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34
亂,隱戶越來越多,大片良田荒蕪,沒人耕種。收上來的稅賦銀子只有往年的一半?!?/br> “大楚國庫空虛,年年不夠用,寅吃卯糧是常事。此次為了邊關戰事,微臣動用了國庫所有的銀子,也只堪堪夠大軍半年的糧草?!?/br> “如果半年之內不能平息戰事,就得動用各地的倉糧了?!?/br> 一旦動用倉糧,若再遇災荒,大楚不知要餓死多少百姓,要鬧多少民亂。到那時,用不著韃靼騎兵,大楚就要亡國了。 宣和帝當然聽得懂梁尚書的言下之意,面色一沉,龍目閃過凌厲如刀鋒的怒氣。 幾位尚書心中各自一涼。 天子多疑易怒,獨斷專行。身為臣子,想忠心進言,也得顧惜自己姓名,斟酌權衡一二。 梁尚書頂著巨大的威壓,再次鼓起勇氣進言:“微臣是文臣,不懂戰事,也不敢亂言。微臣只懇請皇上,等戰事平定后,給百姓幾年休養生息的時間?!?/br> “大楚常年打仗,不停地抽丁入伍,稅賦又重,百姓是真的快沒活路了……” 宣和帝面色倏忽一變,猛然起身,目中殺氣騰騰,張口怒喝:“大膽!你這是在指責朕是窮兵黷武的暴君不成!” “來人!將這個膽大妄為的混賬拖出殿外……” 吏部蘇尚書見勢不妙,忙拱手為梁尚書求情:“皇上息怒!這些時日,梁尚書為了籌措大軍糧餉,連著熬了幾夜沒睡過了。一時頭腦糊涂,說話冒失,懇請皇上饒過他這一遭?!?/br> 若不攔下話頭,等待梁尚書的,只怕就是一頓廷杖了。 梁尚書也是五十多歲的人了,常年掉發,身體也沒硬朗到哪兒去。哪里禁得起這樣折騰! 另外幾位尚書,也紛紛出言求情:“懇請皇上息怒!” “梁尚書忠君愛國,今日是疲累過度,一時失言,皇上胸襟廣闊,請寬恕梁尚書失言之罪!” 梁尚書慘白著臉跪下請罪,咚咚咚磕了三個響頭:“微臣句句出自肺腑,絕無半字虛言。忠言逆耳,微臣明知道說了這話皇上定會惱怒,卻是不能不說?!?/br> “哪怕皇上要砍微臣的腦袋,微臣也得進言?!?/br> “請皇上憐惜百姓,體恤愛民。請皇上少起戰事,輕徭役稅賦。百姓有了活路,大楚方能真正安定!” 梁尚書是真的豁出去了。這些話不知在心頭縈繞了多少年,今日竟是一鼓作氣說出了口。 眾文臣心里直直往下沉。 完了! 宣和帝面色鐵青,冷笑連連:“好!好一個忠君愛國的梁尚書!好一個憐惜百姓的好官!朕這個暴君,實在不配有你這樣的好臣子。來人,將他拖出去,賞他一頓廷杖!也好成全了他的好聲名!” …… 天子一怒,浮尸千里。這話絕不是虛言。 宣和帝性情暴戾,一怒之下“賞”臣子廷杖,也不是什么稀奇事。一年里總要有個幾遭。不過,挨廷杖的,多是御史言官,或是低品級的文臣武將。 梁尚書堂堂一品大員,今日竟落得挨廷杖的“待遇”,也是前所未有了。 蘇尚書等人原本有心為梁尚書求情,一看宣和帝殺氣騰騰的模樣,立刻閉了嘴。 宣和帝正在氣頭上,什么都聽不進。萬一眾人出言再激怒宣和帝,只怕就不是一頓廷杖那么簡單了。 負責廷杖的,是御前侍衛。 賀祈拱手領命,叫了幾個侍衛進來,將面色慘然的梁尚書帶出了殿外。梁尚書也知道廷杖的規矩,一般是二十杖。 行廷杖的御前侍衛都有一手好功夫,可以打得響聲啪啪卻不傷筋骨,也可以落背無聲卻傷及五臟六腑。萬一有人下黑手,這把老骨頭也撐不過去。 梁尚書忠心進言,并未后悔。不過,到了臨頭,心里也有些發憷,下意識地看向賀祈。 賀祈目光一閃,沖梁尚書微一點頭,然后對行廷杖的御前侍衛說道:“梁大人年紀老邁,禁不起折騰,你們好生伺候?!?/br> 這是暗示侍衛們下手要輕,不能真正傷了梁尚書。 御前侍衛們心領神會,點頭應下。 梁尚書心中感激之情,無法言喻。 不過,下手再輕,到底也是棍棍落在后背上,少不得要受皮rou之苦。二十廷杖下來,梁尚書已經疼得滿面冷汗,別說起身,連說話的力氣都沒了。 賀祈叫來朱啟玨,低聲吩咐幾句:“找個木板來,將梁大人抬在木板上,找一輛馬車,送梁大人回梁府?!?/br> 賀祈身為御前侍衛統領,安排這點小事,不過是動動嘴皮的功夫??蛇@一舉動,對梁尚書來說卻是一樁極大的人情。 梁尚書強忍痛楚,擠出幾個字:“多謝賀校尉!” 賀祈也不多言,從袖中暗袋里拿出一瓶傷藥,塞入梁尚書的手中:“這是程太醫親自配制的傷藥,療效極佳?!?/br> 太醫院里姓程的醫官,共有五個。 不過,賀祈口中的“程太醫”,只有一個人。就是簡在帝心圣眷極濃的程錦容! 梁尚書心頭一熱,想低聲道謝,賀祈迅速低語道:“區區小事,不足掛齒。梁大人快些回府療傷吧!” 頓了頓又低聲道:“梁大人一片忠心,為國為民?;噬犀F在怒不可遏,待日后,自會慢慢想明白。梁大人放心,皇上很快就會召大人入朝?!?/br> 梁尚書深深看了賀祈一眼。 賀祈回保和殿內復命:“啟稟皇上,廷杖已行完畢。末將令人送梁尚書回府療傷了?!?/br> 宣和帝怒氣未褪,冷冷道:“傳朕口諭,著戶部左侍郎代尚書之位,讓梁尚書安心在府里養傷?!?/br> 眾臣:“……” 可憐的梁尚書!這是徹底激怒宣和帝了!便是養好了傷,這戶部尚書之位怕是也坐不穩了。 …… ☆、第三百六十三章 考驗 梁尚書挨了廷杖一事,沒到半日,就傳得人盡皆知。 大皇子頗為寵愛的梁側妃,正是梁尚書的孫女。于情于理,大皇子都該為梁尚書在御前求求情。 不過,大皇子的行徑大出眾人意料。 大皇子不但沒為梁尚書求情,還在宣和帝面前慷慨陳詞怒罵梁尚書一頓:“……邊關戰事,關乎著大楚社稷和國運。還說什么忠心愛君,這等時候,梁尚書如此進言,簡直是其心可誅!” 大皇子這一番憤怒,倒也不是全數裝出來的。他是真的咬牙怒恨梁尚書拖自己的后腿。 自宣和帝歸京后,幾乎再也沒有私下召見過他。往昔時常伴駕的待遇也沒了。大皇子眼見自己有“失寵”之勢,心中郁悶懊惱,就別提了。 梁尚書又來了這么一遭。大皇子慪得吐血的心都有。立刻來覲見面圣,痛罵梁尚書,免得宣和帝遷怒到他的身上。 宣和帝看著大皇子,神色莫測:“你真覺得梁尚書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