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43
上裝奶油蛋糕的蒸籠,和裝“鼓搗”的完全是兩碼事。 底部并沒有蒸籠的框,仍是竹子編制,但底部是實心圓盤。 宋茯苓每次做時,也是直接將戚風蛋糕坯子放在圓竹底盤上裱花,這樣就省了再移動的步驟。 做好后,再一個圍邊一個圍邊的往上套,其實和現代多層蛋糕盒是一個路子,都是底部是圓盤,然后往上套邊圈。 單說郭婆子著急要的,今日就得給芙蓉姑娘送去的三層蛋糕。 不僅套的圍邊多,上面還配有竹子編的蒸籠頂蓋,宋茯苓為了讓三層蛋糕固定住,也很是費了心思。 先是為了讓這三層蛋糕之間加固,她翻著眼皮想著,從上至下,垂直插進去三根東西是最好的。 其實插長竹簽子應該是眼下最好的選擇。 別說眼下了,就是在現代,也有很多蛋糕店為了固定是這樣做的,然后在竹簽子上弄個漂亮玩偶類。 但宋茯苓在現代時,第一次吃到這樣的就吐槽過:“什么玩意。也不怕誰買蛋糕是為一巴掌烀臉上玩,那竹簽子再是藏在蛋糕里,扎臉上怎么辦?;蛘吣膫€貪吃的,一頭扎蛋糕里吃,扎眼睛傷怎么辦?!?/br> 她怎么會做自個吐槽過的呢。 可沒有蛋糕架,還沒來得及讓二伯給做呢,這就賣出去一個大三層,情況擺在這,又不想用竹簽子就得想招。 所以她從知道信兒,就開始忙,一方面是裱花很浪費時間,一方面她就是在忙活手指餅干來著。 將手指餅干做的都很長,垂直向下插進去,然后再抹平奶油,既能吃,蛋糕里面有三根手指餅干還固定。 費的第二個心思就是,裝奶油蛋糕的蒸籠和蛋糕之間加固,底部油紙和底部圓蒸籠底托接觸部分,抹一層奶油,這叫減少摩擦力。很多人都知道這點。另外也是因為這點,蛋糕每層之間都有奶油,它也是不易滑落的原因。 至于路上怎么運,能不能給運散怎么整,那就不歸宋茯苓管了,而是馬老太她們負責了。 當然了,早在之前,運“鼓搗”的時候,宋茯苓就見過她奶的辦法,也就不怎么擔心。 什么辦法呢。 只看馬老太她們,先將大份的,她和王婆子那伙要送的一層十六寸蛋糕,用特制的蛋糕盒子小心翼翼的一個一個的雙手捧了出去。 玄機就在車上。 推車上,一個“L”型木板,一個是反著的“L”型木板,兩個L對著,而中間的空隙量過一般準確,正好能容下十六寸。 “L”那條豎,就是擋住或者說是卡住蒸籠,一邊卡一個高板,“L”下的這條橫板子,它并沒有在車上面,也不是靠蒸籠壓著,而是穿過推車板,把這個車板子抬起來,靠的是鉤住這個推車板,這樣能更穩當些。 更穩定不行,用馬老太的原話是,福喜,你得弄成最穩當,這一車點心多少錢呢,不能有任何閃失。 所以宋福喜就將他的“木匠專用膠”送與了老娘。 古代木匠用的膠水,其實就是魚鰾膠。 古代又沒有化學膠水,就用這個粘合家具,粘合樂器,粘合弓箭。 別小看這膠,雖然不起眼,但是古代木匠就是用這個,可以一根釘子都不用,將家具粘合的嚴絲合縫。 而且,它也比現代膠水強的一點就是,還能在不損壞木頭的情況下,將已經沾上的木頭打開。 你比如,誰家的凳子腿壞了,不用多費勁,用開水燙,燙一會兒,鰾膠受熱熔化直接將破凳子腿拔下來就行。 