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95
賈蓉過來相陪。眾人喝了一碗茶水過后,賴瑾起身就要告辭。于是賈蓉引著人前去靈堂燒了些紙錢,此時往來賓客已經漸次散回,靈堂上也沒有多少人了。賴瑾這才尋了空兒和尤氏、惜春兩個說了些節哀順變的話。尤氏和惜春兩人點頭應了,還拿著錦帕擦了擦眼淚。一陣涼風吹過,傳來絲絲細不可查的姜汁兒的味道。賴瑾不著痕跡的看了眼尤氏和惜春手中的繡帕,暗暗嘆息。這賈敬雖然常年在道觀上住著,不怎么與寧府中的小輩來往??傻降滓彩怯仁系墓?,惜春的親爹。靈堂之上竟然也如此裝模作樣的未免太嫌冷漠了些。賴瑾暗暗想著,尤氏身后卻走出來一位美艷無方,體格風sao的妙齡女子,張口就笑道:“這就是世人傳言的小探花郎賴子瑜吧。嘗聽jiejie說起你,如今一見,果然是風流倜儻,君子端方?!?/br>輕浮的言語讓賴瑾止不住的皺了皺眉。審視的目光霎時間落在這美艷女子的身上。只見這女子雖然身上穿著一身麻布孝衣但腳底的鞋子卻是殷紅色的,在雪白的裙子下若隱若現的,十分招人。賴瑾站在原地沒有說話,一個溫柔標致觀之可親的溫婉女子走了過來,輕輕拽了拽美艷女子的衣袖,柔聲說道:“我meimei年紀小不懂事,唐突大人了?!?/br>兩位佳人站到一塊兒,賴瑾只覺得那股子姜汁兒的味道越發濃了。心下有些了然又有些不屑,時時關注著賴瑾舉動的賈蓉立刻湊上來賠笑道:“那兩個是我的兩位姨娘,因府中cao持喪禮的事兒人手不夠,我爹特地接了她們過來幫忙的?!?/br>賴瑾立刻知道這兩人果然就是尤二姐和尤三姐,眼中閃過一抹厭惡,淡淡說道:“既然是大哥哥請來幫忙cao持府中庶務的,我自然不好多話。只是這靈堂上本就人來人往,再加上香燭紙錢焚燒氣味越發難聞,倘或再弄出個什么姜汁兒辣椒水兒的,別說氣味好不好,叫人看出來也不像?!?/br>一句話未盡,說的尤氏兩姊妹滿臉通紅。賈蓉看著賴瑾的神色,也不好說話了。瞧見眾人一時間都覺得尷尬,賴瑾也不好再留下。當即出了寧府徑自家去,沒過半日的功夫,薛蟠也來了。果然也談及了薛寶琴退婚一事,只說那日家去后和母親弟妹商量了一番,大家都很認同薛蟠的話。如今為難的卻是該怎么退婚才能不影響薛寶琴的名聲。賴瑾想了想,開口說道:“其實梅家之所以要退婚,不過是想攀了皇后娘娘的高枝兒罷了。倘或能讓皇后娘娘知曉梅家的卑鄙無恥,興許能有些見效?!?/br>薛蟠有些煩躁的抓了抓腦袋,開口說道:“可是我們和皇后非親非故的,人家憑什么聽我們說話?”賴瑾微微一頓,開口說道:“目下來看,薛府要聯系上皇后娘娘,只有兩個法子:一個是薛大姑娘通過建安公主的關系向皇后娘娘稟明,或者是走了賢德妃娘娘的路子去尋皇后娘娘也好。只是我個人以為,賢德妃娘娘與皇后娘娘同是后宮妃嬪,可能有些時候說話辦事都很尷尬,還不如薛大姑娘直接走建安公主的路子來的穩妥?!?/br>畢竟,建安公主乃是皇后的親生女兒,且又頗受乾元帝喜愛。相信皇后娘娘很樂意在某些時候聽聽女兒的看法。薛蟠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開口說道:“既如此,我回頭想辦法聯系我meimei,盡快解決了這件事情?!?