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603
沒有人記得他這個大清皇子。 他只能和朝鮮、琉球的使團與揚州市、江都縣的地方官員文職各局的官員一起跟在南京來的警察護衛隊后面。 通過那五千將士侍立兩旁的官道,一個個面無表情,挺直站著一動不動,手中的火槍上的刺刀卻冒著令人膽寒的冷光。 李光地是滿清康熙近臣,陣仗也見識過不少,但是這次跟著來揚州城來迎駕,這位老臣心中的震驚絕對難以用言語來表達。 并不是說他們的人數就比康熙出巡多了,而是那股子的細節的精致,還有從上到下沒有一絲卑下奴才氣息。將士百官愿意對皇帝效忠,是對女皇的尊敬,對理想的追求,對自我忠義品格的嚴格要求,以及對華夏民族和文化發自內心的自信,甚至傲視斜睨天下的態度?!皇悄欠N小民身上刻在骨子里的奴性和愚昧。 這樣的將士和朝廷,是可怕的,可以隨時伸出利爪,把挑戰她的敵對勢力撕成粉碎。李光地不禁感到深深的寒意。 御駕進入揚州江都縣,百姓經過一個多月已經明白變了天,也知南方政府無意sao擾漢家百姓,如今早已經接受了現狀。 在揚州市政府、江都縣政府及揚州漕幫分會的宣傳下,這日百姓們也好奇地走上街頭,觀看中華帝國女皇圣駕及一眾高官。 中華帝國一萬多官兵在街頭維持秩序,不讓百姓沖到道中。帝國幾位將軍當先打馬在前,御林軍騎兵、女騎士隨后,圣駕八匹馬拉的大馬車才跟在其后。 進城激昂的鼓樂中,御駕馬車有平穩前進,車門車窗全部大開,而前、左、右三面明黃布簾已經收起,令百姓們能遠遠窺見“天顏”。 只見一名絕色麗人坐在中央,兩名俏麗端莊的紅色齊腰漢服宮裝少女,侍立兩旁。 明黃龍袍外披、正紅繡金邊的華美漢服,雙龍戲珠華冠,鳳目威儀,說不出的好看。 百姓們被這雍容華貴的氣勢震到,紛紛下跪,只有少數和南方政府有過交流的有見識的人明白不用跪,只是行了南方的禮。 新政府的行政體制是取消了淮揚道的道級行政區劃,改立各直屬省極的市級行政區劃。 揚州市政府設在原來的揚州府,但是揚州市政府和前期過來準備的禮部人員把女皇行宮設在了“何園”,當年韋小寶衣錦還鄉時的行轅也設在這里。 女皇帶著“皇父”“皇母”進何園安頓,而御林男兵則租住附近民舍,女兵卻分住何園的各個院子中。 如此安頓也花了半天時間。 到了次日清晨,內閣官員、江北戰區的高級高領、揚州市內的大小官員才進園參見女皇。 江北戰區匯報一些作戰的主要過程,以及我方戰損,烈士撫恤工作。 市政則是匯報了江北主持工作的進展。揚州也屬于江蘇省,而江蘇省現在脫離了原來的“兩江”省,改為“直隸省”?!爸彪`省”剛上任的省長為黃季霖,出身在江南勢力最強的白龍幫,是龍雪的弟子,黃宗羲的孫子。(前文有提,杜撰的人物) 女皇祭祀活動放在揚州瘦西湖旁,在廣陵墓遺址旁將興建“抗清英烈祠”、“揚州十日遇難同胞紀念碑”、“中華英雄烈士園”,女皇率領內閣官員參加祭典,并做三個工程的奠基儀式。 談完事情后,眾臣先告退,下午女皇正在午休,有女官來報,滿清代表在何園外求見。 玉堯眼皮微動,道:“去讓小翠帶呂小公子過來。另通知陳教授,就說滿清使臣來見朕了?!?/br> 玉堯在美人宮女們溫柔的服侍下,穿衣梳妝,穿了清雅的白色龍袍,只戴金制小冠。她不急不徐的來到正廳,那笑得一臉賊兮兮地陳琦已經等在門口,跟在她身邊的是她的丈夫阿大,或者說,現在他有個更體面的名字,陳戰。 “陛下……”陳琦迎了上來,諂媚地說,“這個四阿哥也留給我玩吧……” 玉堯覺得節cao碎了一地,她清清淡淡地說:“人家是使團,兩軍交戰,不斬來史,有點氣度好嗎?” 陳琦沒趣地咽了咽口水,跟在玉堯身后進廳。 玉堯坐在正中龍椅上,陳琦坐在左首座,陳戰坐在她下首隨身保護。 不久,等得花兒都謝了的滿清使團官員穿著厚重沉悶的滿清官服被女親兵引進廳來。 四阿哥、李光地為首,他們身后還跟著四位官員,見大廳空空如也,只有輕裝的女皇和兩位穿著軍裝的俊男美女。 四阿哥這時五味陳雜,良久,才帶頭抱胸道:“大清使團拜見中華帝國女皇陛下?!比嗽谖蓍芟?,他即便有心理情緒也不得不克服。 女皇沉默了一下,淡淡道:“使者遠來辛苦了。南北水土氣候差異,使者們可還習慣?” 四阿哥奇怪地看了那絕色麗人一眼,只覺她一身淡雅,如洗凈鉛華不沾凡塵,卻又擁有人間至尊至貴的威儀雍容,還有那種不邪的風流之韻。他閱盡美人,卻只在她面前那么卑微,生不出駕奴美人的遐想。 他心里做過無數建設,甚至覺得她見到自己會怎么樣,但是這樣淡淡一句,顯然是根本不將他和他的使團,還有他背后的大清放在眼里。只覺他原本集盡所有的力量,握緊了拳頭,對方卻給他上了一堆的棉花——打還是不打? 四阿哥竟然不知道怎么回答,而陳琦也是淡淡地看著,悠悠載載喝著茶。 還是李光地上前道:“我等路上遇上些意外,以致拖延了行程,本應早些抵達拜見陛下?!?/br> 女皇清雅的美目看向七十歲的老者,面露疑惑,說:“你是……” 李光地不禁要吐血,他就不相信這個年輕的女人會不知道他是誰,但仍忍住,垂首道:“老夫大清文淵閣大學士李光地?!?/br> 女皇哦了一聲,又淡淡道:“李光地,福建泉州人,生于崇禎十五年,到滿清康熙三年中舉,明永歷皇帝死也才三年,你考滿清功名也挺著急的。一個漢人能在滿清混到文淵閣大學士,除了讀那些四書五經之外,這溜須拍馬揣摹上意上的功夫也是了得?!?/br> 李光地道:“老夫也曾和年大人同朝為官,不知陛下又有何話說?” 女皇淡淡一笑,說:“李光地,春秋之義雖已全無,但一生于百姓也有些作為,在滿清朝廷是個能臣了。朕只是看不起你的cao守,卻不想真正為難你,你一把年紀了,給自己子孫后代和族人留個善緣吧。朕年氏一族歷史功過是非,在朕登基前早有定論,你身為使者若這都不知道,還敢出訪,康熙就不怕你壞了事嗎?” 一句輕飄飄的為子孫后代和族人結個善緣令李光地不由得氣短,女皇鳳目冷冷掃向他,他如氣球一般強撐的骨氣全散了。 四阿哥道:“陛下,事已至此,我大清愿與中華休戰,以淮河為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