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95
胡子奇怪,“怎么了?”“咱們這的樹入冬前被砍的差不多了,上哪長那么多蘑菇?除非進山采?!?/br>現在雪化的差不多了,光禿禿的山都露了出來,他們家住的高,一眼望去幾乎見不到幾棵樹。說到這,大家都有些沉默。就連他們山洞上面靠懸崖的小樹林入冬前都被砍光了,雖說山洞上面的地盤都被他們家占了,但有人試著上來砍樹他們也沒阻攔。冬天不好過,自家的儲備齊全了,但總不能眼看著別人為了安全過冬而砍些木柴他們還阻攔。甚至就連他們自己也跟著一起砍了不少,那時候汪洋他們還沒從市里回來,他們自家用不上,給汪洋他們存點也好。不過這個冬天是安全過去了,等到夏天的高溫就慘了,沒了樹木的調節,也不知道山里今年能熱到什么地步。“總能熬過去的?!卑肷?,寧啟言嘆了口氣,安慰道。而他們現在主要是想想怎么把地下的空間利用上。地下一點光線都沒有,他們家也沒有多余的燈照射,不管是種植還是養殖都走不通,就連當倉庫還得擔心物資受潮。想了一晚上,四人也沒合計出一個可行的方案,最后不得不放棄。走一步看一步吧,地方也跑不了,總能用上。第二天,寧啟言和寧曉文把家里的電線都找出來的,不管怎么說,下面都要連上一盞燈用來照明。手電的照射范圍太小,火把的話,地下的空間不大,而且還很深,擔心氧氣消耗太大,會有危險。不過要想把燈連上,電線就需要很長,家里剩余的電線連三分之一都不夠,只能等暖和以后到換購點換了。65|土地劃分等到終于能下山把電線換回來的時候,土地的分配也開始了。四月一日一早,寧啟言和寧曉文一起來到水站等著。現在白天最高氣溫已經20度了,中午出門的話一件長袖T恤加一件外套就足夠了。而夜里最低溫度剛剛上零度。昨天趁著劃分土地之前,杜程就和胡子下山開車回市里,把家里的太陽能發電機搬了過來,這會兒兩人正在山頂按太陽能板。“啟言哥,曉文哥,早??!”寧啟言兩人到了不一會兒,汪洋、王志翔和柯成偉也過來了,見到兩人,汪洋笑呵呵的打招呼。“早啊?!睂巻⒀孕π?。這會兒住在附近的人到的差不多了,前一天通知今日早上八點,開始正式劃分土地,寧啟言看了看表,還有不到十分鐘。他們這的地勢高,住戶沒有下面那么密集,雖然寧啟言一家跟附近的人來往并不是很多,但住了大半年,想不認識都難。也正是因為住戶少,相對來說能夠耕種的土地也足夠各家分了,剩下多余地就等他們這些就近的住戶全選完,才會分給山下住戶密集,附近土地不夠分的人家。等到八點整,在水站駐守的士兵干脆拿著這一片丈量完的土地平面圖直接走出來,平鋪到地上,大家一起看。也就是住家少,要是附近住戶多一些的水站,根本不敢這么一下子全打開,讓大家商量著選,指不定就為了點地打起來了。寧啟言這還是第一次看見附近劃分的所有土地,一畝地一個小方塊,圖紙上不僅有數量不少的方塊,還標注了各家山洞所在的位置,對附近地勢熟悉的人一眼就能看明白圖上的地點,選起將來要耕種的土地完全可以從圖上就看明白哪里距離自家近,哪里的地勢方便抬水澆地。因為寧啟言家山洞上面的小樹林砍光了,后來測量土地的時候士兵將那一片地也測量進去,再加上他們家和汪洋家之間的地方,正好夠兩畝。寧啟言家四口人,能分到八畝地,除去這兩畝,還得再選出六畝。寧啟言也不急著選,先聽了聽旁邊其他人看好的地方,左右這附近的土地面積足夠,不過是多走兩步少走兩步的區別,等大家看好的地方他心里有數以后,再選也行。其實說起種地,這附近的人家除了家里有上了年紀的老人的,大多都沒什么概念,印象里就是翻地、下種、澆水、除草等。所以也分不清哪塊地好種,哪塊地不好種,基本都是緊著離家近的地方選。眼看大家選的差不多了,寧啟言有些詫異。從圖上看,水站旁邊的小山坳,也就是之前他們下去救人的那個山坳,圖上標注了二十五個小方塊,相當于二十五畝地,竟然沒人選。轉念一想,寧啟言就恍然,怕是大家都覺得進出山坳的斜坡不好走,抬水澆地也不方便,所以才忽略過去。寧啟言轉頭和寧曉文低聲合計了一會兒。“啟言哥,你們想選哪?”見寧啟言和寧曉文遲遲沒有動作,王志翔湊過來問道。寧啟言指著山洞附近的兩畝地,又指了指山坳處的地,“上面兩畝離家里近,然后再在山坳這加上六畝,正好八畝地?!?/br>看完寧啟言指的位置,王志翔點點頭,又轉頭與柯成偉和汪洋商量了一會兒。他們家山洞和水站之間有五畝地,位置很好,不僅距離水站很近,地勢也比較平坦,但與這五畝地相連的不止他們一家,還有另外兩家,而且那兩家人也看好這里,只不過因為鄰里間關系都還好,大家就商量著三家平分,剩下不夠的地再各自從別的地方選。五畝地三家分,一家還不到兩畝,王志翔他們見寧啟言一家大半的地都在山坳里,而山坳里還有很多地,一合計,干脆跟另外兩家說放棄家門口那五畝地,直接在山坳里選十二畝和寧啟言他們連在一起的土地,這樣照顧起來還不用分頭,兩家一起還能做個伴。對于汪洋他們的選擇寧啟言沒意見,相鄰的土地是熟悉的人其實更方便,也省了可能會出現的小矛盾。至于汪洋家門前的五畝地,最后就被那兩家人分了,其中一對四十多歲的夫妻帶著個十一歲的兒子就要了其中兩畝,剩下的三畝地分給另一家上有七十多歲老人,下有四歲小孩的一家四口。這樣也算是鄰里間相互照顧了。彼此相讓一步,總比爭來爭去的強。等所有人都選好土地,確定自家將要耕種的地方,每家每戶都忍不住先去自己的地頭看看,也好計劃著怎么打理。寧啟言沒急著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