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3
還認您這個魏王呢?”魏王皺著眉喝道:“這不可能!”棹又說道:“是呀,我也認為不可能,可是我又聽說,信陵君親自上了戰場?!?/br>魏王疑道:“這又怎么了?”棹回道:“信陵君是您異母的弟弟,是魏國高貴的公子,這樣身份的人身先士卒,豈不士氣大振?”他在說到信陵君身份的時候稍稍加重了語氣。魏王道:“不錯?!?/br>棹卻說道:“可是我見尋常的將軍也沒有哪個會這么做,他們大多都是在后方用鼓旗等指揮,所以我才替您擔心啊?!?/br>魏王聽了更是茫然,“這讓我軍士氣大振,有何不對嗎?”棹搖了搖頭,“王上,您說錯了,那不全是我們魏國的軍隊啊?,F在信陵君身先士卒,各國的士兵們都折服于他,各國的君王們也信賴他,甚至各國的百姓也只聞信陵君而不聞魏王您的名號,您說,您難道不危險嗎?”魏王坐直了身體,臉色嚴肅起來,他抿著嘴,沒說話。棹趁勢繼續說道:“我總是聽到百姓在傳唱信陵君的事跡,可是卻沒有人傳唱您的事跡,您覺得這不奇怪嗎?”棹見魏王仍然不動,想了想說道:“您還記得晉鄙嗎?”魏王道:“記得?!?/br>棹說道:“晉將軍有什么錯呢?他是忠于您的臣子,但就因為他忠于您,沒有把兵給信陵君,就被信陵君殘忍的殺害了?!?/br>魏王有些動容,他也想起了當時的感受。棹繼續說道:“這是我魏國的忠將??!信陵君卻說殺就殺,可見他是沒有把您放在眼里。是您登上王位后仍然厚待他,封了他信陵君的,是您幫了他招攬門客的,可是他到頭來卻做了什么呢?”“竊兵符,殺忠將,帶著門客投奔趙國十余年。要不是他,我們魏國哪里會惹怒秦國呢?您不計前嫌地把信陵君找回來抗秦,卻忘了這本來就是他惹出來的事,他在趙國享受榮華富貴,讓我們因他做的事承受秦國的怒火,還得您給他封上將軍,哪里有這樣的事呢?”棹毫不客氣地顛倒黑白。魏王頓時坐立不安起來。他心道:是啊,就是因為無忌秦國才會來攻打魏國的。棹見時候差不多了,就給了魏王最后一擊,“王上啊,您的百姓稱贊他,您的士兵敬佩他,您的臣子信賴他,您的鄰國交好他,請您仔細想想,您現在還有什么?他還缺什么呢?”他誠懇而擔憂地看著魏王。魏王聽他這么一說,下意識摸了摸頭上的王冠,然后反應過來露出了惶恐不安的表情。第二十三章信陵君走楚國退魏王當了三十年的王,無論如何他也不會允許自己被人趕下臺,就算那個人是自己的弟弟也一樣。不,應該說正因為是他的弟弟他才更不允許。魏王雙手緊握,命人取錦帛和筆來,寫下一封帛書命信陵君回來,但到底看在是弟弟的份上沒有說什么強硬的話。收到這份帛書的信陵君露出了苦惱的神色,他身邊的門客就問道:“君為何憂愁?”信陵君便將帛書給他們傳閱,“王兄召我回去,我該怎么辦呢?”門客看了后回道:“魏王是覺得您親冒矢石太過危險才會召您回去的,我們剛剛小勝一場,接下來若是沒了您的指揮該怎么辦呢?您只需要修書一封向王上說明原因就好?!?/br>信陵君想了想也是,就照著他的話做了。但當魏王看到信陵君的回信時,卻怒了,信陵君不遵軍令的行為他更加深信棹的話和自己的猜測了。瞧瞧這說的什么話,什么叫做他必須留下來指揮五國聯軍,恕難從命?難道軍中其他將軍、副將都是做的擺設嗎?難道五個國家沒有能像他一樣指揮的人了嗎?魏王越想越怒,越想越忌憚,便又寫了一言辭強硬許多的信送了過去。這一次信陵君可不敢像上次一樣應對了,他深思許久,決定還是回國一趟。門客們卻攔住他說:“您走了我們可怎么辦呀?”信陵君嘆道:“可是王兄要我回去,這個關頭,我想應當是有什么事?!?/br>門客道:“有什么事能大過合縱嗎?”信陵君搖頭。門客又道:“既然如此,您不若先問問再回去?”恰在此時有戰報進來,信陵君便打消了回去的念頭。這下子可是真真正正地把魏王激怒了,他甚至開始懷疑信陵君打算擁兵自立。他冷著臉讓人傳令下去,這一次不再用書信,而是廣而告之,命信陵君回城。結果朝中的大臣們卻接二連三地入宮勸諫,有幾個說的合情合理,魏王的疑心也稍微消散了一點。但棹卻對他說:“這里距離戰場又沒有多遠,五國的軍隊難道還不能阻攔秦軍幾天嗎?我想秦軍也不會連日進攻才是。您好言相勸信陵君不肯回來,您言辭強硬信陵君再度推脫,我想他一定是心虛了,生怕您已經知道了他的狼子野心。還有這些臣子,他們明明知道,卻捂著耳朵當做不知道信陵君不聽從您的命令的事,反倒讓您收回成命,他們這分明是在幫助信陵君啊?!?/br>魏王深以為然,當下不顧大臣們的阻攔,強行將信陵君召回大梁。而信陵君這一去,自然是再沒回來。***秦軍會議。眾人看著線報紛紛露出了滿意的笑容。一天兩天還好,但是時間久了五國聯軍就再也無法掩蓋住信陵君不在的消息,更何況這事本來就是他們促成的。何腹心笑瞇瞇地說道:“這么重要的事怎么能夠不告訴他們自己人呢?”眾人會意。蒙驁看向游士:“下一步準備的如何?”游士回道:“已經準備萬全,只待把這消息捅了出去就可以進行了?!?/br>倒是有謀士擔憂道:“萬一他們已經做好準備了怎么辦?”葉煜搖頭道:“若是他們已經做好了準備,那么這個消息就不會繼續瞞著了,他們會先進攻我們,取得一場勝利后宣布這件事,如此一來也就不會動搖軍心?!?/br>那謀士這才放心不少。信陵君不在的消息本就快瞞不住了,再有秦軍在幕后推動了一把,頓時,五國聯軍就出現了問題。各個國家無論是君主還是將士,都是因為有信陵君的統帥才會聯合到一起的,如今信陵君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