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98
飽穿暖,不能說是一步登天,但日子確實比從前好過了許多。 新收下的學徒大多都是農家子,他們家境貧寒,供不起讀書念字的花銷。 所以,十四個學徒有大半都是不識字的,有些甚至連個正式的名字都沒有,還被人用二狗子、花妞、三丫這樣的小名叫著。 在學徒們正式學習醫術之前,顧初瑤還得要親自為他們開蒙,教他們認字,然后才慢慢地教導他們一些醫術常識,引導他們走上學醫的道路。 在這個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中,一些明顯跟不上進度,沒有太多天賦、同時也不夠努力刻苦的學徒將會被篩選出去,失去學徒的身份,不再有資格跟隨顧初瑤學習白家醫術。 當這些學徒被篩選下來,看在顧初瑤的面子上,景寒不會過河拆橋地直接把他們趕走、將他們拋棄,只要他們不鬧事,有點用處,他依舊會把這些曾是學徒的少年留在車隊里。 但如果這些孩童、少年,不再是跟隨顧初瑤學習醫術、有望傳承白家醫術的學徒苗子,那他們在車隊中的待遇肯定會下降很多。 畢竟景寒也不是搞慈善的,沒有用處、也沒有價值的人,他總不至于還對他們有多好,又給予這些被剝奪學徒身份的人像往常那樣的待遇。 關于招收學徒、傳承白家醫術的這件事情,顧初瑤是分外慎重細致的,她會像大浪淘沙一樣,從眾多年齡合適的人中選出最有潛力、最有天賦的傳承者。 成為學徒后,不僅后期會遭遇各種考核,隨時可能失去學徒身份,而且顧初瑤并不打算只招收一次學徒。 第一次只招收十四個人,后期還會再招收第二批、第三批,不斷招收學徒,從中剔除走天賦不足、勤奮不夠的孩子,最終留下的,便是天賦極高卻又足夠勤奮的好苗子! 對于傳承白家醫術的這件事情,顧初瑤極為執著,她抱著一定要把這件事情做到完美的想法去辦這件事情: 無論要付出多少代價,無論中途有多少麻煩困厄,無論要耗費多長時間,她決計不會在這件事情上輕率,她最大的遺憾和愿望就是這件事情,拼盡一切也要將其完成。 招收完學徒后,景寒一行人便啟程離開了。 至于顧初瑤想要招攬懂一些醫術大夫的事情,卻是完全失敗了,壓根就沒能成功。 在大殷,有機會能接觸醫術和草藥的人,就算最后沒有成為大夫,也不至于落到逃荒逃難的下場,畢竟他們好歹有一技之長,不至于想不出法子保全家人。 就算,確實有一些家鄉淪為戰亂之地的大夫舉家出逃,但這本就是極為少見的事情。 而景寒和顧初瑤顯然運氣并不好,并沒有碰上一個兩個逃難的大夫,找到機會招攬一些懂醫術的人在麾下幫忙教導學徒。 馬車輪子咕嚕嚕地行駛在并不算十分平整的官道上,因為車隊里的馬車有景寒安上的特殊的降震裝置,所以馬車即使行走在凹凸不平的官道上,也是十分平緩,不見多少搖晃。 半靠在車壁上,景寒神情平淡,不見幾分憂色:“剛才田管家來稟報,說車隊里帶的糧食不多了,看來,我們得進城采買一些了,不然可養不起這幾百人?!?/br> “前面便是郡城,接下來我們要加快速度趕往那里了?!?/br> 顧初瑤微微挑眉,有些驚訝地反問道:“現下到處都是因戰亂、災禍逃難的難民,這郡城里真的還有人在販賣糧食嗎?” 離開田莊后,這一路行來到處都是難民、流民,偶爾還會路過幾個空曠無人的空村、空鎮,這些鄉下村鎮的情況到了如此境地,難道郡城還保有秩序? 顧初瑤原本以為,大殷境內的秩序早就徹底崩盤了,但現在看來,卻并非如此,雖然大殷已經呈現出日暮西山的勢頭,但到底還未滅國,王朝氣運仍在茍延殘喘,勉強維持不散。 “有,只是糧米價格很貴,而且郡城里賣糧的糧店也不多?!本昂c點頭語氣肯定地說道,“村鎮的糧店大多關門了,但是郡城的糧店肯定還在開門,還有糧賣?!?/br> 見顧初瑤露出疑惑不解之色,景寒索性為她詳細解釋起來:“自從大殷與大秦之間的戰爭越演越烈,征戰的面積一再擴大,大殷各地紛亂四起?!?/br> “一是兵禍、二是天災,三再加上底層官員逃避不作為的行為,導致短短七年過去,大殷最下層的局勢已經徹底糜爛了?!?/br> “一些偏僻落后、卻又被兵禍天災波及的鄉鎮百姓不得不舉村逃亡,留下一個個空落落的村子,甚至于,就連各地的縣令都有因戰亂而落荒而逃的?!?/br> 景寒微微搖了搖頭,語氣中摻雜了一些莫名的情緒:“各種情況交雜在一起,導致各地的村莊小鎮都陷入到了混亂當中,百姓四下逃難,底層百姓流離失所?!?/br> “但和最底下的村鎮不同,各州各府的郡城秩序還算穩定,大多數郡城里依舊是一片歌舞升平,只是城門看管很嚴,等閑不放流民進城,更不提開倉放糧?!?/br> 換句話說,如今的大殷,底層百姓和上層人物完全過的是兩種生活,就好像生活在兩個世界一樣。 底層百姓流離失所,備受戰亂和天災所施加的苦難;而手握權柄財富的所謂上層人物,依舊過著醉生夢死、享受奢靡的生活,并沒有因戰亂受到太多影響。 所謂路有凍死骨、朱門酒rou臭,如今的大殷大抵就是這般局面了,底層百姓和掌握權勢的上層人物的境地已經被徹底割裂了開來,而受到壓迫、飽受痛苦的永遠都是最底層的黎民百姓。 聽完景寒的解釋,顧初瑤眼底不由掠過一抹晦暗難言的憤恨之色,語氣也驟然冷了下去:“大殷到了如此地步,那些自以為高高在上的家伙竟然還只顧著自己快活,簡直是——” 死不足惜! 深深吸了口氣,胸脯劇烈起伏了幾下后,顧初瑤到底把這一口氣憋了回去,沒有把后面的話罵出來。 倒不是她不敢罵那些無視天下黎民百姓飽受流離之苦的所謂上層人,只是顧初瑤很清楚,只是逞口舌之力痛罵他們一番,除了能讓她自己爽快一時以外,沒有任何意義。 咒罵那些在亡朝邊緣依舊沉浸于醉生夢死當中的人,根本就沒有可能解救大殷,這一點兒用都沒有,只是做無用功而已。 因為兩人談及的這些話題太過沉重,寬闊的馬車里一時陷入到了寂靜的沉默當中。 顧初瑤倚靠在馬車壁上,半低著頭神思不屬地怔怔出神。 她怎么也沒有想到,當她時隔七年,離開那個禁錮她的田莊,終于得到自由,曾經強盛昌盛的大殷朝已經落得如今這般風雨飄搖、山河殘破的境地。 短短七年,大殷朝發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強大昌盛的國家一朝衰弱至此,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