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40
如此,她離開了京都,跟著丈夫一起。 錢寶兒一直看著蘇琳絳的頭發,用金線串著小辮,亮閃閃的很是好看,“你們想要編頭發,我可以給你們編?!?/br> “好啊?!绷终咽紫却饝讼聛?,錢寶兒也笑了起來,點點頭。 蘇琳絳在草原長大,馬術相當精湛。當錢寶兒看到她騎馬的模樣,徹底被她折服,錢寶兒不像是林昭一樣沉得住氣去學習,她早早就沉迷于各種話本,這會兒見到了蘇琳絳,悄悄和她說,想要以她做女主角來寫個話本。 蘇琳絳笑了起來,還和錢寶兒說了不少她自己的事,同時表示很期待她的話本,若是出了話本,她要給阿爹阿娘還有弟弟們看。 第74章 漂亮的政績 錢寶兒在立志要寫話本子的時候,卻遇到了難處,她看了不少話本子,尤其是喜歡三風先生的話本,輪到自己去寫,要么寫的干巴巴的看上去毫無精彩之處,要么就是依葫蘆畫瓢學得像是別人的東西,而不是她的話本。 錢寶兒急得撓頭。 林昭剛開始沒發現錢寶兒這個毛病,等到發現她急了就拔頭發,連忙阻止了她的舉動,“你想要頭禿是不是?你忘了我先前頭發少的時候,還想辦法讓頭發茂盛一些?!?/br> 錢寶兒當然不想頭禿,只是改怎么寫話本,她毫無頭緒,她對著好友傾訴自己的煩惱: “我還試圖去把別人的話本拿出來,只是這樣寫,豈不是成了抄襲?” “明明覺得蘇夫人的故事很精彩,就是寫不出來?!?/br> “我以為看過了很多話本,還有些話本遠不如三風先生的精彩,我以為自己寫達不到三風先生那般,也應當還可以的,不會太差?!?/br> “我覺得你不如請教三風先生?!绷终芽傆X得趙翊林送來的三風先生的話本是不同的,裝幀格外精致,趙翊林應該認識寫話本的筆者,寶兒可以寫一封信由趙翊林轉交。 林昭和錢寶兒解釋了自己的猜測,緊接著說:“寫一封信,說清楚自己的疑惑,看看能不能得到答復?!?/br> 錢寶兒就把自己的困惑寫成了一封信,這個時候練字的好處顯露了出來。倘若是沒有練字,寶兒不好意思寫信給外人,現在就不會有這種感覺。 錢寶兒在給三風先生寫信的時候,字跡端秀,她覺得比不過林清薇的字,也比不過林昭的字,不過也算是不錯了。 在中秋之前,趙翊林看到了捎帶的這封信。 他挑挑眉,沒看自己收到的那封信,反而是把寄給三風先生的信箋送給了母后。 沈嵐自從寫了祁赟之的話本,寫出點意思,她本來看的書多,在宮中也是無事,她又不喜牌九、馬吊等打發時間的玩意,就干脆繼續寫話本。 弟弟沈譽生意越做越好,其中還買了書社,沈嵐讓兒子趙翊林給配上繡圖,印了這些話本。 如今這三風先生也算是有些名氣,一些迂腐子不喜她的作品,但是未出嫁的閨秀還有婦人很喜歡。 不過收到信,對沈嵐來說還是頭一遭。 她本來正在羅漢榻上看書,聽聞兒子帶了信過來,立即把書給放下了,看著信封,饒有興致地說道,“這是錢家那個小姑娘寫的信?” 錢家嫡系里生得都是麒麟兒,郭氏表示一直想要個女兒,不少人還覺得郭氏矯情,這嫡系都是兒子,讓人羨慕都羨慕不來的好事!京都里還有不少婦人會假意路過錢家,摸一摸錢家門口的兩個石獅子,想要沾一沾福氣,自己也生下麒麟兒。 最后郭氏還真的生了一個姑娘,這姑娘叫做錢寶兒,并且倍得各位長輩的喜歡,可以說是眾星捧月長大,這錢寶兒因為體弱不曾出現在眾人面前,但是京都里的貴夫人都曉得這位寶兒姑娘,甚至懷疑這位姑娘早晚會被錢家的男人們給寵壞。 沈嵐手中翻著這封信,并不急著打開,反而對兒子問道:“林家不是搬去了建安府嗎?錢家是在鄖安縣,還是在建安府?” 趙翊林說道:“錢家隨著林家一起搬了建安府?!?/br> 趙翊林的聲音低沉,已經不復孩童時候的清朗,他面部的線條也硬朗了起來,眉形濃密起來,英挺上揚,整個人透露出一股果決來,像是飽滿拉開的弓弦,等待時機射·出長箭。 錢老太爺當年那么執拗不肯留在京都,硬是要回到故里,結果遇到了孫女寶兒,立即就在建安府買了宅子,住了許多年的宅院直接擱置了下來,一齊搬到建安府。 沈嵐想著,錢寶兒小時候體弱多病,又這樣被這樣寵愛,性格恐怕不太好,結果看到了信箋,挑了挑眉,錢寶兒的字和信箋內容顯然不是如此。 她應當練字還是挺扎實,只有在一段結束的時候,筆端會有些跳脫,用詞也很恭謹,并不見跋扈。 趙翊林看著母后的模樣,就知道她在想什么,開口說道:“林二姑娘的性子很好,林大姑娘也是柔中帶剛,錢小姐和兩位在一起,性情也算是不錯?!?/br> “那錢小姐遇到了諍友了?!鄙驆剐χf道,“要是林二姑娘性情不好,也不會與你這么多書信的往來?!?/br> 趙翊林幾乎把那位小姑娘引為了知己,到了現在沈嵐也不曾阻止兩人通信,是心里頭隱隱有了個主意,若是兩人一直這般,便有空見一見那位小姑娘,要是品性可以,趙翊林又難得喜歡,做太子妃也是行得。 只是現在說這些尚早,林二小姐還是個孩子呢,而且連汪貴妃都還沒替三皇子找皇子妃,事情還不急。 沈嵐說道:“等你半個月以后寄信的時候,我再把回信給你?!?/br> 錢寶兒問的東西一時半會寫不清楚,沈嵐準備晚點梳理自己寫話本的心得,再回信給這位錢寶兒。 沈嵐看過了信,趙翊林也回到了書房里看信,里面照例是有建安府的各項政令。 在鄖安縣任上,林鶴做事是親力親為,而在建安府里,林鶴則是知人善用,許多事情必須拆分開了給六房的人去做,如果全部都繼續攬在林鶴身上,分身乏術也做不完。 先前在鄖安的政令是沈譽讓人抄的,現在涉及到一府,東西是林昭親眼所看,再落筆為文字,更多是整理性的文字。 趙翊林還從林昭這里知道了林鶴知人用人的小技巧,他還跟著表哥參加了幾次集會,通過這樣的方式,結交下來了他看重的人,林鶴通過這樣的方式,有了他的班底,他現在尚未聽政,籠絡那些大臣反而被他們小覷了,倒不如先看看京都里的世家子。 歐大人教他治國理政,林鶴算是他另一個師長,教了他許多具體去做事的細節。 趙翊林想,倘若是他以后掌政,這樣的人是要調回來的。 因為林鶴,他還格外關注了一下林家大房的林汛,先前林汛的名聲要比林鶴強得多,在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