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10
經濟負擔。 謝宸安想到這又想到了這書籍和筆墨紙硯貴的原因,這書籍方面她倒是知道的,主要是在這個世界印刷術并不普及,大多數書籍都是要靠手抄的緣故。這活字印刷術是小學課本里面就在學的,謝宸安對此印象深刻,倒是可以讓人仿照著去試試,看看能不能通過這種方式把書價降下去一些,這也便于后續大批量的印刷學生教材。 至于筆墨紙硯方面,她倒是一時間沒有讓這些東西降價的方法,這一點可以讓人去琢磨,不過這些相對來說這些都還算是一次性投資,畢竟一個學生有兩支筆,一塊硯,一條墨就可以用很久,唯一大量耗費的反倒是紙張。 謝宸安又想到了前一世里面某寶上賣的那種練習毛筆字的水寫布,只要用毛筆沾水就能在上面寫出字來,等到晾干之后還可以重復使用,這倒是個十分簡單省錢的法子,最適合初學寫字的孩子們,這個東西若是能夠做出來再普及開來的話,那自然是會解決掉很大一部分問題的。 而關于最后一點則是觀念的問題,想要改變這種觀念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也不是一朝一夕之間就能做到的,想要做到這一點還是需要長時間的觀念上的灌輸。 謝宸安目前為止并沒有強制百姓改變這種觀念的想法,而宛臨的百姓人數眾多,她也沒想過強制大家將孩子全都送去私塾,這樣一刀切的方法在這個世界并不適用,而且現在方才開始教育,這一點也不現實,一步一步的來,先讓想上學的,家長也愿意送其上學的這部分孩子先開始學習。 后續等她們有了學習成果之后自然會有更多人愿意跟著加入其中,就像是當初開始的制瓷和刺繡課程一樣,隨著第一批人的宣傳,后續加入的人自然只會越來越多,畢竟其中的好處是有目共睹的。 謝宸安想通這一些之后瞬間就來了興致,當即便站起身,讓人將安紹和姚笑叫過來。 來人聽了吩咐之后急匆匆的去了。 謝宸安抱著蕭敬之狠狠的親了一口,他真的是太聰明了,這幾句點播真的是解決了她好大的難題,直接幫她撥開了迷霧,找到了最適合宛臨現在發展的方法。 蕭敬之見謝宸安這幅激動的樣子跟著笑了起來。 安紹得了消息來得很快,謝宸安當即給她講了水寫布和活字印刷術的原理,而后讓她回去試試能不能制造出來,并且表明這件事現在放在首位,讓她盡快弄出來。 蕭敬之雖然對謝宸安時不時就會冒出來新奇點子這一點已經習以為常,但是聽她提起這兩種東西卻仍舊是覺得有些贊嘆,這些東西是他此前未曾想到的,如今聽謝宸安這么一說方才發現了其中的便利之處。 安紹對此新鮮事物也是有著幾分意動的,她這邊農耕工具的事情已經忙的差不多了,這個時候手頭除了彈藥制造倒是也沒有旁的事,完全能夠抽出人手來在這方面做嘗試,她一邊在心里盤算著,一邊應了下來。 姚笑雖然也是聽到傳話之后便匆忙趕過來的,不過卻仍舊是晚了一會兒的功夫,她來的時候安紹已經離開了。 謝宸安讓姚笑統計下,看看宛臨現在有多少正在開設的私塾,順便統計一下現在宛臨境內有多少的夫子。 私塾的數目比較好統計,而關于夫子這方面也只是先讓她大概去看看,剩下的后面若是真的準備有動作的話自然會讓秦單幫著宣傳,到時候各項補貼政策下來,真的有教書育人打算的人自然會主動上門。 姚笑這頭也領命去了。 謝宸安準備先觀察一下情況,等到安紹這邊把活字印刷整出來,有了可以批量印刷的前提,了解了現在宛臨的具體教育方面的情況,心里有了數之后再開始進行下一步的動作。 次日的時候兩個夫子將孩子們寫下的‘信’送來了王府。 謝宸安此前讓孩子們寫這些也是想要了解一下她們都是怎么想的,這個時候看著手上稚氣未脫的文字,謝宸安倒是來了興致,開始一張一張的讀了起來。 蕭敬之坐在謝宸安的身側,也隨意的拿過了幾張看了看。 孩子們對于未來宛臨的想象大多數都還是很樸實的,前年因為蝗蟲而導致的□□還近在眼前,大多數人對此的恐懼都還沒有褪去,有不少人覺得宛臨現在的現狀已經是很好了,只希望能夠一直維持現狀,以后不再挨餓,可以吃飽穿暖。 謝宸安開始覺得自己留的這個論題可能是有些太大了,對于這些孩子而言她們對宛臨的未來還沒有多少的代入感,未來這個詞本身也有些太過寬泛了,此前她就曾讀過這樣的一段話,說是吃穿不愁的人才有時間思考未來,而對于那些眼下活著就已經耗盡全力的人,他們已經沒有精力再去思考那些。 目前宛臨的情況自然說不上是如此的嚴峻,而且各方面都在穩步提升,后續百姓的生活條件肯定能夠有很大的改善。不過對于百姓而言這些還不足以讓他們產生安全感,而且僅僅才過去兩年,即使是吃穿沒有什么問題,想來百姓手中也是沒有什么多余的存款的,這般情況下也很難有安全感,不過等到時日長了,等到宛臨的商業發展起來了,一切自然會產生新的轉機。 有個孩子寫隔壁的jiejie因為父母沒有在幕府任職,所以沒有把jiejie送來念書的資格,但是她也很想念書,希望謝宸安能夠準許她和自己一起念書。 謝宸安見此不由一笑,日后等到私塾的事情辦妥了,她的這個鄰居家的小jiejie自然也就可以上學了。 謝宸安拿過了另外一張,這個倒是認認真真的寫下了對于宛臨未來的期待,她寫的是希望以后宛臨可以像京城一樣繁華,謝宸安不由失笑,她這心愿倒是挺大的,京城乃是全國之首,大饒多少年來都定都于此,京城的繁榮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數百年的積累和沉淀,這一點宛臨只能望其項背。 不過有夢想總是好的,就算在她的手里宛臨發展不成這般,但是宛臨有如此多的子民,子孫后代無限綿延,或許終于有一天這一點能夠實現呢。 蕭敬之看著手上的幾張紙,他的目光集中到了伏晗的‘信’上,觀這紙上的文字,這伏晗的年齡應該已經十幾歲了,她字體板正,書寫也是很有條理,不過這卻并不是她能夠吸引住蕭敬之注意力的原因,她之所以引起蕭敬之的重視,是因為她對謝宸安十分尊崇。 她這信上不乏歌功頌德之言,更在最后提出了讓夫子將謝宸安所做的這些有利于民的事情在課堂上宣講,因為她發現她們之中竟然有很多人對此不夠了解,同時提出也要把這些告知宛臨內的百姓,這才能夠讓百姓體會到她的用心良苦,讓她成為民心所向。 她這信上的歌功頌德之言可以看出是發自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