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66
,景寒也不會安排他做書童。 如果他不識字,那最多做個長隨一樣的小廝,絕對不會被安排到書童的位置上,不然走到外面去和其他讀書人的書童交流,不識字的人根本融入不進去。 放榜這一天,一大早就出門去貢院門口等著的青竹遲遲沒有回來,一直到半中午的時候,才聽到門外有急促的腳步聲由遠及近的響起,卻是青竹終于回來了。 砰地一聲推開院門,青竹一臉狂喜沖進院子里,喜氣洋洋、笑容滿面地大聲叫道:“少爺,少爺,您中了!您考中了!” “我看到您的名字在榜單上了,您考中了,真的考中了!”沖回院子里的青竹滿面歡喜地大聲囔囔著,語氣激動狂喜,嗓音昂揚積極,簡直恨不得敲鑼打鼓到所有人都知道。 沖回院子里的青竹渾身上下都透著狼狽,他的鞋不知道怎么的丟了一只,一只腳光著踩在地上,還有他頭上戴著的小帽也不見了,不知道是丟了還是被人順手拿走了。 可不管是丟了一只鞋,還是不見了頭上的小帽,這些絲毫都妨礙不了青竹的激動和歡喜。 他在院子里大聲吆喝著,把在廚房忙碌的廚娘還有在大堂里燒香念佛的管家全都叫了出來,激動不已地要把好消息分享給他們知道。 “真的中了?青竹你確定你真的在榜單上看到少爺的名字了?沒看錯,是排在第幾???!” 身材胖乎乎的廚娘從廚房里出來,一邊走一邊在圍裙上擦著還沾著水的手,圓圓的臉上盡是憧憬、期盼和忐忑,各種情緒交織在一起,神情格外復雜。 廚娘會淪落到人牙子手中被賣,自然不會有什么好出身,她的過去且不多論,但她在被人牙子買下又賣出去后,卻覺得自己還算好運。 買下她的是個好心的舉人老爺,待人寬和不說,還那么年輕有為,未來肯定是大有可期,跟了這樣的東家,廚娘不愁自己以后落到沒飯吃的地步。 她承了東家的好,得到了好處,自然希望東家能早日中舉,成為真正的進士老爺,這樣不僅東家地位、身份得到了提升,就連她這個廚娘也跟著水漲船高不是。 基于這樣的心思想法,廚娘是真心期盼著景寒能高中,能成為進士老爺,最后當上官,而管家和廚娘的想法相差無幾,也是期盼著景寒登上高位后他能跟著雞犬升天。 周身洋溢著喜悅和歡快,青竹喜滋滋地連連點頭,自信滿滿地說道:“那可不,我親眼看到榜單上寫著少爺的名字呢!我看了好幾遍,絕對不會錯的!” 比起青竹和廚娘,管家就沉穩多了,在從青竹口中確定這個消息的真實性后,他的第一反應就是把這事告訴景寒:“我們快將這事告訴少爺,少爺肯定更高興?!?/br> 青竹重重點了點頭,顧不得打理一下自己的衣著,光著一只腳深一腳、淺一腳地朝書房走去,有時嫌丟了鞋的那只腳跛著走得慢,他還單腳立起蹦跶著跳著往前走,格外急切。 榜上有名、成為貢士并不出乎景寒的意料之外,他在會試中作答時將水平控制得剛剛好,榜單出來后,他的名次正好落在中等偏上的位置。 景寒這個名次,只要殿試不出什么差錯,二甲是穩了的,如果表現得好,二甲前列也不是不能爭取一下——在這方面,相比陳宣帝能貢獻出他的力量。 以這樣的名次去考翰林院,并且成功考中,那就并不是什么令人出奇的事情,而且不得不說,在景寒借用何成平的身份后,他的年齡確實是個增分項。 事情也確實如景寒所料的那樣,一切都進行得非常順利,在接下來到來的殿試上,他特意表現得不錯,再加上有陳宣帝拉偏架,最終他的名次是二甲第九,還算不錯。 景寒并沒有在明面上和陳宣帝有太多互動,陳宣帝拉偏架時用的理由和借口也只是看“何成平”年輕,想給這個年輕人多一些鼓勵,所以稍稍提了一下他的名次。 在殿試結束、備考翰林院中間的這段時間里,景寒有意往朝堂上清流一派的文官靠攏,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初步被文官中的清流一派接納和認可,有了背景和組織。 在通過翰林院的考試,正式成為翰林院一個平平無奇的正八品庶吉士后,景寒終于決定返回雍州華林郡,歸鄉,去何家村“探親”。 景寒已經決定,這一次去何家,就正式和何家父母攤牌,將何成平在趕考路上因故身亡的真相告知他們,讓他們知道事情的始末,清楚整件事情的經過。 新科進士都有至少一個月的探親假,對于剛考入翰林院的庶吉士休探親假、回鄉探親一事,翰林院的掌院早已經習以為常,根本不覺得有哪里奇怪。 翰林院的張掌院(正五品官)非常爽快地批準了景寒的探親假,還很和藹地告訴景寒不必太趕時間,探親假的時間很長,只要在探親假結束之前回翰林院銷假就可以了。 在請好探親假后,景寒沒有再耽誤時間,立刻就包下了一條船帶著青竹幾人走水路返回雍州,一路朝著位于華林郡周邊的何家村而去。 而在景寒走水路“回”何家村的路上,時隔幾個月,又有衙役敲鑼打鼓地來到了何家村,喜氣洋洋地大聲向何家村的眾人通報好消息。 而這一次,這些衙役們通知何家的好消息是“何成平”在今年的春闈金榜題名,成為新科進士了。 這個消息不出意外的轟動了整個何家村,比之前“何成平”中舉時掀起的浪濤還要龐大數倍,舉人和進士,這其中的差別可大著呢。 甚至于,這件事情都成了何家村附近縣城里最熱門的話題,不知道有多少人為這件事情驚奇、羨慕乃至于嫉妒,樂此不疲地談論著和這相關的話題。 景寒考中進士的消息傳回何家村后,何父何母頓時笑得合不攏嘴,家里的人越發期待著長子/兄長回來,何家的氛圍越來越好,眾人越發積極向上。 小半年前,景寒托何成田帶回何家的一百兩銀子大大緩解了何家的經濟壓力,讓何家過得緊巴巴的日子得到了緩解,不再那么窘迫。 當然,倒不是說何家從此就闊起來了,過上了大魚大rou、錦衣玉食的生活。 其實在景寒捎回銀子后,何家的日子并沒有過得多好,還是扣扣搜搜的,除了拿出一些錢來做束脩,送何成平的兩個弟弟去上私塾念書以外,何家人并沒有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