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71
樣近, 福晉預感到,自己今次可能有些岌岌可危, 畢竟她也知道,八弟妹的事情已經是老生常談了, 總拿出來說,大家也都漸漸沒什么聊興了,哪里比得上她這新出爐的談資新鮮! 但福晉并不想出這個風頭, 也不想對八福晉取而代之,所以她難免就有些急了, 于是她就出了個昏招。 叫人往戶部給胤禛送了一桌子的珍饈美食, 其實福晉對于自己這個不體貼的名頭到底是怎么來的, 一開始也是有些摸不著頭腦的,畢竟德妃不可能跟她把這里面的事情給說透了, 她又接觸不到前朝,好在貓有貓路, 鼠有鼠道,她手下的奴才也有內務府出來的,與宮中伺候的奴才總有些七拐八繞的關系, 倒是幫她隱約探聽到了一些似是而非的端倪, 這個端倪就是皇上夸了林氏是個好的, 而她是個不體貼的,要娘娘好生教教她。 既然皇上認為林氏是個好的,那她就跟著林氏學唄,正好也給自己這個正牌福晉正正名,送東西送到王爺的衙門去了,她林氏也配!因著這股勁兒,再加上急于挽回名聲、以向皇上,向娘娘表示自己受教了的心,這才有了今次的送膳。 只是福晉為了彰顯她的體貼,這膳叫她送的是大張旗鼓,煊煊赫赫,一隊奴才提著食盒騎著馬直往戶部衙門而去,就差敲著鑼鼓當街引人來看了,且菜品也是非常的大手筆,務必叫人看到她對她們家爺的體貼。 可惜,福晉得到的消息終究是缺失了前朝的那部分,她這么做簡直是要把御史彈劾胤禛的鋪張奢侈的罪名給坐實了??!真的是……蠢得連蘇培盛都不知道該說她什么好了! 看著主子爺那渾身都散發著生人勿進氣息的黑臉狀態,蘇培盛默默的縮了縮腦袋。 “把這些都給福晉送回去?!必范G幾乎是咬牙切齒的說道,身上雖然冒著能嚇死人的冷氣,語氣確實能聽出來是壓著怒火的。 本以為討了個美差的王太監,見主子爺這面色就知道事情不好,哪還敢在主子爺面前為福晉說什么美言啊,立馬揮袖支使小太監們趕緊收拾東西,簡直恨不得立時遁于主子爺面前。 這王太監并不是正院的太監,他隸屬前院管轄,說起來應是胤禛的手下人才對,只他自進了前院后,就一直摸不到主子爺的身邊去,便只能另辟蹊徑,走起了圍魏救趙的路子,和府中各院多多少少都有所勾搭,一是為了銀子,二是為了人脈,說白了,福晉的正院不過是他的客戶之一罷了。 當然,他也不是哪個院子都能勾搭上的,比如林仙仙的汀蘭院,就被張保給看得死死的,他就算是想要上桿子,也得能摸得著門路不是!要知道,張保公公的那份借著林格格往主子爺面前湊的美差,可是把他給眼饞壞了。 就在王太監領著小太監準備退出去的時候,胤禛卻是開口叫住了他們,“等等!”王太監等人應聲站下,轉身等著胤禛的吩咐,“叫福晉把這些都給吃了,一口都不許浪費?!必范G凝著王太監,語氣有些意味深長的說道,“你盯著她吃?!?/br> “是,是!奴,奴才領命!”王太監抖著聲音唯唯應諾,額頭上甚至都已經滲出了一層薄薄的汗,不知道是不是他的錯覺,他總覺得主子爺看他的眼神有些說不清道不明的審視又危險的味道。 本來聽到主子爺叫福晉將這些膳食全都給吃了的時候,他還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要知道,雖然府里的人都知道,福晉并不得主子爺的心,但在大面上,主子爺還是很敬著福晉的,像這樣相當于是直接撅了福晉的臉面還往地上踩的事情,還是頭一次發生。 不過之后胤禛那仿似看透了他的視線掃來,他就顧不上想這些了,王太監咽了咽口水,這差事,張保公公當了這么長時間都沒事,他這應該也會沒事的……吧? 待王太監帶著滿心的心慌惴惴退了出去,胤禛盯著門口的方向瞇了瞇眼,頭也不回的對立于他身后的蘇培盛吩咐道,“叫人去查查他?!必范G覺得自己有些燈下黑了,如果他沒記錯的話,上次與他匯報弘時學業之事的,應也是這個奴才。 本來只是通報消息的話,胤禛是不會多想的,只是今日見他能為福晉指使而來,說明此人立場不穩,再想想之前他守在府門口幫李氏與他傳話之事,他院子里的奴才,福晉、李氏都能支使得動,這就有些微妙了。 而相比之下,張保雖然也同王太監做了差不多的事情,但張保卻是胤禛派給汀蘭院使喚的,而王太監則沒有此一節,所以他們兩人雖然做的都是同一類事情,但這兩者的性質從根子上來說就是完全不同的。 “是!”蘇培盛領命而去。 而福晉鬧出的這一番動靜,也是叫戶部的一些官員知道了,原來之前給雍親王送膳的,不是福晉??!會有這種恍然大悟的官員,通常消息都不咋靈通,再一個平日在衙門里與胤禛的接觸也不多。 至于知道些內情的人,部分不知道胤禛被彈劾了的,只以為雍王福晉這是在和府中的妾室較勁,實在有失大婦風范,這傳言不都說,雍王福晉最是賢良大度的么?!可看今兒這個事兒,怎么看也不像是賢良大度的大婦能做出來的事情???! 當然,妻妾相斗斗到了衙門里,在心里暗搓搓看胤禛熱鬧的官員也不在少數,畢竟之前雍親王每日那份貼心午膳,可是眼饞過不少人的。 知道有彈劾這一遭的,自是眾人皆醉我獨醒的看透了福晉這一步棋到底走的有多臭了,甚至其中一些已經開始琢磨著能拿這件事做些什么文章了。 雖然這些都不過是一些小節,但古往今來,有多少權貴就是倒在了這小節兩字之上。 福晉此番是偷雞不著反蝕了把米,不體貼的名頭沒洗脫不算,還給人落下了一個爭風吃醋的印象,所謂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這種崩人設的事情,傳播起來,可比人人贊她賢良要快得多哦。 當人人都稱贊一個人,或一樣事物的時候,總有人想說點和其他人不一樣的,并且找到一些似是而非的推測來佐證自己的見解。 而偏偏,福晉的賢惠是經不起推敲的,所以,今日福晉給一些戶部官員留下的爭鋒印象,看似沒什么大不了的后續,但其實,因著上位者已經釋放了缺口,她精心維護的名聲和口碑,正在以一種雪花滾成雪球,越滾越快,越滾越大,最終終成雪崩的方式走向崩盤。 這個崩盤的時間可能很長,三年五年甚至更久都不是沒有可能的,但這場崩盤還在醞釀中的時候,也是很難叫人察覺的。 晚上,胤禛回府之后,便得了福晉身體不適(其實就是積食)的消息,他應了一聲表示知道了,并叫來了福晉進門前,管著他阿哥所一應事務的石嬤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