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02
張讓默默的吃粥,又是一會兒工夫,舍門被撞開,裊裊的熱氣先飄了進來。隨即曹cao兩手提著兩只大木桶,他臂力驚人,手臂上的肌rou噴然隆起,透露著野性與力度。熱水打的很滿,幾乎每走一步都會溢出來,呼呼的散發著騰騰熱氣。曹cao提著水走進來,“咚!”的將木桶撂在地上,說:“熱水!”張讓不解的看著曹cao,明擺著說不干,一轉身又去打了熱水,曹cao這人也當真古怪的很。曹cao見他望著自己,兩個人便隔著裊裊的熱氣,令清冷的張讓都蒙上了一層柔和的光暈,加之他側臥在榻上,真是有一股風華清靡之姿。曹cao咳嗽了一聲,隨即輕佻的說:“怎么?熱湯打來了不洗,叫我幫你動手寬衣么?”第60章金箍鈴曹cao本是調笑張讓,若是一般人聽到了,必然都會面露慍色,或者嗔怪曹cao輕佻一兩句。哪知道張讓一聽,微微側頭尋思了一陣,說:“那就有勞曹校尉了,正好讓身上乏力?!?/br>曹cao:“……”曹cao一臉不可置信的看著張讓,總覺得張讓是在耍自己頑。好些人都以為張讓是曹cao的嬖寵,張讓沒有一點兒反感,也完全不避諱。要知道一般人被人認為是嬖寵,肯定會想辦法避嫌,這種寬衣沐浴的事兒,是決計不會做的。而張讓呢?張讓不但完全沒有一星半點兒的避諱,而且還十分坦然。退一萬步,先不論嬖寵不嬖寵的事情,就說張讓乃是一介宦官,宦官的身體殘缺,雖位高權重,但經常被人輕視看不起,畢竟不是完整的男子,缺少的正是身為男子的尊嚴。張讓呢?張讓對于自己的身體缺陷,竟然一點兒也不自卑,坦然的就讓曹cao為他寬衣。這一寬衣,豈不是就要看見殘缺?曹cao眼神里復雜的光芒閃來閃去,張讓一臉平靜,還催促的說:“曹校尉?不是要給讓寬衣么?”曹cao深吸了一口氣,“嘭!”一聲,第三次摔上門走了。張讓奇怪的瞧著被震得直晃的房門,只覺得當真奇怪的很。張讓的病了又三四天,雖高燒退了,但咳嗽一直沒有大好,斷斷續續的咳嗽著,今日好一些,明日又重一些。張奉給張讓看過,是張讓的身子太弱,而且還虛不受補,這一發熱,就引起了很多病根兒,大病小病一通亂來,并不是一天兩天能好的事情,就是需要養著,不能勞心,不能勞力,也不得勞神。這日里張讓正坐在藥廬里研究藥典,微微蹙著眉,他身材纖長,長袍加身,一只手執著竹簡,遠遠看去猶如謫仙一般,就連表情也如此高深莫測。其是張讓并非高深莫測,反而簡單的很,比那些心里存著七情六欲,爾虞我詐的人都簡單的很。畢竟他的大腦就是一個計算機,而他的程序底線就是人性的良知,雖張讓不懂得人心那些復雜的感情,但反而沒有太多的拖累,該做的事情,和不該做的事情,都變得簡簡單單,清清楚楚。因此張讓并不高深莫測。此時此刻的張讓,手執竹簡,也沒什么高深莫測,他微微蹙眉,是因著藥典上又有自己不認識的詞匯。曹cao一大早上帶著夏侯惇去訓練新兵了,還未歸來,張讓就準備去找張奉問問。張讓剛出了藥廬,就聽到“叮鐺——叮鐺——”的清脆聲音。是金箍鈴的聲音。有句俗語叫做“葫蘆里買的什么藥”,一聽就知道,古代的醫者經常把藥丸水丸一類的藥品,儲存在葫蘆里。還有“懸壺濟世”這個詞匯,“壺”其實就是藥葫蘆的意思。古代的行醫者,經常背一個藥葫蘆,同時還會掛著金箍鈴。金箍鈴乃是將鈴鐺掛在銅環之上,走動的時候就會發出清脆的響聲,這樣邊走邊搖。金箍鈴和藥葫蘆是當時行醫者必備的家伙事兒,百姓一旦聽到金箍鈴的聲音,見到背上的藥葫蘆,便會自行前來投醫。張讓來到這里,還是第一次見到金箍鈴。雖張奉也是醫者,但他可是太醫院的首座,自然不會用民間游醫的這一套“裝備”。張讓趕緊走出來幾步,就看到一個四十歲往上,頭發灰白的中年男子正站在他藥廬面前的院子里逡巡著。那男子頭發灰白,長相端正體面,衣著卻甚是襤褸,背著一個臟兮兮的破葫蘆,褲腳已經磨爛了,赤著腳沒穿鞋,腳上都是泥水,“吧嗒吧嗒”的走在庭院的地上,將好端端的石板路,踩得亂七八糟的。張讓有些好奇的看著那金箍鈴,仔細的端詳了一陣。那中年男子似乎也發現了張讓,就望過去,臉上驚訝之色一晃而過,說:“是你?”張讓有些奇怪,這中年男子似乎識得自己?怕是宦官張讓以前認識的人,而自己不認識。張讓當即不動聲色,只是默默打量那男子,十分有禮的說:“先生識得我?”他正說話,就見張奉跑了過來,說:“義父?!?/br>張奉手里端著一個碗,碗里裝著滿滿一大碗的水,趕緊遞給那中年男子。原來這中年男子行路到此間,一時口渴難耐,便拍響營門,想要求一口水喝。這些日子曹cao的聲望大振,陳留很多百姓都來歸順,因此曹cao想要做足了門面,但凡有人來舍糧求水,有求必應。張奉正好看到那中年男子,男子求一口水喝,張奉便答應了,讓他等候,自己去取水,哪知道這中年男子竟然走進了藥廬之中,左顧右盼。藥廬不像軍營其他地方,藥廬挨近營門,為了方便張讓診病,曹cao還給藥廬開了小門,直接通往營門外面,這地方也沒有士兵戍守,因此那中年男子一溜達,便走了進來。張奉說了原委,奇怪的說:“先生識得我義父?”那中年男子左右上下的看了看張讓,毫不忌諱的打量,隨即搖頭說:“不識得,不識得,興許是小人看錯了?!?/br>那中年男子說話曖昧不明,一時說識得,一時又說不識得,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