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88
些之后,賴瑾將那原本的信件湊到燈下燒成灰燼。又將所有罪證小心收好,準備一個月后之后附在奏折上一并交到圣上手中。這廂寫好了彈劾折子,賴瑾心中一動又寫了一封家書給賴尚榮。信中將李默成彈劾他結交外官,收受賄賂之事詳細說明,然后由飛鴿傳書,立刻送往揚州。不過三五日的功夫,賴尚榮的書信自揚州傳來。賴瑾細細觀閱之后,本就胸有成竹的一番舉動,因賴尚榮的親授機宜越發底氣充足。而馮紫英幾位少年歸家,將當日酒席上韓琦猜測上皇惱怒之語一一說給家中長輩聽。如今幾位功勛世家見當今帝位越坐越穩,上皇威儀卻日漸淡薄,正愁先前舉動太猖狂,而至如今無以示好。如今聽了幾位晚輩的話,隱約也覺察出了其中蹊蹺。當即默許了各家晚輩們的種種動作,并不阻攔,也并不相幫。態度十分曖昧溫婉。如此又過了月半功夫,馮家兩兄弟和衛若蘭等也將自己搜尋到的罪證一一奉上。賴瑾又帶著沈軒和眾位子弟們碰了碰頭,一番秘密商議下來,到了一個月后的約定時間,賴瑾上奏陳辯順道也彈劾李尚書的折子悄然送到了乾元帝的御案上。臨敬殿中,乾元帝端坐在龍椅上俯首批折。太子殿下站在一旁聞聽圣訓,視線不住的掃向被單放在一邊的賴瑾彈劾李默成的奏折。乾元帝開口笑道:“怎么,有點兒沉不住氣了?”太子殿下搖頭笑道:“只是覺得這位少年探花果真伶俐聰明,只是若論城府涵養的話,倒是比他的父親差多了?!?/br>畢竟這事情倘或落在賴尚榮的身上,他斷然不會如此草率的出手。乾元帝微微一笑,漫不經心地說道:“賴尚榮和賴瑾不同。賴尚榮自幼以奴隸之身外放,一家子榮辱興衰都壓在他的身上,所以賴尚榮一舉一動自然沉穩周密,因為他怕一步走錯便萬劫不復??墒琴囪獏s是自幼被幾家人寵大的。他年幼聰敏,又是賴尚榮的嫡子,暫且還沒有光宗耀祖的重任壓身,賴家眾人自然把他寵上了天。次后榮國府為了拉攏賴尚榮,對賴瑾也是優容寵溺。賴瑾自己也爭氣,少年科舉,高中探花,成了我大業朝自建朝以來最年少的一位探花郎——”太子殿下微微一笑,接口說道:“不光是我們大業朝,觀閱史書來看,賴子瑜的成績也是少有的。也是父皇文成武德,我大業朝才能有此神童,有如此輝煌戰績?!?/br>乾元帝微微一笑,對于兒子的奉承頗為自得。繼續說道:“他年少得意,順風順水,性子自然有些驕矜,受不了屈也是能理解的。因此李默成的彈劾,倘或放在賴尚榮身上能夠容忍,放到賴瑾身上就未必能忍得了。何況這當中又不止是他一家人的事兒,畢竟還有沈軒牽扯在其中。倘或那李默成彈劾功成,其后果自然也不是賴瑾一個人能夠承擔的。因此他斷然不會隱忍”“再者他有父皇的圣眷在身,自然也是不必忍的?!碧拥钕抡f著,微微笑道:“這孩子倒是個福星。那李默成因仗著皇爺爺的信任,背地里做了不少小動作。父皇正想著要料理他,便出了賴瑾的事兒。賴瑾年少氣盛,攛掇著那幾個功勛少爺一起出手對付李默成。不僅幫了父皇,同時也離間了皇爺爺同幾位功勛之家的關系。父皇次后又順水推舟,將那些致命的證據給了賴瑾。果然不出所料,那賴瑾是忍不住的?!?