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90
本都是經營了許多許多年的老字號,哪家藥鋪擅長什么,藥材好不好, 坐堂大夫的醫術如何,寧州府的人都一清二楚。 甲三五號是趙家藥鋪。 這趙家藥鋪也開了許多年,只是趙老大夫病逝了, 年輕的趙大夫醫術平平,實在是比不上其父,所以, 近年來生意就冷清了許多。 其實,趙家藥鋪若一直這樣,縱然是生意冷清, 也還是能開下去的。 可是,趙大夫的兒子不省心,欠了賭債,因此,趙家藥鋪如今就真的開不下去了。 為了給兒子還債,趙大夫只能是把藥鋪變賣了,打算回鄉下居住。 寧州府的其他藥鋪藥堂倒也想買下趙家藥鋪,可是趙大夫的兒子欠的賭債實在太多了,他開的價格也比市價要高一成。 這個時候旁人不壓價就已經不錯了,趙大夫還提價,誰愿意去做冤大頭??! 因此,至今,趙家藥鋪都沒有賣出去。 趙大夫每天都愁的臉色不好,可是一天,他臉上帶著笑容,高高興興地來了藥鋪,迎了一對主仆進門。 不多會,就傳來消息,趙家藥鋪賣出去了! 整個安平街的人都震驚了,這是什么鬼?竟然真的有冤大頭會愿意出這么高的價錢買下趙家藥鋪? 眾人紛紛打聽是怎么一回事兒,這么一打聽,倒是都知道了:買下趙家藥鋪的那對主仆是成州府來的,還是一對十分年輕的女子。 當家的主子劉姑娘只是一個十一歲的女孩,帶著一個十四歲左右的丫鬟,據說是因家中父母亡故了,家產差點被占,這才變賣了家產,離鄉背井 來到了寧州府定居。 而這位劉姑娘的祖上也是開藥鋪的,因此一來寧州府就想著重cao祖業,便四處打聽,想著買下一家藥鋪,繼續當大夫,開藥堂。 現在這位劉姑娘買下了趙家藥鋪,顯然是決定了留在這里了。 整個寧州府,其實不止安平街這里的藥鋪藥堂,西城,南城,北城也都各有一條這樣的街道,開著藥鋪藥堂。 只是,東城這里的藥鋪藥堂,一來都是老字號,信譽極好,二來,這里的各家藥鋪藥堂的當家人,都不是那種容不下人之輩。 只要你有真本事,大家各憑本事吃飯,誰也不會去做那些亂七八糟的事情。 大概劉姑娘主仆也是因為這個緣故,才不惜花這么多錢買下趙家藥鋪。 畢竟她們都是年輕女子,又是外鄉人,難免怕人生地不熟之下被人欺辱,而在安平街這里,就不用擔心這個問題了。 眾人都是這么想的,也覺得這兩人做事還算穩重周全,沒有盲目地選擇定居的地方。 如此,趙家藥鋪經過幾天的休整,就改名為安和堂,重新開業了。 開業當天,所有藥材一律七折,看病的還免除診費,同時,凡消費滿一兩銀子的都贈送一瓶安和堂的外傷膏,量雖然不大,但免費的東西誰不喜歡呢? 因此,開業這天,安和堂真是擠滿了人,看病的倒是不多,大多數都是來抓藥的。 好在,趙家藥鋪原來的伙計都愿意留下來,所以,現在也還應付得過來。 劉芳一邊給人診脈,一邊看著旁邊排著隊,非常有序的人們,心里感嘆:寧州府這里的百姓還真是守禮明禮,比別的地方真是好太多了。 她年紀雖小,但來看病的人都是貧寒人家,或者是貪便宜才過來看的,總之就是沖著免費這個噱頭來的。 不過,見劉芳診脈之后說的有模有樣,他們雖然大部分還心里將信將疑,但還是去抓了藥,想著吃了以后再看看,這位年輕得過分的劉大夫有沒有真本事。 安平街這里不愧為最和諧的藥鋪藥堂街道,其他老字號看著劉芳這里生意興隆,做足的噱頭,也沒有哪個過來找麻煩的。相反,他們的當家都紛紛過來道賀一聲,送了些薄禮。 劉芳自然是 出面道謝應酬,不過別人看到她這里還忙,便讓她先去診脈,給病人看病,不需要太客氣云云。 于是,大家寒暄了一番,劉芳就繼續給人診脈。 那些當家人基本也都是大夫,不能說每個人都醫術超絕,但也是有真本事的。 所以,便站在一旁看著劉芳替人把脈,聽著她的診斷,隨后開藥方。 連續看了三五個人,眾位當家人都紛紛點頭,覺得劉芳雖然年紀小,但醫術還是非常不錯的,有的藥方甚至配伍得十分老道,并且大膽。 這讓他們心內感慨萬分:果然是長江后浪推前浪啊,他們這些老家伙不服不行。 總之,劉芳就這樣漸漸在安平街這里立足了,生活平靜下來。 ………… 離京城千里之外的韓州府外,有一座山清水秀的元山。 元山的半山腰處,有一間木屋,這里住著天下聞名的神醫木回手。 木回手這位神醫,性子怪異,醫術超絕,醫治病人全憑他高興不高興。高興,他就治,不高興,就是死在他面前,他也不會皺一下眉頭。 但偏偏他又起死回生,神醫鬼手之名,因此,每年來此求醫的人絡繹不絕。 木回手嫌麻煩,便在這座山清水秀,景致十分好的元山中種植了無數毒草,這普通人一上來,那不是拼去半條命,就是直接死在半路上了。 到后來,也就慢慢沒什么人敢來招惹他,除非真的沒有任何辦法了,才會在山下等候,期待木回手那天高興了,就下山來選一個病人。 因此,元山下搭了不少木屋,就是這些來求醫的人搭建的。 只是山下的人都不知道,此時的元山上,木回手的木屋內,正躺著一個全身上下都被包裹著紗布的病人,宛如一具木乃伊。 要不是她的胸口微微起伏,恐怕說她是真的木乃伊也不為過。 木回手身邊有個藥童,年紀不大,是山下村莊一戶農家的孩子,他的父母早喪,又不被村人接納,差點就餓死了。恰好碰到了木回手那天挺高興的,就把他給撿回來,當作藥童處理雜事,伺候他,打理木屋。 此時藥童正端著一碗藥,用著竹制的工具給床上的病人喂藥,等喂完了,小小藥童嘆了口氣道,“你倒是命 大,遇到了木爺爺,不然,就你這樣渾身摔成粉碎了,怎么可能還活得下來?大難不死,必有后福,你且珍惜著吧?!?/br> 為了讓這個藥童可以抓藥煎藥,木回手還費心巴拉地教導他認字,讀書,識藥什么的。所以,藥童說話還是帶點斯文字句。 嘮叨了一番,藥童端著藥碗就出去了。 木回手正在他的房間里配藥,試藥,至于試藥的就是山里的兔子啥的,再不然就是他自己。 木回手性子是怪異,但也沒變態到拿藥童試藥的地步,只是日常讓他干活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