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545
了錢。 殺了滁河公,還有淮安侯。 徐承弼與淮安侯曾有幾面之緣,那時兩家剛剛定親,他作為準女婿,自然要拜見岳丈。 只是如今再見,一人高高在上,一人已是階下囚。 跟深得先皇帝信任的滁河公相比,淮安侯稱不上有什么才能,他只是心狠手辣,而且有個極為聰明的女兒,得了皇帝歡心,這才跟著平步青云,連帶著淮安侯府都成了京城首屈一指的貴族之家。因為先皇帝的支持與信任,他才能有今天,可是徐承弼卻覺得,淮安侯好像一點都不感激先皇帝啊。 他也不聽淮安侯廢話,只將謀反的證據與龍袍丟到他面前,無情地說:“這是從淮安侯府里搜出來的東西,你有何話說?” 淮安侯哪還有不明白的?他們父女當初怎么對徐家的,徐承弼就怎么對他們! 徐家樹大招風,哪怕只剩下徐承弼這么一個能夠上陣殺敵的男兒,皇帝也十分忌憚。徐承弼幼時與皇帝相處頗多,知道此人心胸狹隘,因此再三告誡母親與諸位嫂嫂,一定要謹言慎行,免得惹禍上身。徐老夫人與徐家幾位少夫人都是聰慧之人,尋常更是不怎么出門,你說從徐家搜出了謀反的證據與龍袍,可笑不可笑? 徐承弼遠在千里之外,徐家只有幾個還沒長大的稚童,請問這龍袍是要給誰穿? 可皇帝不介意這些漏洞,他只是想要個理由除掉徐家罷了。 而在徐老夫人嚴防死守的時候,又有誰能不被懷疑地將這些東西帶進去呢? 自然是當時還是徐承弼未婚妻的常詩畫了。 她生得貌美,性情又溫婉大方,與誰都能說到一起去,徐老夫人對她十分喜愛,幾位嫂嫂也多有照顧,怕徐承弼常年不歸家,人家姑娘等得久,便常常請常詩畫過府說話,每回常詩畫離開,徐老夫人都會給她帶上許多好東西,甚至徐承弼的院子都許她進去逛的,畢竟日后她便是這里的女主人。 誰能想到,正是這位溫柔、體貼、善解人意,又與徐家人相處融洽,連徐承弼的侄兒侄女們都分外喜歡的未來小叔母,將徐家送入深淵? 即便是現在,徐承弼想起常詩畫時,印象最深的也是她秀麗的談吐與宜室宜家的氣質。 母親常常給他寫信,信中多有說常姑娘的好,耳提面命,叫他決不可辜負人家姑娘。徐承弼心中萬分感謝,也暗暗發誓會如兄長們對嫂嫂們一般,矢志不渝。 若他得知當初答應母親要求自己成婚并由母親做主為自己挑選的未婚妻是這樣的人,徐承弼無論如何也不會應下這門婚事。 只可惜為時已晚,偌大的徐家,在帝王的虎視眈眈下,最終竟是毀于一個女子之手! 淮安侯與滁河公一樣,都親眼見著全家人被一顆一顆砍掉腦袋,只是淮安侯明顯沒有徐承弼這樣的承受能力,看完行刑后,他徹底瘋了,徐承弼親自挑斷了他的手筋腳筋,將他丟出去自生自滅,此后淮安侯的死活,再也無人在意。 常詩畫在宮中安安分分抄寫經書時得知淮安侯府湮滅的消息時,手微微抖了一下,墨點子落到了紙面,迅速毀了一整張抄的差不多的佛經。 她已經抄了快半個月了,可從始至終徐承弼都沒有來見她,哪怕她用計攛掇先皇后去討要皇太后的身份,徐承弼也沒有管她,就好像完全當她不存在,就連淮安侯府被抄家滅族,也是在一切塵埃落定后才有人告知。 常詩畫生母早逝,淮安侯府又是破落戶,當初徐老夫人能看上她,與淮安侯府的敗落出不了關系。徐家已經手握重兵,是萬萬不能跟權貴之家結親的,所以她才會被挑中。 明明被挑中之后,身價便水漲船高,連帶著淮安侯府都在京中有了姓名,可常詩畫不甘心啊,她還想要爬得更高! 她自幼生得貌美,展現自己的美貌,依靠美貌來獲取自己想要的東西,已經成為了刻在她骨子里的本能。她討好著徐老夫人,討好著徐家的少夫人們,甚至討好徐承弼那些還沒有長大的侄兒侄女,可她心里頭,無時無刻不充斥著不甘! 等到皇帝對她鐘情并朝她拋出橄欖枝,常詩畫甚至連猶豫都沒有就迅速做了選擇。 一切都按照她想象中那樣進行的,除了皇帝實在是太沒用了。 明明相遇的時候,他是那樣有抱負,雄心壯志豪情萬丈,為何在徐承弼死后,卻像是換了個人,終日沉溺聲色不問政事?常詩畫要的不是這樣! 得知徐承弼沒死時,常詩畫就知道,那人早晚有一天會回來報這血海深仇。如今這一天果然來了,她以為自己能平靜地接受這個事實,可現在她才發現,原來她不僅不能,還開始害怕了。 說來也是好笑,聽說他不僅帶了個孩子回來,還帶了個天仙般的少女在身邊,怎么,那就是當初所謂的救了他的神仙?可那孩子,聽說與他長得十分相似,難道這短短兩年多時間,他與神仙連孩子都生了? 明知道是自己背信棄義在先,可常詩畫心中還是生出了被背叛的難過與不甘。 她總是這樣不甘心的。 少女時期,不甘心自己的出身比別人低。 定了親,又不甘心嫁的人太過低調,不夠張揚。 當了妃子,還要不甘心自己不能得到丈夫的全心全意。 她自認為人往高處走,自己也不過是順應心意,可現在她為什么又開始后悔了呢? 常詩畫終于忍不住了,她求見徐承弼,可徐承弼并不想見她。要么怎么說常詩畫是個狠人,她為了見徐承弼,什么招兒都能使得出來,可她忘記徐承弼不是那個會給她寫信,笨拙地表達忠誠的未婚夫,而是與她有著血海深仇此生都不能化解的仇敵。 無論她怎么折騰怎么自殘,徐承弼都不會來看她一眼,甚至連她所居住的宮殿也被封住,此后余生,她都只能一個人呆在偌大的、空蕩蕩的宮殿里,徐承弼沒有殺她,并不是因為對她還有情意,而是知道她想要什么,所以剝奪什么。 正如先皇帝會提前自殺,便是知道徐承弼不會放過自己,反正臨死前該享受的也都享受了不是嗎? 常詩畫也不怕死,她怕丟人,她怕自己年紀輕輕貌美如花卻就此了斷在這深宮之中,她還想要得到更多! 徐承弼命人封鎖了常詩畫的寢宮,不許任何人入內,從前伺候常詩畫的宮人全部被調出,就連一日三餐都是通過門縫遞進去的,不會有人跟她說話,也不會有人搭理她,無論她在里面做出什么,都得不到回應。 到了后來,就連筆墨紙硯都不再給她準備,宮里沒有任何消遣,能把喜歡熱鬧喜歡高調的常詩畫活活逼瘋! 她開始哭了,也開始怕了,每天都趴在門邊捶打著門板,乞求徐承弼能見她,又哭著說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