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6
個姐夫,大姐夫是府城通判家的;二姐夫是縣城捕頭;三姐夫則是個開鏢局的,說白了,就是個混街面兒的,走鏢這活兒,黑白兩道都有些認識的人。小胖子找的就是三姐夫,也不知道他是怎么說的,反正在文景輝他們回來之后,小胖子沒了顧忌,撒開手就搗鼓了起來。文景輝原來的家,就在武大和四個長工正在蓋木屋的時候,也有人找上了門。“哐哐哐!”文良氏一大早就起來伺候婆婆,文老太太挑三揀四,文良氏心里有火著呢。但是不能發,現在老虔婆子可自己住堂屋,讓他們夫妻倆住西廂房,反倒是讓耀兒住東廂房。他們用的理由,是說文景輝出去游學了,他們搬過來,奉養婆婆的同時,順便給侄兒照看宅院。這話也就糊弄糊弄外人而已。“來了,誰呀?”文良氏對于一大早敲門跟砸門的客人,還沒見面就已經開始厭棄了。打開大門,門口站著四個男人。雖然這個小鎮上的男女大防不似高門大戶官宦人家那么嚴格,但是冷不丁的對上四個膀大腰圓的男人,文良氏也還是卻懦的退了一步。“你們找誰?”不過想起這是自己家,文良氏又有了底氣,她丈夫和兒子可都還在家里呢。“這宅子是我的,你誰???”為首的大漢人高馬大,一臉橫rou,一看就不是個好像與的,一開口,一嘴大蒜味兒。“什么?”文良氏壓根兒就不相信,嘲諷的開口:“你的宅子?這是我文家的,你們干什么的?也敢肖想這棟房子?”文景輝的房子雖然東西不多,但是當年文家老大夫婦真的是當作傳給兒子孫子的祖屋來蓋的房子,不說雕梁畫棟,但是絕對丁是丁卯是卯,房子建的大氣,一看就價值不菲。換言之,不是誰家都能住上這樣的房子的。這四個人一看,就是不學無術之徒,不說生活在最低成吧,但是也不是什么好人家。這也是文良氏敢跟他們嗆聲的原因。文家好歹也是耕讀傳家,她兒子也在學堂讀書呢。“老大,這娘們兒該不是隨著宅子一起附贈的吧?”旁邊的一個大漢不懷好意的開口:“可是這娘們兒也太老了,暖炕都不夠格兒,也就泄個火兒!”“哈哈……怎么,你想泄火兒???”四個大漢,一臉色迷迷的看著徐娘半老的文良氏,還說著那么下流的話,甚至他們的手都伸了出來……。文良氏嚇的面無人色:“?。?!驚聲尖叫的后果,就是驚動了文家父子,同時,在寂靜的早晨,也驚動了左鄰右舍們。“你們干什么的?”頭一個跑出來的就是文景耀。文德貴不是讀書人,偏偏以讀書人自居,又膽小卻懦,這會兒他是跟文老太太在一起,扶著文老太太出來的,之所以跟著老太太,只不過是想讓兒子打前瞻而已。“爺的房子,爺來看看怎么了?”大漢一腳將半遮掩的門踹開,昂首闊步的就要往里走。“哎哎!誰讓你進的,出去出去!”文景耀抬手就想推人,可是他一個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家伙,能跟這些大漢們比力氣嗎?“滾開!”大漢一只手,就把文景耀退了個仰倒。“哎呦!”文景耀直接就躺地上了。“你們干什么?”文良氏再膽小,為母則強,誰敢動她的心頭rou,她就敢跟誰拼命!“干什么?你們沒經過我的同意,就住進了我的房子,你說我干什么?”大漢可不慣著文良氏,他是有理都不講的主兒,清一色用拳頭說話。“你們,是什么人?”這個時候,文老太太跟文德貴出來了,文德貴扶著老太太,臉色不好看的很,但是趨吉避兇的慣性使然,他還是開口先問清楚的好。“我是這個房子的主人,你們又是誰?怎么住進了我家?”大漢對誰都不擺好臉色。“你家?”文老太太不干了:“這是我孫子的家!”在知道文景輝已經成了賤籍的下人之后,文老太太就已經打算好了,這房子不錯,比起老屋來說,絕對強過百倍,以后給耀兒成親用,到時候她做個老太太,有兒媳婦孫媳婦伺候著,德貴負責賺錢養家,耀兒就負責讀書考取功名,日后也能讓她當今老封君。所以對大漢的話,她老人家反應特別激烈!“你說誰是你孫子?我奶奶可不是你!”大漢反應也挺激烈,他也有一個奶奶,從小父母雙亡,是老太太把他養大的,他敢朝自己扎刀子眼睛都不眨一下,但是絕對不能讓人欺負自己的奶奶。“你憑什么說這是你家?”文德貴這個軟蛋倒是硬氣了一回,這可是他侄子的家。“憑爺買下了這房子!有房契在手!”大漢一揚下巴:“趕緊的滾出去,這是爺的家,你們要是再不走,爺可就不客氣了!”“房契?”“房契?”文德貴跟文良氏一驚。他們夫妻倆也不是傻子,文景輝的家就那么點兒東西,都翻遍了,也沒能找到任何契約書。文景輝的身上也沒有,他的那些書籍都按篇兒翻了好幾遍,也沒找到任何線索。不然他們也不會賣了自家的房子和田地,給文景耀還了賭債,搬到這里來了。因為沒有契約書,你就無法交易。想要辦理補契約,必須要原主去!連文德貴找了衙門師爺都沒管用。給多少錢,師爺也不敢平白無故的就改了別人家房子的擁有人???這可是犯法的事情。盡管文德貴送了錢請了客,但是師爺的權限,只能說可以越過鄉老和鎮長,只求帶原主過來就行。有的時候,一些人家也會如此,雖然不合程序規定,但是法理之外不宜乎人情嘛。關鍵是,文德貴他們拿不出來房契也就罷了,原主也不能出面??!“胡說八道!”文老太太才不好糊弄,并且老太太立刻就想到了什么,神情驚訝過后懷疑的看著大漢:“我孫子的房契,怎么在你手里?你是不是把我孫子怎么樣了?”“對呀!”文德貴也想到了什么,懷疑的看著大漢:“我侄子外出游學,怎么會好端端的賣房子?”而文良氏,早已反應了過來。因著文家原來的宣傳,看熱鬧的人也都懷疑的看著大漢們。“哈?我的房契可是有間人擔保的,乃是府衙里的一位捕快大哥,那是我義兄。又有鄉老的擔保,在衙門里有留底造冊!”大漢聲音震天響的宣布,瞬間打消了眾人剛剛泛起的疑慮。鄉老有可能因為親戚關系給通融,但是衙役在他們這群老百姓的眼中,可是執法者,絕對不會知法犯法。明初的時候,朱元璋可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