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99
十七個月,在這段時間內,他自然不可能再處理本職工作,雖說孝期一過還可以起復,但誰都知道官場多變,三年之后再回來,說不定又換了一番天地,黃花菜都涼了。但是朝廷制度擺在那里,連當年嚴嵩妻子去世,嚴世蕃也得老老實實回鄉,這才直接導致了后來嚴黨失去主心骨,被徐階輕而易舉地扳倒,所以張居正這一次,照理說也不能例外的,除非皇帝下旨,奪情起復。意思就是,此人的地位太過重要,沒了他,工作進行不下去,所以可以不用守孝,依舊留任。這是特殊的處理方式,但一般很少有人愿意用這個法子,因為這樣的話,權力是保住了,名聲卻不好聽了,尤其是清流御史,必然也會以“有悖綱?!钡睦碛蓙砉裟?。張居正經營多年,好不容易有今日的局面,一旦返鄉守孝,等于多年盤算付諸東流,先不說那些新政改革要如何進行下去,單單這首輔位置,必定花落別家,以他的本意,當然萬般不情愿。而趙肅,張居正一走,他就是當之無愧的首輔,但現在當首輔,對他來說并不是什么好事,清丈全國土地的事情,張居正已經進行到一半,他中途接手,未必能做得更好,再說他本身也有不少事情要做,壓根抽不出空,一個人即使再有能耐,事情太多,難免會忙中出錯,容易授人把柄。再者現在張趙兩方,勢力均衡,張居正略占上風,一旦沒了張居正,這種平衡就會被打破,張黨里足夠資格接手張居正位置的,只有張四維,此人政見與張居正略有不同,少了那種一往無前的氣魄,多了拉攏人心的手段,到時只怕又是一場風波。這兩種情形,都不是趙肅所樂見的,所以他同樣不希望張居正走。皇帝亦然。朱翊鈞一面安撫張居正,一面下旨奪情,這正合了張居正的意,可為免被人罵不孝,他仍要三番四次地推辭,采取拖字訣,希望時日一久,沒人議論,這事也就過去了。可他們都低估了朝野清流的勢力,原先大家還懾于張居正的權勢敢怒不敢言,結果這聞道臺一開,立時就有人蠢蠢欲動,把這件事也牽扯進去。于是事情就復雜了,誰都知道聞道臺是趙肅提倡創立的,現在出現公開指責當朝首輔的言論,焉知不是趙肅背后授意的?而且有這個這么一個開頭,朝中那些本來不敢吱聲的言官們,勢必也會針對張居正,群起而攻之。所以不管是不是,可想而知,張居正一定會把帳算到趙肅頭上。曾朝節本是聰明之人,眼見孫晴君被駁得節節敗退,趙肅面沉如水,便立時想透了個中關系,低聲道:“老師,學生上去與他們一辯如何?”這種場面,趙肅不可能大失身份,親自上去攪和,那樣就成了以權壓人,曾朝節卻沒什么顧忌,他如今不過是翰林院一名翰林罷了。趙肅看了他一眼:“你有把握?”“學生盡力而為?!?/br>趙肅思忖片刻,點頭:“那你去罷?!?/br>申時行、王錫爵等人,畢竟是同年,交情再好,充其量也是盟友,甚至是元殊這樣親密的師兄弟,可以與自己同進退,卻不能像師生那樣傳承自己的思想,而所有門生里,他最看好的,不是狀元沈懋學,而是這個低調穩重的曾朝節。有了前面數次的失敗,十幾年的蹉跎,曾朝節褪盡年輕時的沖動,行事比其他人要更加沉穩和謹慎,這點與申時行有點相似,但謹慎過頭,容易變成優柔寡斷,曾朝節卻沒有這個缺點,這就十分難能可貴了。只見曾朝節越過人群,朝場中那幾人走去,朗朗一聲:“張閣老忠于國,便是忠于父,奪情起復,又有何不可?”他的聲音隨即吸引了所有注意力,駁倒孫晴君的士子上下打量了他一眼,道:“閣下既是來為張太岳撐場子的,不妨報上名來!”這人剛把孫晴君說得體無完膚,正顧盼得意,連張大人三個字都不喊了,直呼其名號。曾朝節道:“曾直卿?!?/br>“咦,莫不是今科榜眼曾朝節?”旁的有人出聲。“正是在下?!痹澛渎浯蠓?。那人愣了愣,反應過來,這才施了一禮:“原來是曾翰林,在下周靈海,失禮了?!?/br>曾朝節笑了笑,轉頭問那主持辯學的官員:“聞道臺上,不論尊卑,我雖為翰林,卻也是讀書人,不知能否共襄盛舉?”官員道:“自然可以?!?/br>周靈海見曾朝節上來,也不露出懼色,便道:“為父母盡孝,乃人子所為,父喪則子守孝,這是自古以來的人倫,我朝以孝治天下,奪情之舉,有悖萬古綱常,張……閣老何孝之有?無非是貪位忘親罷了!閣下既是榜眼出身,當更知禮義廉恥,何故竟顛倒黑白!”曾朝節不答反問:“我問你,張文明是何人?”周靈海一愣,答道:“張文明自然是張閣老之父?!?/br>曾朝節:“錯!張文明乃是我泱泱大明的百姓,是大明的子民之一,這話是也不是?”周靈海被他鬧糊涂了:“是又如何?”曾朝節:“你可知道這孝道,還分大孝與小孝?”周靈海:“正要請教?!?/br>“大孝者,為國盡忠,為民請命,小孝者,奉養父母,兄友弟恭。如今國家新政方開,種種事情百廢待新,張閣老為國為民,舍小孝而盡大孝,何罪之有?難不成為了一家之孝,放棄自己本該為百姓做到的事情,才是盡孝嗎?錯矣!此方為不孝不忠之極!”眾人嘩然。周靈海張口結舌,雖覺得他在胡攪蠻纏,可一時半會偏又說不出反駁的話。誰知曾朝節還不過癮,又把矛頭調轉指向孫晴君。“孫兄方才所言,我也有諸多異議?!?/br>孫晴君提振起精神:“愿聞其詳?!?/br>“朝廷本是天下人之朝廷,受百姓供奉,當為百姓做事,人君亦是天下百姓擁戴之君王,代表九州億萬生靈,又如何不國?朝廷所為,即是國家所為,但凡有外敵入侵,sao擾子民,朝廷挺身而出,抗擊外敵,庇佑百姓……”曾朝節竟是越戰越勇,儼然有舌戰群儒之勢,后來又有不少人不服氣,上去辯駁,卻都一一敗下陣來。趙肅站在樹下遠觀,心里為自己的眼光默默得意了一把。這個曾朝節,孺子可教,假以時日,也許可以繼承他的衣缽。只可惜還沒等他得意完,那頭便有人匆匆過來,趙肅認出這是朱翊鈞身邊得用的侍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