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64
了。老太醫來后,大概是早就被通知了,只待嬴政出聲后就來給葉煜看診。見太醫那一臉凝重,葉煜險些要以為自己患了什么不治之癥。不過實際上還只是睡眠不好的小問題罷了。吩咐了內侍去給葉煜煎安眠的藥之后,嬴政似笑非笑地看著葉煜。“愛卿可有急事?”葉煜當然不能說自己急著走,只說道:“還要為大公子授課?!?/br>嬴政又道:“扶蘇之事寡人會著他人去的,愛卿就在此休憩片刻吧?!闭f著還讓趙高去收拾偏殿了。葉煜越想越覺得嬴政說的話有些耳熟,想了想,突然回過味來,這不就是他當初勸嬴政說的么?沒想到竟然給用到自己身上,這算是給自己挖了坑嗎?他頓時有幾分哭笑不得,坐如針氈之感也消退了不少。“謝王上?!辟甲屓巳ナ帐皷|西,葉煜想來拒絕也沒有什么用,干脆直接應下了。反正只是在偏殿睡會兒,就當是在蘄年宮那時候了,但不會又做什么奇怪的夢吧……葉煜心中忐忑地想著,跟著趙成去了偏殿。躺下去之后,葉煜其實并沒有立刻就睡著。盡管他的確想好好睡一覺,可一想到自己所在的地方,他就不敢真的睡著,可也不好意思駁了嬴政好意,便閉上眼睛,調整呼吸,閉目養神一會兒,也當做裝睡了。為了防止自己真的睡著,他腦中想著各種事情,有魏國什么時候發兵楚國這種事,也有自家小子嬰的瑣碎小事。不知過了多久,忽地,他聽到了門開的聲音,腦中思緒頓時褪去,身體緊繃起來。內侍不會在他睡覺的時候進來,來人是誰?衣料摩擦的聲音越來越近,從表面看來葉煜好似真的睡著一樣。門又關上了,可是葉煜不遠處的另一道屬于男子的呼吸聲很明白地告訴他,來人并沒有走。剛才來的起碼有兩人,一人應該是負責開關門的內侍,門口也有侍衛和其他服侍的人,來人不可能是行蹤鬼祟之輩,那么唯有……熟悉的呼吸聲和腦中的猜測讓他意識到了來人是誰,可葉煜不但沒有放松,反而更加僵硬了。他來做什么?葉煜幾乎要作不住裝睡的樣子,他小心翼翼地讓自己的呼吸聲保持規律,眼皮之下的眼睛半點都不敢轉動。但不同于面上的平靜,他的心中卻已經成了一團亂麻。一雙前不久才感觸過的溫涼的手覆上了他的眼睛,他險些要以為是自己被發現了,卻聽到耳畔嬴政一聲輕嘆。他的腦中頓時空白,或許是被怕被嬴政發現異樣,葉煜此時什么不敢想。也正因為這樣,這比上一次更近的距離,讓他細細感受到了嬴政的體溫以及他的呼吸聲和心跳聲。葉煜不知道那是不是他的錯覺,如果是,那他只能期望嬴政沒有他這么過人的耳力,無法聽到他已經亂透了的、猛烈躍動的心鼓聲。隨著時間的流逝,嬴政似乎如他所想那般沒有察覺到任何異樣,而葉煜也感覺一股無法抗拒的困意涌上。這一次葉煜沒有硬撐,他寧愿去面對那羞恥的夢境,也不愿去面對他腦中剛剛冒出來的一個猜測。真是太荒唐了,一定是人生三大錯覺之一……葉煜可沒有嬴政那樣嚴苛的生物鐘,等到他醒來的時候,就如同他發燒開竅醒來的時候一樣,都已經是皓月高掛之時了。他沒有做任何夢,而身邊也沒有任何人,就好似先前的一切都是他的錯覺一樣。入睡之前的猜測再度浮現腦海,葉煜咬住下唇,眉頭緊鎖。他覺得是他想多了,可是嬴政一直以來的態度,那似有似無的親密實在是讓他忍不住多想。最好不是真的。哪怕心中蔓延著喜悅,但是他的理智仍然這么想。在那之后,葉煜再未出現像這日一般明顯的休息不良了,或許有,不過至少看起來誰也察覺不到異樣。而在開春之后,早就蠢蠢欲動,已經做好了一切準備魏國聯合春申君,向著前不久才平定叛亂、元氣大傷的楚國發起了進攻。秦國朝堂上出現了三種意見,一種是認為應當趁機摻一手和魏國一起分楚國這塊大餅的,第二種是希望秦國出兵幫助楚國,這是以昌平君和昌文君為首的楚系,最后一種則是以葉煜等早就得到了消息的重臣,他們一致認為秦國不應當參與任何一方。毫無疑問,嬴政也早就做出了選擇,不論那些楚系的人怎么上書,秦國最終都沒有出兵。在這種氣氛中,彗星再度出現了,而這一次看著也比先前更大。鑒于前年彗星出現時的種種噩耗,這一次彗星的出現弄得人心惶惶。處于危機之中的楚國抓住這個機會,試圖利用這次彗星,假做神諭調動民心來抗擊魏國。因為魏國發動攻擊和彗星出現的時間的確相近,楚國的說辭取得了不錯的效果,連魏國那邊的軍心都動搖了。但就在楚國局勢正要逆轉之時,楚國最后的主心骨——楚王病逝了。第一百一十二章魏楚之戰彗星現說楚王是楚國最后的主心骨,從某種意義上看其實并不完全正確,但是在當下,楚王的逝去的確給予了楚國巨大的打擊。鑒于前不久楚國還假稱神諭,結果他們自家的王死了,所謂的“神諭”頓時就成了個笑話。雖然楚國那邊有聰明人,立刻聲稱說這是楚王為了得到神諭付出的代價,可還是給楚國蒙上了一層陰霾,士氣大減。魏國哪里能放過這個好機會,頓時重整軍容,如打了雞血一般撲了上去,如果不是楚國還有項氏一族撐著,恐怕堂堂楚國真的要被不大的魏國給吞并了。若是說先前火勢太小,各國唯恐被楚國報復,得不償失,但是現在卻不一樣了?;饎葑兇?主人家也給燒了個半死,實在是趁火打劫的好機會。魏王這時候沾沾得意起來,全然忘了他一開始其實也同齊王一般嫌棄春申君,還道自己頗有遠見。便是那些個原本是因為棹才會去說服魏王的嬖臣們也昂首挺胸,也敢和那些真正有才能之人嗆聲,甚至和棹的關系都好了不少。就是其他幾國也都動心了,猶豫著是否要出兵分一杯羹。而這其中自然也包括了早已對楚國虎視眈眈的秦國。楚系的態度自是不用多說,朝堂上一眾人幾乎是當做聽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