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84
盟軍,因此諸位不防便議一議,到底該如何處置袁術?!?/br>袁術一聽,眼目轉了轉,連忙叩頭說:“陳留王!總盟主!我是被蠱惑的啊,我也是被妖人蠱惑!都是那公孫瓚!是公孫瓚!”袁術看向一臉冷漠、五花大綁跪在地上的公孫瓚,惡狠狠地說:“都是公孫瓚蠱惑我,卑將也只是一時糊涂,被貪心沖昏了頭,因此才會……才會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還請陳留王與總盟主,饒我一次,饒我一次??!”袁術這般求情,其實是有道理的,一來袁術官居后將軍,而公孫瓚呢,不過還是個雜號將軍,地位懸殊,差距巨大。公孫瓚的地位便不如袁術高,查辦起公孫瓚,可比查辦起袁術要便宜的多。這二來呢,公孫瓚乃是幽州牧劉虞手下,劉虞與公孫瓚多有不和,日前還因著邊關之事,公然撕破了臉皮,也是因此,公孫瓚才找到了袁術,想要與他合作。那二人不和,劉虞也對公孫瓚多有不滿,如果袁術把公孫瓚推出去做主謀,劉虞肯定會順水推舟,直接除掉公孫瓚,說不定還要感謝袁術呢。袁術這般一想,便覺得公孫瓚是絕好的替罪羔羊,自己只要說是被公孫瓚迷惑的,一切便都大功告成了。當然,大家伙兒亦不是傻子,自然能看得出來袁術搪塞一般的說辭,但指鹿為馬的事情,諸公又不是第一次做了,早已是熟練工種,也都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袁術想的很好,心中篤定大家會賣自己臉面兒。此時張讓卻冷漠的開口了,cao著他一貫冷酷無情的口吻,說:“后將軍似自省的十分深刻?!?/br>“是是是!”袁術見張讓竟然也替自己說好話,便一連串兒的答應下來,說:“卑將自省,卑將已然知錯了,還請陳留王與總盟主,大人大量,原諒卑將一次?!?/br>張讓拱手對曹cao與小包子說:“后將軍自省誠懇,其反省之心天地可鑒,因此讓私以為,不若小懲大誡,剝奪后將軍在酸棗統率、調動兵馬的權利,將后將軍帶來的兵馬與糧草,一分十三,平分給在座諸公,請諸公代為統領,如何?”酸棗會盟大軍,來瀝酒設誓的一共十四路人馬,孔伷與王睿先后去世,不過又來了幽州牧劉虞。因此便是十三路。張讓提議把袁術帶來酸棗的兵馬,平分十三,暫時交由各路諸公代為管理。這句“代為”實在令人琢磨。便像是借出去的錢,而且沒打欠條,沒有合同借據,這下子便好了,自然是打了水漂,喂了狼肚子,有去無回!而且張讓說的十分有道理,袁術大逆不道,剝奪他的兵馬統率、調配權利,這是合情合理的事情。一旦剝奪了袁術的兵權和糧草,那袁術就成了光桿司令,雖在南方他還有自己的屯兵,但此時此刻,便是孑然一人,形單影只,無比可憐兒。可謂是釜底抽薪,歹毒至極!袁術一聽,當即懵了。而諸公一聽,不由全都蠢蠢欲動起來,雖袁術帶來的兵馬和糧草并不太多,而且還要一分十幾份,但有總比沒有強,而且擴充自己的同時,還能削弱袁術,何樂不為?眾人當即眼中閃爍著貪婪的光芒,緊緊盯著袁術,眼神幾乎能迸發出利劍,恨不能現在便把袁術分尸。曹cao一聽,好一個歹毒計策,張讓只一句話,便讓各有異心的軍閥們,眾志成城起來,而且是前所未有的統一齊心。曹cao輕笑了一聲,對張讓低聲說:“不愧是你的作風?!?/br>張讓倒是不卑不亢,淡淡的說:“主公謬贊了?!?/br>第220章無人保他jian臣套路深-第220章無人保他袁術吃了一驚,沒先到張讓如此歹毒。分明是給自己說好話,結果卻說出了這般催命一樣的話來。雖袁術在南方還有兵馬,但如今一旦卸了兵權,那才是任人魚rou宰割,而且兵馬交給其他人代為管理,哪里還有要的回來的道理?其實張讓這么做,也是受了袁術的啟發。卻說歷史上劉和從雒陽逃出之后,想要與自己父親劉虞匯合,不過沒成想路過袁術地盤的時候,被袁術給扣留了。于是袁術別有用心的派了其他使臣去找劉虞,跟劉虞說,雒陽需要咱們幫助,不若咱們一起派兵去雒陽勤王。而且劉虞派來的兵馬,一定要先到袁術這里,與袁術匯合,然后再一起攻打雒陽。劉虞明知道這是陷阱,但他的兒子在袁術手中拿捏,又能有什么辦法。于是歷史上的劉虞便派兵交給袁術,袁術得到了劉虞的兵馬,根本沒有攻打雒陽,反而將兵馬全都口留下來,侵吞為己有……張讓便是想到了這個,于是有了此計策。軍閥最喜歡的自然是兵馬和糧草,張讓十分慷慨,掏了袁術的腰包,送給大家,而且平分,見者有份兒!這誰能不歡心?大家都快歡心的仰過去了,若不是因著還在幕府這莊嚴之地議會,大家伙兒恐怕已經笑出了聲響。眾人用貪婪的目光,齊刷刷的凝視著跪在地上的袁術。一瞬間,袁術額頭冒出冷汗,竟覺后背發麻,一陣陣打抖,那些人的目光貪婪,仿佛要將自己活活掏心挖肺一般。袁術立刻說:“不!不行!”袁術心疼自己的兵馬,他為了來酸棗立威,帶來了將近兩萬人馬,而且糧草眾多,若是一下子都交出去,簡直是把袁術的心窩子都給杵漏了。袁術連忙說:“陳留王!陳留王,卑將真的是被蠱惑的,陳留王便原諒卑將一次罷!”袁術知道,曹cao是個冷酷之人,而且唯恐天下不亂,所以曹cao一定會幫著張讓說話,陳留王年紀小,是唯一的突破口了。但別看小包子年紀小,他心中的成算可比一般人精明的多,畢竟小包子年紀八歲,便經歷了旁人所不能經歷的生離死別,和生不如死。昔日里他在雒陽,被董卓擺布,少帝已死,他雖是最后的先帝血脈,董卓一定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