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4
清巖撐起長長的竹篙,有模有樣地推著小小的烏篷船走,遇到橋的時候還喊著:“要穿過橋了……” 林黛玉在里邊坐著,感覺他儼然就是一個七八歲的孩童。許是皇宮里的生活太枯燥無趣,一出來便放松了。 撐了一段水路,天色暗下來,家家戶戶都掛上了紅燈籠,隨著夜風輕輕飄搖。 “姑娘快看,這燈景甚美!” 清巖穿過篷子,坐在船頭,看著兩岸燈籠,欣喜地道:“果然風景是不同的,真羨慕姑蘇人生活在畫中一般?!?/br> 林黛玉也出了篷子,打趣道:“你羨慕平民百姓,他們還羨慕你呢!你偶爾來一次,感受自然新鮮,見多了也不覺得有趣?!?/br> “所以啊,難得來一次,定然要玩得盡興才好,否則將來又要抱憾?!?/br> 黛玉喃喃道:“生盡歡,死無憾?” “正是這句話?!鼻鍘r訕訕地笑,“同樣的道理,從我嘴里說出來是俗里俗氣,可是你一說,便是引經據典,金科玉律?!?/br> 黛玉抿了抿嘴,問他:“你明兒可是要去天平山賞楓?” “當然要去,難道你不去么?” 林黛玉有些猶豫,這次回姑蘇后,她是真的大膽了和放縱了許多??墒窃诔侵杏袕堄旭Y地逛逛也就罷了,上次去寒山寺是因為有長輩隨行,她也沒有那么多忌諱,如果跟他去天平山…… 她便說不出地有了一些思慮。 “怎么,你不想去?你若不去,那我去賞楓的興致要少了大半?!?/br> 想去,但是……林黛玉怔怔忡忡,不知如何回答。 “你方才還說‘生盡歡,死無憾’,怎么這會子又擔憂這個那個了?!?/br> 林黛玉一時語塞,只好氣道:“是你想去賞楓,我不去,那些楓葉也不會變成綠的?!?/br> 紫鵑這時候及時過來了:“公子爺別聽我們姑娘的玩笑話,公子爺要去,姑娘自然要一同去,盡盡地主之誼的?!?/br> 清巖贊道:“好伶俐的丫頭,正是這個理兒?!?/br> “你不在篷子里等著,出來亂嚼什么舌根?!?/br> 紫鵑笑了笑,說道:“姑娘前幾日還說想去賞楓,這會子公子爺也要去,結伴前行,豈不正好?” 清巖趕緊接過話:“是呢是呢,我們這叫結伴賞楓,何其快哉!” 正說著,船已經??吭诹税哆?,林松等人早就在岸上等著了。 韓福說道:“公子爺,沒想到走陸路還要快一些?!?/br> “你騎著馬,自然要快,否則你試試腳力?” 第41章 位于姑蘇城西木瀆鎮的天平山, 原是北宋名臣范仲淹先祖的歸葬之地,經后世子孫栽楓種草,開山鑿池, 修建天平山莊, 館榭亭閣, 一應俱全……漸漸地此地亦成為一處風景名勝。 山中所植楓樹, 皆為楓香樹,在陽光映照下, 片片紅楓,宛如萬丈紅霞,染紅天際。 清巖還在馬上就贊道:“美哉!京郊亦有香山可賞楓,香山行宮附近就栽種了不少楓樹,卻不如這兒的高大聚集?!?/br> 林黛玉下了馬車, 說道:“如今范氏直系子孫已經遷居他處,天平山莊亦成為游覽勝地, 我們不妨慢慢游?!?/br> 一入山莊,便有偌大一方水池,清巖看了看,道:“果真如你所言, 是青山綠水, 白草紅葉黃花?!?/br> 山莊旁邊的楓林中,林黛玉身著那件白色披風,靜立紅楓秋色之中,美如仙子。 清巖一時之間不由看癡, 在黛玉望向他時, 他只笑而不語,彎腰拾了幾片顏色、形狀皆是上品的楓葉, 命韓福收著。 