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71
“時候尚早,我再送爹爹一程?!?/br> 慕瑜黑眸中看不出情緒:“不必了,送君千里終須一別,到這里就夠了?!?/br> 長歌眨了下眼睛,一顆眼淚飛快地落了下來。 慕瑜勒著韁繩的手重重一緊,幾乎就點了頭,卻終是挺直著背脊坐在馬上,面無表情地看著她。 長歌坐著沒動。 此時慕云青與慕云嵐兄弟也回馬至馬車前,離別的氣氛陡然間壓下來,迫得人喘不過氣。 慕云青溫和地笑了笑,道:“這風吹得也不知何時會下雨,長歌,你便隨秦王殿下早些回去?!?/br> 長歌還是坐著沒動,靜靜垂著眸子,也不說話。 其實長歌是不敢輕易說話,她怕她一說話就會忍不住哭出來。 這一點,慕瑜父子三人心中皆知。 慕云嵐霎時心軟,立刻便轉頭去看慕瑜,正要說那便再送一程,還未說話,慕瑜就淡淡看了他一眼。 慕云嵐噤聲。 容菡見狀,拍了拍長歌的手,柔聲笑道:“咱們是回青鸞郡老家,又不是不知去處。何時得空了,你同秦王殿下回來探親也容易。聽話,下去吧?!?/br> 長歌只紅著眼睛望著父親與兩位兄長。 她抿了抿唇,半晌,壓住了情緒,啞聲問:“再讓我送一程又何妨?我并未拖慢你們的行程?!?/br> 長歌不懂,為何一向縱著她的父兄忽然間會如此強硬起來,連這么小的要求都不肯答應她。 她剛這么想,慕云青與慕云嵐兩兄弟立刻就繳械投降了,慕云嵐還未來得及開口,便聽從來不反對慕瑜的慕云青開口道:“好,那便再送一程,下一個長亭再下車?!?/br> 長歌聞言立刻展顏一笑:“謝謝大哥!” 慕云青對她溫和一笑,轉頭對慕瑜道:“爹,咱們趕路吧?!?/br> 慕瑜這一生,從不對長歌說不,也鮮少對長子說不,前者是因為疼愛,或者說溺愛;后者是因為信任。 慕云青穩重沉斂,足智多謀,他十三歲上戰場,至今所說的每一句話、所提的每一個建議從沒有出過錯,這樣的長子無疑是令慕瑜驕傲的。大事上,父子兩人幾乎沒有意見相左的時候,小事上,慕云青若是開了口,慕瑜便不會再說什么。 所以慕云青一開口,長歌便放心了。 卻不想,這一次,慕瑜卻堅持。 他沒有掉轉馬頭繼續趕路,卻是忽地翻身下馬,果斷利落。 長歌愣愣看著他,見他走至車前,無聲朝自己伸出他帶繭的大掌。 長歌看著面前的這雙手,她至今仍舊還記得兒時這雙手的溫度。爹爹抱她,便是用這雙溫柔的、暖和的手,他什么都順著她,從來沒有說過“不”字。 小時候,家里對她最嚴格的人是娘,娘要她看書習字,爹爹卻會帶著她偷懶。她蕩秋千,嚷著太低了太低了,看不到墻外的風景,可是她是慕家上下的明珠,侍女怎么敢將她蕩得太高?爹爹便將她抱起來,抱著她飛上屋頂。 后來,她便常常坐在慕家中廳的屋頂上,看寧安街前后數條街的風景,再往遠看一些,還能看到遠處的皇宮。 娘嗔爹爹胡鬧,說爹爹是溺愛,爹爹就抱著她,含笑對娘說:“她自小站在高處,看過這世間都在她腳下的模樣,長大后便也會有如你一般的胸懷?!?/br> 爹爹雙臂有力,對娘卻極為溫柔。 娘含笑反問:“若是她長大了,要去更高的地方,你也由著她去?” “自然?!?/br> “若是你去不了呢?” “那便在底下護著?!?/br> 那便在底下護著。 當年,爹爹斬釘截鐵地這樣對娘說。 這么多年,爹爹從未食言。即使上輩子,他付出的代價是命,慕家上上下下數百口人的命。 長歌飛快地眨了下眼睛,將手輕輕放到慕瑜的掌心。 慕瑜扶著她下車,之后也未松開,卻是牽著她的手,父女兩人走至一旁。 時陌見父女兩人走遠,并未跟上,翻身下馬,原地等候。 …… “長歌,別怪爹爹狠心,爹爹是想告訴你,你我父女不會分開太久?!?/br> 走至不遠處,慕瑜松開長歌的手,轉頭看著她。 長歌輕點了下頭:“我知道?!?/br> “不,你不知道?!蹦借つ暤?,“你以為我們不久會團聚,是因為奪嫡之爭秦王殿下終會勝。待他登基之日,便是我們父女重聚之時?!?/br> 長歌仰頭看著慕瑜,忽明白了什么,她輕輕一笑,搖了搖頭:“哪里用得了那么久呢?” 待大局定下,時照入主東宮,他們便會離京,在青鸞郡相聚。 這下卻是慕瑜愣住了,眼中露出驚疑之色:“你知道?” 長歌輕點了下頭:“嗯,我知道,那個皇位,他籌謀多年的東西,他已經讓出去了,讓給了時照?!?/br> 慕瑜一時沉默,良久,啞然出聲:“那你可知是為何?” 此時,光從慕瑜身后的樹葉縫隙中落下,長歌忍不住將目光越過他,瞇眸去看那細碎的光線,像是透過光線看見了別的什么,她唇角緩緩彎起,眼中緩緩露出悠遠的笑:“他以為我不知道,其實我都知道呢?!?/br> 他對她說,是因為怕她失望他將江山拱手相讓時照,不戰而敗。 不,不是,一切都是為了她。 時照固然是他的親弟弟,但時照自出生便被秘密送給了舒妃養育,小時候的時照并不知道自己與時陌的關系,待長大了得知,內心其實是拒絕的。 拒絕自己出生的時照,與時陌的關系,能好到哪里去? 想也能想到,他們之間也就只經得起一個生死了——時陌不會看著時照死,時照亦然。 僅此而已,再多的情誼,這兩人真的就沒有了。 絕對不會親厚到要時陌以江山相讓。 時陌得到景王與北燕勾結欲聯合絞殺同胞的消息時,其實應是有一個上策的,一個可讓他救時照與將士性命,同時又不必讓時照坐大,甚至可以趁機除掉景王的一箭三雕之計——將消息透漏給貴妃。 其實暗中直接將消息送給懿和帝也可,只是可惜,懿和帝素來偏寵景王。 事情尚未發生,那么以懿和帝對景王的偏愛,即便是鐵證送到他面前,他也會拒絕相信。他若是不信,便定會找景王前來對質。 如此,景王便會提前得到風聲,收手。 如此雖救了時照與將士性命,卻也平白放過了景王。 而透漏給貴妃,情況卻截然不同。 如今昱王可說是一盤死灰,昱王奪嫡之心已死,但貴妃身在宮中,日日面對著后宮傾軋,這顆心就是想死也死不了。一旦讓她抓住景王的把柄,她必然會死死按住景王的頭,逼著懿和帝處死這個他最疼愛的兒子。 那么,一旦貴妃得到消息,定會授意昱王,要他在宣政殿中當著文武百官的面當場拿出證據,指認景王。 如此,有滿朝文武盯著,懿和帝便是想徇私也辦不到。 屆時,通敵賣國之罪,景王必死無疑。 何氏已死,若是此時再要了景王一命,他便可替他的母親報仇。 但他卻放棄了。 他放棄了這個得來不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