/br>賴瑾頷首不語。薛蟠又道:“你這邊什么時候和那位翰林說話,千萬不要我meimei這邊退婚了,他那邊又有什么反復?!?/br>賴瑾搖頭笑道:“大哥哥放心就是了。其實我當日和你說起我這位同僚,也是他的父母曾經囑托我幫忙留意他的婚事,所以我才說話間就想到了他這個人?!?/br>薛蟠點點頭,繼續問道:“說了半天了,你這位同僚究竟姓甚名誰,那日和你聊得太歡,竟然忘了問這么重要的事兒?!?/br>賴瑾聞言細細想了一回,自己前兒只顧著和薛蟠說自己那同僚的為人家世,竟然真的沒有提及他的姓名。當下莞爾一笑,搖頭說道:“我這同僚姓衛名玨字墨詰,是大同人士?!?/br>薛蟠叨咕了兩遍衛玨的姓名,又問了好些衛玨的家常話,甚至逼著賴瑾寫了一封人物簡介,方才揣著宣紙回去復命去了。臨走的時候還不忘囑咐道:“你抽個空快點兒去他們家問明了情況回我,我母親和弟妹還等信兒呢!”賴瑾越發無奈的點頭應允。將薛蟠送出府去。回來的時候恰巧碰上賴嬤嬤午睡起來,不免又問了一番寧府cao辦喪事的事兒,賴瑾一一回了。賴嬤嬤又問賴瑾在寧府上可見到了寶玉,賴瑾回說沒有見到。賴嬤嬤靜默半日,搖頭長嘆。“昨兒下午陪老太太摸牌說話,只覺得老太太精神頭越發不濟了。她比我還小四五歲呢,如今瞧來卻也和我差不多年紀,想來都是這些日子發生的事兒太多,把人都催老了?!?/br>賴瑾也不由得想到了上次見到賈母時候感覺到的頹廢氣息,默然無語。太祖孫兩個默默坐了一會子,賴嬤嬤擺手說道:“我下午的時候還要進府里陪老太太去,你要是有事兒就去做吧,不必陪著了?!?/br>賴瑾點頭應是,起身離開。沒過幾日的功夫,薛蟠過來告訴賴瑾他meimei薛寶釵已經說服建安公主到皇后娘娘面前說話。將梅翰林家背信棄義首尾兩端的小人舉止一一言明,且公主殿下也在一旁幫腔,認為梅翰林家如此品性,實非良配。皇后娘娘聽過女兒和薛寶釵的回話,又著身邊的內侍一一查證,也覺得梅翰林一家貪慕虛榮,忘恩背義,實屬小人。她雖然貴為皇后并不是很在乎庶妹的婚事,但梅翰林一家如此心性,可見是能共富貴而不能共患難之人。且這梅翰林一家子在朝廷清流之內的名聲已經搞得惡臭,本身又不是什么精明能干之人,在身上跟前兒也不是很討喜,皇后覺得自家真心犯不上為了這種人而污了名聲。只不過梅翰林要求娶皇后庶妹的事情從未擺到臺面兒上,皇后娘娘自然也犯不著下懿旨訓斥。只是私底下告訴娘家從來沒有這門婚事,然后將消息很隱晦的傳播出去罷了。又想到薛家這兩年在圣上眼中的得利,皇后娘娘也樂得做順水人情。因此尋了個機會叫建安公主見了見那位薛二姑娘,又稱贊了一些其為人端莊,安分隨時之類的好話,算是為薛寶琴正名兒。雖然由始至終皇后娘娘都未曾出面,但是公主殿下都親口說薛寶琴姑娘端方穩重、安分隨時。那薛寶琴姑娘自然是最端方穩重,安分隨時的。得到了皇后娘娘的善意和許可之后,薛家這邊立刻著手退婚事宜。按照常理,退婚的事情自然是由薛寶琴的哥哥薛蝌親手cao辦。但是因薛蟠不忿梅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