唯一不好的一點是,買魚鰾膠的原料雖稀爛賤,但“好漢子也搗不了二兩鰾”。 啥意思呢,就是宋福喜弄這些膠水,累夠嗆。眼下又多個老娘,要隨身佩戴膠水,讓他多搗些,太累。 言歸正傳,馬老太就是每次裝車后,先用棉被,草席子,一層層將蛋糕都捂差不多了,然后用兩個對著的“L”木板將蒸籠一卡住,她就彎腰到手推車底下檢查那條“L”的橫。 要是發現橫板子在下面有些松,肋的不緊,她就抹點膠。這樣“L”上的豎板子,卡住蒸籠后,它不就不來回前后左右晃了嘛。 每回,老太太都檢查,讓一摞摞蒸籠卡的死死的,她再上路。 寧可到了地方,往外拿蒸籠都拿不出,再管店家要熱水給車板子下面的“橫”燙開。魚鰾膠是遇很熱很熱就自動融化。 最上面,再蓋一個大破草簾子,讓人看不出推的是啥。 可今天早上,即便她們這個推法,蛋糕從來就沒亂過,郭婆子也不干,昨晚沒睡好覺,就琢磨這事來著。 郭婆子覺得其他組都是一層蛋糕,就她這是三層的,太貴,萬一呢,萬一出啥問題,人家再不要了,1999文錢一個,她賠都賠不起。所以半夜讓她大兒子去給削木枝子。 因為她要用大筐背三層蛋糕走,用幾根木頭條再給筐里的三層蒸籠卡住,木頭條直插透筐底。 搬完貴重的奶油蛋糕了,馬老太一邊往外搬鼓搗,一邊說她,你多不多余,你說萬一你再摔個跟頭。 “呸呸呸,你快跟我一起呸呸呸?!?/br> 第二百六十四章 陸三(為浮冰1004打賞+) 郭婆子僵直著腰板推車,齊婆子說,快拉倒吧,我自個一人推,你這都順拐了。 是啊,順拐了,緊張的。 就是擔心馬老太說的那種情況發生,再摔個跟頭。自個摔十個跟頭也沒問題,別把蛋糕摔了就中。 “你推不動?!?/br> “我能先推多一會兒就推多久吧,逃荒的時候,咱比這推的還多?!?/br> 王婆子那組,也是小心翼翼,一副讓自個出事,也不能讓蛋糕出事的模樣。 就葛二妞那組還行,她們推的是鼓搗。 一起出發,走的都是中間道。 前段下雪也早壓平了,再加上任家村再不好,也得說它地理位置不錯,離城進,路還算不孬。 要是住大山里,哎呀媽呀,你就是有那個金剛鉆,也爬山費勁啊。 就是尷尬了一點,尤其是馬老太,她過了童謠鎮,人家郭婆子還有大嫂都往左往右拐了,她還得往奉天城繼續走挺遠。 這時,天也亮了。 奉天城啊,這可是燕王所在的“京城”啊,總有從各縣去往奉天城的車出現,有普通百姓,更有達官貴人。 道路兩邊又不好走,走中間道吧,后面過來臺騾子車啥的,馬老太和田婆子就得著急忙慌往路邊推車,給人讓道。 騾子和牛車還好些,最怕馬車它速度快,有時候一回頭,嚇一跳,那馬鞭子一甩,騰騰騰就奔她們過來了。 兩次給馬老太嚇冒汗,心想:我這可推得是生日蛋糕,你再給我花嚇掉了。 老太太咬牙:“親家母?!?/br> “恩?” “咱倆買頭老牛吧?!?/br> 怎又買牛,不是才買了頭奶牛還欠福生銀錢? “不是奶牛,是拉腳的,到時候我趕車,你坐車上按著蒸籠。銀錢哪來???”掙唄,掙得不夠,欠三兒子的先不還唄。還有老大老二家,不是又要發工錢了? 合著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