聯,你們不知道嗎?” “我看過了,匠氣太重,勉強對上而已。這個水平的下聯,古往今來有無數,你見誰能流傳下來?” “嗯,完美絕對,時至今日還未曾出現?!?/br> 學生還有幾個老師也都在交流。 孟筱萱聽出了對方的譏諷。 小猴子,你罵誰呢? 信不信我余罪張義山砍你? “對吧。沒關系的,有什么想法說出來就好?!庇诮淌谀樕闲ξ?,一幅勝券在握的樣子。 “真的嗎?那我就不客氣了哈?”許遠嘴角微微上翹。 于教授完全不相信許遠能對出來,伸手示意請講。 “一馬陷足污泥內?!痹S遠看著于教授道,“老畜生怎敢出蹄?” 全場嘩然。 第388章 文道交鋒,梅雪之爭! 絕對! 千古絕對! 許遠話音剛剛落下,前排就有好幾個人站了起來。 他們為之震驚。 這些人,基本上都是人文學院的教授。 對于許遠和孟筱萱來學校做活動,和學生們交流演講,他們的意見并不統一。有的人認為期末近在眼前,這種活動純粹是胡鬧。 而且早些時候,文學圈子的人,對娛樂圈子一直嗤之以鼻。因為這個圈子中,確實良莠不齊,有很多陰暗面。 有些人則認為適當的放松,是好事,何況許遠和孟筱萱在他們的領域內那么優秀,必然是有很多東西是大家可以交流的。 很多成功的道理,雖然領域不同,但道理都是相通的,這種交流對學生有一定益處。 其中,于教授屬于比較偏激的反對派,他的心態更加復雜,夾雜了羨慕嫉妒恨、優越感和挫敗感等等。 所以他迫不及待的要跳出來讓許遠和孟筱萱“原形畢露”。 “這一對,絕了!”開口的是一位皓發老者,他起碼也有七十多歲了。是人文學院的副院長,曾院長,但大家更喜歡叫他曾老。 他一發言,幾乎就是下定論了。 其他人想不承認都沒辦法。 曾老的文學造詣和素養極高,尤其是古代文獻,他參與修復、復原的有很多。 包括現在的、、、等等很多教育材料,都是出自他之手,反復確認和改編的。 就連和等等著名文獻,他也是復原和解讀工作的主持者。 他在國內傳統文學這一塊兒,是當之無愧的超級專家,說是執牛耳者也不過分。 他的認可,就是權威。 于教授面色脹紅。 許遠居然對上了! 對鋸,其實就是對句。那個對子,就是在罵許遠是一個小猴子,山中無老虎的那種不自知的小猴子。 但偏偏許遠對上了,老畜生看似說馬,其實是在罵自己。 出蹄通出題。 從頭到尾,從文字到意境,完美的對上了。 這就是千古絕對??! 他怎么會! 于教授不甘心。 他都沒能破譯的對子,居然被一個戲子破譯了? 這是對“高級知識分子”最大的侮辱。 “算你對上了,但這個對子,對文學素養的考察并不高?!庇诮淌谘韵轮馐?,你還是不能洗脫自己的嫌疑。 許遠笑了。 “題呢,可是你出的。如果素養不高的話,那是不是代表著于教授你……怕是沒有那么高的文學素養呢?”孟筱萱出言,幫老爸討回一個公道。 “你跟我談素養?”于教授剛剛才被許淵罵了,現在又被孟筱萱譏諷,他一個老學究怎么受得了? “好,那我們就論道一番,看看到底是誰的文學素養差!” 于教授走上了講臺,和許遠各據一方。 文學論道,是古代文化人常見的一個說法,換到現在來說,就是辯論。 大部分論道的話題都是無對無錯的,全看你一張嘴。 看看誰更能打動人心,有理有據。 厲害者,能夠說得對方啞口無言。 歷史上在論道中被逼的口吐鮮血的文化人不計其數。 那種輸了之后的羞憤,是常人無法理解的。 畢竟文化人,活的就是一個名,為的就是一張臉。 金錢利益的重要性在他們心中反而要靠后了。 這種覺悟,在金元時代,簡直不可理解,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