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5
一石子砸出來的腫包,因為刺痛而輕嘶一聲。她狠狠給葉珣記了一筆,同時還能對譚貴妃笑得出來,“父皇素來疼我,母妃怕什么呀?!?/br> “你要不是我親生的,”譚貴妃抬手就是一指頭戳在小女兒眉心,“我真是慣得你!你瞧瞧你挑的情郎!京里這么多才俊,你怎么就看中他了?” 前朝作風奔放的公主很多:不過公主奔放歸奔放,本事通常也不小。 要么本人會種田經營要么會打仗爭霸,所以茶余飯后眾人提到她們,說起公主們的昔日韻事也不會忘記肯定一下她們的功績。 大梁的公主們倒是也有一學一,只是學到了奔放和霸氣的皮毛,卻沒有能耐支撐這股特立獨行。 九公主一直自命不凡,以前朝名氣最大的那位公主為榜樣,更深信自己是個做大事的公主。 于是她理直氣壯地回答母親,“要不是他是北寧王,我能正眼瞧他?他何嘗不是覺得我有用處才虛與委蛇小意溫存?” 譚貴妃一聽這話心事起碼去了一半,立時就換了張臉,主動給女兒揉了揉那個腫包,“你有這個心思,一會兒可如實說給你父皇聽?!?/br> “這還用說?”九公主誠心道,“我又沒個同母兄弟,不然小表哥他如何丟了鹽政上的肥差?母妃總知道鹽政歷朝歷代都是皇帝和太子錢袋子?!彼湫σ宦?,“我若是不顯出些本事能耐來,咱們母女,算上下嫁的大姐,還有舅舅家,過不幾年就要讓人踩到泥地里了!” 一聽這話,譚貴妃悲從中來,心里又涌起欣慰:就沖小女兒這樣懂她體諒她,她沒白疼這個閨女! 母女兩個正說著體己話,譚貴妃的心腹宮女上前稟報說皇帝身邊的大太監已經到了宮外。 譚貴妃心里有底,不怕皇帝忽然“會審”,于是她換過衣裳就和小女兒一起帶人到了乾清宮。 整件事情的經過,皇帝已經從在場的侍衛太監以及兩個兒子那里知曉,更從太醫那里得知北寧王那一跤摔得寸勁兒……如果調養不好怕是廢了。 別看皇帝明面上沒什么好氣,其實內心很是幸災樂禍,等譚貴妃母女倆禮畢,他兜頭便斥道,“簡直胡鬧!” 一見皇帝是這樣的反應,貴妃母女起碼放了一半的心。 九公主覷著父皇的臉色小心道:“父皇息怒呀?!彼鰦傻?,“北寧王是什么人,女兒心里有數,哪能真讓他賺了便宜去?” 譚貴妃也為女兒圓場,“她也是真心想打聽打聽北寧王府那邊的情形?!?/br> 皇帝面無表情道:“你還想生個孩子到時候繼承北寧王爵位不成?” 九公主笑得甜極了,“父皇圣明!” 皇帝立時內心復雜,喜憂參半。 說這個女兒天真吧,她還真不是,成婚前就懂得給自己加碼;說她聰慧吧,又過于自信乃至于自負……算起來還真就是北寧王便宜占得更多。 不說別的,只以南平王為例,他們父子兩代人,花了多少人力物力財力,才通過持之以恒的美人計了解京中乃至于中原和江南大多數宗室勛貴世家望族們千絲萬縷的聯系,以及家主們的偏好。 北寧王卻借著九公主不僅輕而易舉和宗室這邊拉上關系,更能通過九公主以及九公主的母族安國公譚家知曉許多權貴人家的秘辛。 安國公府這一兩年里的確跟北寧王往來漸多。 以前皇帝對此不是一無所知,他只是睜一眼閉一眼而已。 這次七皇子和十一皇子故意撞了個正著,更借機親自告狀,他只聽了開頭,就已經知道九公主反而中了北寧王的美人計,偏生女兒還不自知。 幸好北寧王偷雞不成蝕把米,不然他定要重罰九公主。 想到這里皇帝失去了教導九公主的心思,他都要求兒子們自悟,又何必為個天賦平平十七八歲還不能開竅的女兒多費口舌? 他能有幾年好活?說不得哪天就和愛妻愛子團聚去了。 皇帝頓時意興闌珊,對貴妃母女擺了擺手,示意她們告退。 譚貴妃母女卻誤會到家,以為皇帝這態度是……默許!換作之前的譚貴妃一定會再揣測一下皇帝的心思,偏生今天她讓小閨女忽悠住了,于是全然沒有細細思量。 母女倆歡天喜地回宮去了,七皇子和十一皇子哥倆不要一刻鐘便得到了消息——畢竟哥倆都還在宮里住著。 七皇子微皺眉頭,還有些費解,“怎么就……高高抬起輕輕放下了呢!” 十一皇子因為狗頭軍師三郎給他透過底,始終談笑自若,“七哥,那是掌管宮務十幾年的貴妃,沒有功勞亦有苦勞。九公主是你我同胞meimei,父皇若真不講情面,哪里是好事了?” 對親女兒不講情面,往往意味著皇帝對他們這些兒子也會比較無情,在他們犯錯的前提下。 七皇子嘆息一聲,生灌了自己一盞酒,“你說得是,道理我都懂,我這心里就是不舒坦?!鳖D了頓更說了大實話,“我為母妃委屈?!?/br> 七皇子生母賢妃比較得寵,這些年里一直是譚貴妃暗里第一打壓目標。 之前那些年都過來了,賢妃也不會忽然就忍不下,而是賢妃這陣子身體不大好……七皇子心疼母妃,希望換個管事人,少些糟心事,母妃興許能快些痊愈。 十一皇子拍了拍兄弟的肩膀,什么都沒說:他兄弟只想吐苦水,并不需要他的安慰。 卻說葉珣全須全尾地從宮里出來,優哉游哉地跑去“商業街”給妻女買禮物,完全不在意九公主會如何發揮,會不會倒打一耙,死皮賴臉地要求他或者探花郎接盤。 說起來葉三郎是妥妥的寒門出身,但探花郎不是——人家有個致仕的閣老叔祖父,家里人也沒幾個善茬,不會坐視自家麒麟兒讓九公主糟蹋了。 再說皇帝,在這位心里星辰大海永遠擺在兒女情長之前,看在畝產幾千斤的土豆份兒上,皇帝也得用完了他再考慮卸磨殺驢。 所以他和長隨都拎著大包小包回家,聽過今天葉珣精彩經歷的容嶸忍不住捶了葉珣一下,“就你心大!你還真無敵不成?” 壯壯把玩著父親給他買的望遠鏡,小聲嘀咕,“娘親,爹爹歷來做事都胸有成竹?!?/br> 圓圓就更豪放了,抄起夫妻帶回來的木劍隨意比劃了幾下,“娘親擔心什么呢,爹爹和那幾個海商關系那么好,咱們遠走高飛,出海占山為王去啦!” 別說容嶸面露驚容,連小毛球都不再滾來滾去。 葉珣朗聲大笑,內心滿是一個成功父親的喜悅和自得。 雖然他并沒有特別給兩個孩子開小灶,只敦促他們適度鍛煉以及通讀史書……當然,解釋典故大多數時候都是他的活兒,在他和容嶸的言傳身教和引導下,兩個孩子都長得很好。 他一手一個,把兒子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