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27
什么亂七八糟,什么御史彈劾兄長,我不過兩年沒到京城來,怎的都聽不明白!”客棧里坐了不少人,其中一個外地客商打扮的發牢sao。旁邊的人哈哈大笑:“這位兄臺有所不知,自從朝廷允許辦報之后,除了官辦的和之外,又有泰西人范禮安、羅明堅辦的,還有名士李贄等人的,如今可有六七種邸報小抄,像咱們這種人,平日里拿上一份小抄在茶樓里消磨一天,那再好不過了!”那人撓頭道:“辦報的事情我也曉得,可那御史又是怎么回事?”“瞧,不是咱京里人,連這等大事都不曉得!前些日子,不是有個叫趙謹的御史,彈劾了他的兄長,當朝內閣次輔,趙肅趙大人嗎?”“對對,是有這事!”“結果前兩天,他居然又上了一份折子,說自己之前寫的那些,全是放屁,還說自己污蔑兄長,沒有臉面再當御史了,嘿,這下可就熱鬧了,聽說當天朝廷上,皇帝老爺的桌子都堆滿奏折,有人罵趙御史信口雌黃的,有人說他定有苦衷!”那人說得眉飛色舞,興奮得好像自己當時就在場似的。其他人也紛紛加入議論:“你瞧瞧,現在小抄上頭,那些文人都要吵翻天了,有的說賀子重是韃靼蠻子,沒有資格當大明的將領,又有人說,這才說明我泱泱中華兼容并包,連韃子都能感化!”客商聽得目瞪口呆:“這,這些朝廷大事,也可拿來評頭論足?”“怎么不能!”那些人白了他一眼,臉上寫著“你真沒見識”。“自從出了邸報小抄,如今足不出戶也能知天下事,原先朝廷大老爺們商量的事情,哪里有我們這些小民置喙的余地?現在好了,他們吵架,我們也能看個熱鬧,多樂呵!”張府。張甲徽急急忙忙跑進來,手里還拿著份東西:“爹,您聽說沒有!”“慌慌張張作甚!”張四維正在揮毫作畫,一朵即將在枝頭上綻放的牡丹,被張甲徽這一嗓子吼得筆尖微微一顫,霎時謬之千里,他沒了心情,把筆一擱,拿起白巾拭手。“爹,趙謹那廝,居然臨陣倒戈,出爾反爾,把自己的臉給打了!”“這事不是早就知道了嗎?”張四維淡淡道。“孩兒還沒說完呢!”張甲徽頓足道,“如今坊間沸沸揚揚,那些邸報小抄,都在議論這件事情,非議趙肅的聲音明顯小了許多,也有不少人站出來為他說話,您說趙謹怎么就……難不成他先前跟趙肅的那些恩怨,都是假的不成?”“恩怨未必不是假的,興許他有什么把柄被人抓住了,不過,也是要經過陛下首肯的,總而言之,陛下是站在趙肅那邊的?!睆埶木S笑嘆:“他倒是念舊情,似足先帝?!?/br>“您倒是一點兒也不急!”張甲徽著急搓手,在屋子里走來走去?!耙膊恢浪袥]有在陛下面前反咬您一口,而且如今看來,那折子顯然已經不起作用了!”張四維搖頭:“你還少了點火候,這件事情,壓根就牽扯不到為父身上?!?/br>張甲徽一愣:“為什么?”“為父向張太岳進言的時候,早就留了一手,讓王國光的門生宋昀,出面去和趙謹接洽,誰都知道,王國光與張太岳關系非比尋常,即便趙謹供出宋昀,那么陛下也只會懷疑到張居正頭上。二者,無論趙謹是不是出爾反爾,這件事情的影響已經鑄成,趙肅注定要飽受非議,即便皇帝力保,也抵不住別人的流言蜚語,此時以張太岳的性子,必然會咄咄緊逼,勢必把趙肅趕走不可?!?/br>張甲徽想了想,嘆服:“父親大人高見,兒子不及遠矣?!?/br>“你凡事要多看看,多想想,別老聽風就是雨,跟著別人瞎起哄?!?/br>“是,孩兒受教?!?/br>不出張四維所料,七月初,御史曹一夔彈劾賀子重,非議其身份,并暗指趙肅以權謀私。七月十二,御史范俊劾曹一夔信口開河,污蔑勛臣,目光狹隘,言道賀子重于先帝繼位時立下大功,本不該以漢人韃子來區分,須知古往今來的英主與胡臣,如漢武帝與金日磾,唐太宗與阿史那社爾,均為千古佳話,而賀子重的身份,恰可昭顯大明包容四海的泱泱氣度。實際上,隨著范俊這本折子一出,小抄上也出現不少軼聞,追溯賀子重的身世,說他父母雙亡,撫養他長大成人的,正是當年扶助曾銑家眷的義士王環。眾所周知,當年曾銑為嚴嵩父子所害,成為嘉靖朝第一冤案,而王環受過曾銑之恩,不惜千里護送被流放的曾家家眷,二十年后曾家家眷被放還,又是王環將他們護送回來,也因此被天下人交口稱贊,謂其義薄云天,即便是韃子又怎么了,生恩不及養恩大,能被王環收養的人,必然也是精忠報國。不但是這些坊間傳聞,連帶著李贄這樣的名士,也親自執筆寫文,為賀子重辯護。如此一來,輿論便轉了個風向,非議賀子重,指責趙肅的聲音越來越少。七月廿五,皇帝下旨褒揚范俊,說其持正不偏,盡公無私。言下之意,是贊同范俊所言,為賀子重一事蓋棺定論。這些事情鬧得滿城風雨,沸沸揚揚,趙肅一直在家里冷眼旁觀,直到即將塵埃落定,他思量再三,終于決定進宮一趟。朱翊鈞這些日子一直沒法抽空出宮,一聽說他來了,心頭歡喜得很,結果聽到趙肅的來意,笑容立時凝結在臉上。“陛下,臣妻病故,臣請歸家為其奔喪?!?/br>作者有話要說:———心緒來潮的歷史小隨筆———本章里頭說到兩對人物——漢武帝與金日磾,唐太宗與阿史那社爾。關于這兩個少數民族將領,百度都有,我就不贅述了。金日磾是匈奴某部落的太子,淪為官奴。后來受到漢武帝重用,甚至被漢武帝托孤封侯,古往今來,可謂殊榮。但我更喜歡的是唐太宗與阿史那社爾這一對。為什么呢,因為在看這一對的故事的時候,感覺是很陽光,很溫暖的。阿史那社爾終生維護國家統一,并且非常崇拜唐太宗。他主動向為唐皇殉葬,說要追隨到地下效忠。結果唐太宗也早有料到,特地囑咐兒子李治,讓他要勸住阿史那社爾,不能讓他尋死,甚至還在昭陵留了個位置給這位異族臣子。咱先別說這娃是不是愚忠,單就他主動殉葬來看,如果不是唐太宗的人格魅力,怎么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