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74
結束了。 好在人多,這水稻再割兩日也差不多了。 …… 晚上,姜瑤帶著姜羽例行訓練之后,聽到姜羽說到竹筒泡茶和白瓷的事,以及蘇予安的態度。 姜瑤一挑眉,“他沒答應?” “對啊……說要考慮一下,我感覺他并不是很想做這個生意,可是這一聽就賺錢的生意,他為什么不愿意呢?” 等姜瑤知道姜羽怎么跟他說的之后,就知道問題所在了,“他誤會了?!?/br> 姜羽不解道:“誤會什么?” “他誤會你是想要跟他這一支做這個生意,而不是和整個蘇家?!?/br> 姜羽無語,“……有區別嗎?不都是蘇家嗎?” 姜羽不知道蘇家的情況,但姜瑤卻很清楚。 蘇予安這一支在楚國,頂多就是個有點底蘊的富商,跟青州蘇家是完全不能比的。 姜瑤跟姜羽仔細分析了這里頭的情況,“白瓷的生意,一旦做起來,賺錢是毋庸置疑的…… 但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大家都知道白瓷的價值,那就免不了有人覬覦。 蘇予安他們這一支吃不下這塊蛋糕?!?/br> “哦……那這事是不成了?”有錢不賺,豈不是太可惜了…… 姜瑤搖頭道:“不,這事肯定能成! 蘇晨很快就會比我們還缺錢的,他會很需要這個生意的。 放心吧,回頭我去找蘇予安談,你就好好研究研究白瓷怎么做出來吧?!?/br> 莫名有多了一項任務的姜羽:“……” 有種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感覺啊…… 第二百四十五章 露餡了 五百多畝的稻田,眾人花了近三天,全部搶收完。 楊少卿看著晾曬場上鋪滿的稻谷,第一次感受到了豐收的喜悅。 這感覺還不賴嘛…… 呃,就是有點累,一點也不比他們練武輕松。 …… 老村長咧開的嘴就沒合上過,不過,他可沒有光顧著樂呵。 收割結束的時候,天色尚早,老村長就指揮著村民們將稻草捆好,在田里撐開來晾曬。 稻草可是有大用的,得好好打理。 小孩們還提著籮筐在田里撿掉落的稻穗,只有三喜一人,蹲在脫粒機前邁不開腿。 小小的個子被脫粒機擋得嚴嚴實實的,從另一邊看過來,根本不知道這里蹲了一個人。 和林長生一起來搬脫粒機的林小溪被她嚇了一跳,“三喜,你在這干嘛?數螞蟻嗎?” 三喜看到他眼睛一亮,“四叔,你來得正好,你能不能踩一踩這個,我想看?!?/br> 實際上,之前稻谷還沒收完的時候,三喜就試圖圍觀大人們給稻谷脫粒。 但是大人們擔心小孩子靠的太近會有危險,并不讓他們靠近。 因此孩子們撿稻穗只能在空出來的田里撿。 三喜眼巴巴地看了兩天,這才找到機會湊近,自然不肯放過。 林小溪以為三喜是貪玩,十分配合地給三喜示范,不但腳踩著踏板,讓滾筒旋轉起來,手懸在半空模擬脫粒時的動作,嘴上還給配音,“嘚嘚嘚……好嘞,一把完成!長生,再給我遞一把……” 說著還把手伸向旁邊的林長生。 林長生無語地看著突然哄起孩子的林小溪,以及擺在自己面前的手,猶豫了一下,也假裝彎腰抓了一把稻子遞給他。 林長生做完這些動作之后,愣住了:等等,他在干嘛???為什么會做出這么不正常的舉動? 林小溪卻已經高高興興地接過林長生手中的“稻子”,繼續愉快地示范著…… 然而,三喜卻絲毫沒有注意他的動作,全程都在看那個踏板和旋轉的滾筒。 三喜:太神奇了……為什么踩這個板,滾筒就會轉動呢? 自娛自樂的林小溪很快也發現三喜根本沒在看,有些尷尬地收回了手。 明明三喜以前很喜歡這種游戲的……哎,果然小孩長大了就不可愛了啊…… 雖然這么想,但是林小溪的腳下不停,一邊踩著踏板,一邊問道:“三喜啊,你到底在看什么?” 三喜頭也不抬,十分認真道:“我這是在觀察!” “觀察什么?” “觀察這個為什么會轉啊?!?/br> 林小溪理所當然道:“這還能是為什么,自然是因為我踩這個板了啊?!?/br> 三喜仰著腦袋,滿臉求知欲地看向林小溪,“為什么踩這個板它就會轉呢?” “……”林小溪被問得半天說不出話來,他怎么知道為什么? 小羽姐弄出來的東西,哪有那么容易搞懂的?! 一旁的林長生倒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半響,開口道:“不如去問問小羽姐?!?/br> 三喜眼睛一亮,“我這就去問!”說著,就頭也不回地跑走了。 林長生有本想跟著去聽聽姜羽是怎么說的,但是想了想他的活兒還沒干完,最終還是收住了腳步。 林小溪看著三喜跑遠的背影,搖了搖頭,一手提起三喜落下的籃子,一手跟林長生一起抬脫粒機。 …… 眾人忙活了三天,都十分疲憊,包括絞盡腦汁做飯的姜羽。 所以當天大伙兒完成收尾工作之后,便打算各自回家休息去了。 只有楊少卿他們卻留在了食堂。 這會兒天雖然還沒黑,但是也已經不早了,馮先生為表感謝留了他們吃飯。 姜羽也懶得想什么新菜了,主要還是食材太少了,只能叫幾個人去河里撈魚,回來做酸菜魚。 只是撈完這一次,下次想要再撈大魚怕是要等一等了…… 三喜來找她的時候,魚剛剛送回來,她正準備去處理。 聽了三喜的問題,姜羽十分欣慰,不過這事一時半會兒也講不清楚,姜羽想了想對三喜道:“這樣吧,過幾日我帶你一起去做個模型,到時候你就知道了,如何?” 三喜得了允諾,又高高興興地跑去田里撿稻穗了,直到吃晚飯的時候,才蹦蹦跳跳地跟在哥哥jiejie們的身后回來。 …… 晚飯的時候,楊少卿