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81
”只是打著“興華革命軍”的旗號,并無“大明”旗號,又冷靜了下來,擔心他們不擁戴明室。所以一直猶豫不出山,希望“興華黨”會來迎潛龍登基,不過她一直沒有等到。 等到的是“興華黨”的內政人員來衢州赴任,然后,去年開始,進行了轟轟烈烈的“土地革命”,衢州士紳十之五六被殺奪地其它的大部分地被強制贖買。這還不算,去年的“公務員考試”那些讀書人才子考上的沒幾個,朝廷對讀書人也沒有恩養銀。 朱三太子曾經也是教書先生,他的兒子也是讀書人,在那些文士中間也有人脈。他們苦等興華黨來迎接“潛龍”登基不成,朱三太子的兒子忍不住在讀書人間傳起來。 后來消息傳得一發不可收拾,朱三太子的兒子被一幫讀書人簇擁著來求見長平公主,請她出示。長平公主被侄子所逼,而且她到底也有些等不住了就拿了出來。 然后,事情就發展得更快了,那些讀書人忽略了中那些限制皇帝的條款,眼睛放在了擁明室登基的條款,心想著:白紙黑字,看興華黨怎么賴。 忽略限制皇帝不參政的條款是因為那被他們看作是笑話,皇帝就是至高無上的存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你一個臣子憑什么限制皇帝統治江山?皇帝要聽也只是在他們這幫讀書人忠義之士的死諫下按他們的要求辦事嘛! 他們極力的宣傳拉攏那些被興華黨公務員考試氣吐血、或者被奪地舊文人。 浙西、浙南甚至包括江西、安徽來的一些不接受革命理念的讀書人陸續來投效“新皇”,這些讀書人很快成立了“大明”小朝廷。而就是這個“小朝廷”要搬去南京故都登基。 有些手上沒有什么人命的士紳是沒有被抄家的,雖被迫賣了地,但是還是有錢的。不過,顯然很大一部分是不接受革命理念的。 興華黨的“平等”、“普及教育”、“取消士紳對鄉村的管理特權”,所有佃農分到了自己的地,連交稅納糧都不通過他們之手,興華黨把代理納稅業務銀行和合理價格采購糧食的供銷社開到縣級,甚至一到納糧季這些公司還組織流動的“代收”部門。 農民們只要愿意明價多付5%的手續費完全可以在當地向供銷社賣糧然后拿錢給代收流動銀行納稅,離縣城遠的農民們當然愿意啦。 況且那些“代收部門”是商業化cao作,為了吸引更多的業務合法賺更多的錢,服務十分周到,和從前的官老爺完全不一樣,而且除了陽光下的服務費農民不會受到坑害。這讓本天性懼怕官府并且從前受了代收的士紳坑害的農民十分歡迎。 這些銀行或供銷社的“流動代理部門”在收成季節做納糧服務生意、農忙時作農具種子肥料生意、平日作生活用品的生意、還有農閑時的城市招工信息服務,每個縣的不同大村是每隔十天半月就輪到了。 這些鬼東西都是在挖讀書人和士紳的根呀!興華黨這是倒行逆施,破壞寧靜的鄉村田園生活! 于是,他們紛紛給“新皇”孝敬,出錢出糧,小朝廷也組得像模像樣。 就這樣長平公主也阻止不了,去信給玉堯,明室要進京了。 這是興華黨半壁江山下,新舊兩個體系的矛盾,以前隱藏在底下或者興華政府根本不把那些秀才當回事。如今擺到明面上來了。 不知天高地厚的舊文人和頑固地主階級借著要將興華黨或者說年玉堯的軍。 第322章 清穿群魔亂舞之年玉堯六十二 卻說“大明”小朝廷的“新皇”御駕設施還是比較齊全的, 那些舊文人舊士紳為得“從龍之功”都下了血本了, 帝王儀仗隊,花重金請一些如投降后沒被選入新軍的或被釋放的綠營士卒組成御林軍“錦衣衛”。 前綠營士兵脫去綠皮成為平民后雖然也分到了土地,但也有很大一部分不怎么想種地的,特別是這些興華新軍選不上的人。有重金成為御林軍錦衣衛如何不高興投奔? 動靜不小, 衢州市的市黨委、市長自然也聽說了這事, 但是去信省里,省里也沒有個明確指示(因為他們也不知道怎么辦)。他們也派過臥底在那幫人里,拒說那個是真的。 不過那幫舊文人和頑固舊地主似乎也不想衢州市的興華黨官員分去“從龍首義之功”,沒怎么來和他們打交道,只不過以“圣上”的名義要了些錢糧。 這同意也不是, 不同意又怕到時還真是這個皇帝要登基, 衢州市黨委開過會,錢糧多少給一些, 反正他們要出發去南京了。市長是不敢拍桌政府出錢糧, 黨委一致同意, 有問題到時候上面也不會追究, 最多給原則教育。 然后, 在衢州市政府的“歡送”下, “御駕”總算走了。對于,那幫連基層公務員都考不上的舊文人嘚瑟樣子,他們也忍下了。興華黨才半壁江山都沒有, 能混上衢州市長級別悟性是一點都不低的, 衢州市長張誠非常年輕可是“革命年齡”不小。 他是個孤兒小乞丐, 少年快被餓死時被玉堯收留在“武昌學堂”讀書,又在黑龍寨工作過,當年還無數次下山出任務,帶貧民上山,做開荒的工作也有經驗。 所以,他對于還是聽過些消息的,也才任那幫人搞,送走完事。 希望小姐把這些神經病給解決了,留著影響市容市貌。 ——革命太久,又是從文盲直接灌輸“新文化”,張誠看到那些舊文人、頑固舊地主官僚或者“皇帝”很不以為然,除了“神經病”三個字,他不知道怎么形容。 想想這些神經病是從衢州出去的,他不由得郁悶,感覺以后去省里或南京述職這都能成為自己履歷上的小污點。他主政衢州,結果衢州出了這些神經??! …… 小朝廷的皇帝、皇姑奶奶、太上皇、皇叔們的車駕加上“大明”文武百官的車駕,足有一百多駕。加上御林軍錦衣衛的數位武官騎著馬,還有那些普通步兵,在官道上能形成長達數里的隊伍。 正值初夏,從衢州到杭州一路官道兩旁,只見千里沃野生機勃勃,種有土豆、油菜、蕃薯、南瓜等等高產的作物。農民們在田里勞作對于官道上的“大明”御駕也只是好奇的看了看。官道附近交通便利,這些農民不同于偏僻地方的人,這兩年見識過很多事了。根本就不怕政府的人,就算看到興華黨的官員來巡視會說些好話,但他們不是懼,而是人類本來就會討好有地位的人。 這兩年,他們不但分到了自己的地,而且官府極力指導他們種高產糧,他們每年交稅或賣糧也基本不會受到壓價,就算是各地的商家想要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