走走看看,細細賞玩。見白云泉旁邊有一座茶室,白墻青瓦,竹椅竹桌,極為清雅。 林松介紹著:“都說白云泉水甘甜,沏出來的茶也帶有絲絲甜感?!?/br> 黛玉與清巖遂一同進了茶館,點了一壺太湖碧螺春。 品茗時,清巖道:“我吃著還好,并未有想象中那般甜,你可品出來了?” “是帶了一丁點兒甜,想來是這山泉水的功效?!?/br> 休息間隙,聽到旁邊那桌品茗的老先生說道:“范家祖墳風水并不好,另一處風水更好,遷之可保世代出狀元。但范仲淹老先生并沒同意遷墳,反而說既是易出狀元之地,便用來讓姑蘇的孩子讀書罷,遂捐地建學塾……也難怪,幾百年來咱們姑蘇出的進士可真不少?!?/br> 清巖打斷那位老先生的話:“想不到還有這樣一段故事呢!范老先生可真是高風亮節?!?/br> 老先生見清巖、黛玉皆是金玉之質,不禁拱手道:“看這兩位的高貴相,便知不是一般人,老朽說的這些全都是真的,前些年還有范老先生的后人中了進士,卻因故從朝中歸還,在學塾中教書育人,順便看守范家祖墳呢,只不過這幾年他一心閉門著書了?!?/br> 清巖興趣更濃了,問道:“那位范氏后人現居何處?” “不遠,范照老先生就在山南邊結廬,院門上掛著‘點昭堂’的匾?!?/br> 想不到還有這樣的高士,清巖當即決定,前去拜訪。 * 清巖、黛玉來到點昭堂,見這兒只是一處小院落,只有茅屋兩三間。有位小童來開院門,問明來意后,只說:“我家先生外出訪友了,不知何時才回?!?/br> 黛玉遮笑道:“喲,這倒成了三顧茅廬了?!?/br> 清巖則說:“若真有放還的進士,還是值得三顧的?!?/br> 那靈秀小童聽聞,卻說:“我家先生不是本朝的進士,乃前朝的進士?!?/br> 當初范照,正是被清巖的祖父欽/點翰林院庶吉士,只因撰文一事忤逆圣意,被放還歸鄉。爾后在私塾教學,而今已經年過五旬。 前朝的進士……清巖有些訝異,皇爺爺的秉性他是知曉的,寬仁待下,重能選才,尤其是科舉考上的,只要不犯什么大錯,基本上都不會放還歸鄉。 莫非他老人家,果真犯了大過?可是既然能回鄉后教書育人,著書成述,那必定也是有抱負的。這樣的人必是有才能的,皇爺爺怎會不用他呢? 清巖想不通,所以才更想弄明白。 黛玉看向清巖:“你可是打算在此等候?” 清巖見外邊秋風陣陣,頗有寒意,問向那位靈秀小童:“我們是來誠心誠意拜訪老先生,我雖可以在外面等,但是這位姑娘身子卻弱,不便在外吹風,可否先請她進去?” 童子看了看黛玉,見她美若天仙,又看清巖,清俊無匹,只好無奈地說:“我看你們也不像壞人,且先進來坐吧?!?/br> 院子里栽了些花草樹木,樹下種了菜,養了雞,面闊三間房,正中間的便是廳,兩邊還有雜房之類。 紫鵑、韓福跟著小童一起去煮茶之類的,紫鵑還把帶的點心熱了熱,拿盤子裝了端上來。 黛玉在外邊走了走,仔細地瞧了瞧,見小徑兩旁種的幾棵樹是梅花,疏影橫斜,院墻邊上栽種的又是清竹,林立颯颯,廊子下則用盆子栽了蘭、菊,此時幾盆**開得正好,說道:“真真了不得,湊齊四君子,這老先生實在是高雅?!?/br> 清巖點著頭:“我便有些想不明白,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