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93
好友周汝登忙提醒他:“勝蘭,慎言!”趙肅一笑:“儒家能不能治國,不是區區在下說了算的,那是皇上和大臣們需要cao心的事情。只是我以為,考成法之利弊,不能單看它嚴苛與否,還應看到它限制官員權力的一面。張閣老本來就是百官之首,他何苦定下這么一個規矩去到處得罪人,吃力不討好呢?無非也是為了江山社稷長治久安罷了,所以縱然有所缺陷,也可以徐徐改之,不能全盤否定?!?/br>眾人不語,似都在沉思他所說的話。朱翊鈞坐在那里聽得分明,不由微露笑意。是了,也只有這人,才說得出這樣的話,才有這樣的氣魄和胸懷,即便身處陋室,布衣粗茶,也能談笑風生,指點江山,這便是自己喜歡得入了血骨的人,世上惟有趙少雍。曾朝節道:“萬兄一席話,才真正是發人深省,我看今科會試的三甲,必有萬兄之名?!?/br>趙肅哈哈一笑:“我這番話,也就是牢sao罷了,真要寫到紙上,才是不倫不類,否則也不會連著兩次都落榜了,若果真能上榜,就是承你的美言了!”他一說到自己兩次落榜的事情,連剛才心情不爽的沈懋學也緩過臉色來。也是,這個人要真是厲害,何至于兩次都沒考上?又閑聊了幾句,趙肅推說自己那邊還有朋友在等,要先行告退。曾朝節挽留道:“萬兄的朋友就是我們的朋友,何不過來一敘?”趙肅笑了笑:“他生性孤僻,不習慣這種場面,我還是過去陪他罷?!?/br>眾人又要他留下住址,趙肅隨口說了個客棧的名字,約好改日再見,這才被放行。沈懋學等人瞧著他往朱翊鈞那桌走去,與后者低語幾句,兩人起身離開客棧,趙肅又回身朝他們笑了一下,他旁邊那個人卻沒和他們打招呼,從頭到尾似乎不曾往這邊瞧上一眼,因著角度問題,眾人也看不清他的模樣。“他那朋友倒是傲氣得很?!睖@祖笑道。“但凡文人都有幾分脾氣,我看你湯海若的脾氣也不??!”劉庭芥調侃。曾朝節道:“人都走了,改日我們再去找他就是,來來,喝茶!”眾人這才轉移了話題。卻說朱翊鈞與趙肅二人出了客棧,朱翊鈞冷不防道:“朕想讓你擔任今科會試主考?!?/br>不是征詢,而是肯定,說明皇帝已經有了主意,不過是告知一聲而已。趙肅道:“陛下有旨,臣自當遵從?!?/br>歷來會試主考官,都是一個榮差,因為這意味著今科所有的三甲進士,都會成為主考官的門生,明朝官場十分重視師生關系,門生一般都會追隨老師的步伐,主考官等于多了一批擁護者,而學生也大樹底下好乘涼,有些表現優秀的,甚至會成為主考官的得意門生,師生合力,互利雙贏,就像徐階和張居正,高拱和趙肅。以趙肅的資歷,兼任會試主考自然是沒問題的,但他現在瑣事纏身,已經有些忙不過來,再說這個差事也不是非他不可。但朱翊鈞今天有些反常,沒有解釋自己的用意,卻問:“聽說你當年在詔獄里,被掰斷了手指,如今還有不適嗎?”他指的是趙肅參加會試那一年,被牽涉入嚴黨陷害徐階和高拱,乃至裕王府的事件中,當了替罪羊,進詔獄遭了一趟罪,當時朱翊鈞不過四歲,也正是因為他隨裕王進宮向嘉靖帝陳情,才令趙肅免于后面更大的災禍。趙肅一怔,不明白他這是唱的哪一出?!盎乇菹?,早已痊愈?!?/br>二人在街市中并肩緩行,只聽得朱翊鈞道:“當時我年紀尚幼,無法及時救你,現在想來,仍憾恨不已?!?/br>趙肅沒想到這件發生在朱翊鈞幼年的事情,事隔十幾載之后,他竟然還記得,并且提起,一時有些唏噓:“不關陛下的事,當時誰能料到,再說臣也沒事?!?/br>朱翊鈞道:“內閣閣臣之間有些事情,朕不好直接插手,一插手,反倒是給你添麻煩,張居正性子獨,你們遲早會起沖突,但是以他如今的地位,你要與他分庭抗禮,單憑你和申時行他們幾個,是不夠的?!?/br>趙肅腳步一頓。擔任主考官,有門生,自然力量就更大。這個人,是在給他鋪好后路?帝王心術,無非維持臣下勢力平衡,才好從中cao控,但像朱翊鈞這般明明白白,全心全意維護一個人的,古往今來,不能說沒有,卻極其難得可貴,少之又少。鍥而不舍,水滴尚且石穿,金石尚且可鏤,更何況趙肅非金非石。他低低嘆了口氣?!安幌Ц枵呖?,但傷知音稀?!?/br>這是古樂府的詩句,乍聽起來有些不合時宜,但朱翊鈞一愣之后,卻揚起嘴角,輕輕接道:“愿為雙鴻鵠,奮翅起高飛?!?/br>第117章萬歷五年的元宵剛過,禮部侍郎,在內閣行走的申時行便上疏請開聞道臺。文淵閣內,全員到齊,皇帝位于首座,左右則是閣臣。“聞、道、臺?”待申時行奏畢,張居正玩味著這三個字,眸色沉沉,卻看也不看他,眼神銳利徑直盯著趙肅?!斑@聽上去,怎么有點像嘉靖年間風行皇城的道壇?”嘉靖帝迷信神仙方術,寵幸道士,朝野上下對此十分不以為然,卻敢怒不敢言,自他崩后,京城內外的道壇道觀就被繼任的隆慶帝掃蕩一空,張居正此言,明顯有些來意不善。申時行是趙肅的人,這道奏疏后面,自然少不了趙肅的推動。“回元翁,聞道二字,取自孔圣人的朝聞道,夕死可矣,卻與道家無一絲關系?!鄙陼r行不亢不卑?!斑@聞道臺,三日一講,五日一辯,天下有識之士皆可登臺講學,意在弘揚士林學風,如戰國時齊國的稷下學宮,廣納百家學問?!?/br>張四維道:“齊國有稷下學宮,號稱一時之雄,最后統一六國的卻不是它,可見百家爭鳴,徒增亂耳?!?/br>此時此刻,屋里看似一片平靜,卻是暗潮洶涌,硝煙彌漫,趙肅知道自己跟張居正之間的政見分歧與日俱增,難免終究要走上老師高拱的舊路,與他爭個高下。魏學曾心直口快,聞言隨即反駁:“齊國滅亡,源于君不賢臣不察,與稷下學宮何干?要知道百家競出,秦國用了法家,所以一統天下,漢朝初年用了道家,所以休養生息,輕徭薄賦,這一切都在于陛下和朝廷的決策,何必怪罪在區區一個稷下學宮身上?”張居正面色又沉了幾分。呂調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