/br>乾元帝將朱筆放下,挺直脊背,沖著太子微微笑道:“只要是朕的人,只要他死心塌地跟著朕,朕又豈會讓他吃虧?!?/br>太子殿下輕勾嘴角,但笑不語。第37章弄巧成拙李家傾頹弄巧成拙李家傾頹,賴瑾奉命南下揚州至次日大朝,乾元帝將賴瑾所上陳情辯解之奏疏當面交給吏部尚書李默成。隨之而來的便是賴瑾買通的御史官員彈劾吏部尚書因公廢私,結交外官,包攬訴訟,收受賄賂,縱女行兇等二十幾項罪證。言之鑿鑿,鐵證如山,將李默成打了個措手不及。而其后榮國公、寧國公、錦鄉伯等幾位功勛世家老臣和一些清流大臣們的附議,更讓李默成心中忐忑難安。果然,乾元帝在幾位老臣的請求下,立刻派遣朝中最有鐵面剛正之名的御史王博彥為欽差前往李默成的老家調查此事,倘或符合實情,李默成的吏部尚書也就算是當到頭了。不僅如此,赫赫揚揚的李氏宗族,恐怕就此凋零矣。彼時李默成心有不甘,依舊想以上皇之位鎮壓乾元帝不可輕舉妄動。結果眾多世家老臣以及清流名宦均以“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何況上皇寵臣乎”為由,懇請圣上萬不可徇私枉法,開了此等先例。乾元帝沉吟半日,以上皇潛心修養,不可以這種羅亂事煩擾他為由,終久準了幾位老臣所奏。當朝奪了李默成的烏紗官袍,命其自即日起守在家中,閉門思過。直至王博彥查訪歸來。兩個月后,欽差御史王博彥風塵仆仆一路歸來,當朝言明御史所奏之罪狀全部屬實。乾元帝龍顏大怒,立刻下旨將李默成壓入刑部大牢,命錦衣軍抄家核查李默成之家財,最后竟抄出白銀二百萬兩,黃金十箱,金銀珠寶無數,古玩字畫無數,房屋田契無數。與此同時,李家眾人當年仗勢倚財欺壓百姓的苦主們也都紛紛告上衙門,請求朝廷做主。乾元帝親自下旨,將當初李家人欺詐百姓所貪墨的良田寶物等全部歸還,無數百姓感恩戴德,一時間乾元帝仁慈之名遠播天下,李默成國賊之名遠播天下。乾元帝又下旨,將李默成斬首示眾,下旨將李氏一族中人全部貶為庶民,流放云南。因當日御史夫人李氏所毒殺之人乃是御史王家之下人,并不能按良民作數。所以在王御史以七出之條將李氏休棄之后,圣上依舊下旨將李氏流放云南。只是李氏體弱多病,只走了不到半路,便因“水土不服”病重而死。赫赫揚揚的李氏一族就此煙消云散。當年李家人因李默成一人得道,全族富貴。如今也因這一場富貴鬧得妻離子散,家破人亡。人生際遇便是如此,風水總是輪流轉,不曉得積善行德之族,在家世傾頹之后,便要落得如斯下場。此事過后,京中施米施粥援助貧窮的富貴人家突然多了起來。城外的幾個寺廟上香火也較原先鼎盛多矣。賴瑾聽聞此信,搖頭失笑。李默成身死,吏部尚書一職自然空了出來。朝中所有世家官宦之流皆以為乾元帝依舊會選個寒門士子擔任此職。豈料圣命宣布,繼任吏部尚書的人選乃是原戶部侍郎章呈嘉。這章呈嘉乃是河北冀州人士,同樣也是寒門出身。今年四十有二,乃是上皇二十五年的狀元郎。其為人清正,性子儒雅,才干優越,倒也是個頗為合適的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